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近三十年我国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情况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975~2004年间我国运动员所获世界冠军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呈现出一种锯齿形上升态势;近10年是我国竞技体育迅速发展阶段;女子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获取冠军的主力军;技能、技巧类项目是我国的优势项目。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在保持我国优势项目群的同时,大力发展潜优势项目及金牌数多的项目群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国际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女子在参赛人数、参赛项目、获奖牌数量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崛起态势,在中国乃至世界体坛占有重要地位。分析我国女子竞技体育崛起原因主要为女子解放运动、体育体制优越性、女子社会角色新变化等因素。为维持女子体育的科学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优化女子项目结构、健全女子运动员保障体系,更加彰显出我国女子竞技体育的强大优势,为建设体育强国做出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中国与美国、俄罗斯3国竞技项目的结构、发展态势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男子上等项目群只与俄罗斯中等项目群有重叠;男子下等项目群与美、俄三个等级项目群重叠率较高;中国女子各等级项目群与美、俄重叠率较高,发展面临巨大挑战;总结出3国竞技项目的发展规律,为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体坛中能够继续处于领先地位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女子部分项目优势现象的原因分析,探讨了目前我国女子运动优势项目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继续保持和扩大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现象,并在2008年奥运会中取得更好成绩。  相似文献   

5.
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奥运会我国女运动员获奖情况为分析切入点,从社会制度与举国体制、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传统文化与性别平等、运动队管理与科学训练、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与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体育商业化、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与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世界女子体育的蓬勃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现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此现象的社会学因素.提出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保障女运动员的基本权益、加强对女子竞技体育的宣传、进行项目的战略结构调整、加强训练的科学性、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夯实学校体育基础、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女子竞技体育职业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在第24到29届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据此提出我国竞技体育的战略抉择.研究认为,体育体制与奥运强国之间、优势项目布局和奥运大国之间均没有必然的联系,基础大项的成绩与奥运强国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三大球项目的成绩对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形象影响较大.后奥运时代,我国应继续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大力发展传统优势项目,努力发展基础大项和三大球项目,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已进入了关键性阶段,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从战略性高度来认识和研究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问题。从我国本土举办的奥运会、亚运会赛事及我国的全运会赛事所呈现的基本情况出发,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了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些宏观性思考。研究认为,协调好中国特色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有效运作,保持竞技体育发展的相对独立性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同时要积极探索体能性训练的较大突破,改变我国体能大项长期落后的局面,不断缩小与世界体育强国的差距。重视和发挥我国女子项目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力争三大球项目整体能够上一个较大的台阶,确保我国竞技体育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实力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加的7届夏季奥运会奖牌榜进行竞争实力研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进行时间与空间两个雏度的时比分析.研究认为,我国竞技体育竞争实力的历史演变主要体现在金牌与奖牌数目呈现逐届递增、传统优势项目得到不断巩固与强化、潜优势项目取得突破,但也存在国内区域竞技体育实力非均衡化、男女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田径与游泳等基础大项仍然薄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竞技体育跨项选材现实动因和一般规律,并针对目前竞技体育领域跨项选材存在问题进行理性反思。我国竞技体育领域跨项选材呈现以下规律:借助身体素质优势,由运动基础大项向其他项目流转;抓住关键技术环节,在奥运各大项之间高频互跨;依据项目特征和制胜规律,在同一项群互跨;依托综合竞技能力迁移,从早期专项化项目向晚期专项化项目流转。针对跨项选材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未来竞技体育跨项选材应精准把握项目特征,科学构建指标体系;深化跨项规律认识,准确捕捉跨项时机;科学划定选材范围,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加强跨项统筹管理,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于军  曹军 《中国体育科技》2006,42(4):111-115
通过对十运会成绩与我国在第27、28届奥运会上的比赛结果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分析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实力现状:传统优势项目得到巩固,潜优势项目实现突破,同时也呈现出项目发展不平衡、高水平后备人才缺乏及科学化训练程度不高等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坚持与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加强后备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建立训练、科研、医疗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反兴奋剂力度,在调整项目结构、完善项目布局的同时,突出女子项目和“119工程”项目的重点发展是我国竞技体育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