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铭  於鹏  陈刚  李海兵 《精武》2012,(20):90-92
顾拜旦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倡将体育作为教育青年的重要手段,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使各国青年增进彼此了解和尊重,实现灵与肉的完美结合。本文从顾拜旦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若干思想为切入点,分析举办青奥会的根本意义所在,并对2014年南京青奥会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青年奥运会、青奥会.它是一项专门为14-18岁青少年人设计的综合体育赛事,融和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并将为推进这些领域与奥运会的共同发展而起着一个催化剂的作用.青奥会每4年1届,夏季青奥会时间最长12天.2001年,时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雅克罗格提出了举办青奥会的设想.国际奥委会委员在2007年7月5日于危地马拉城举行的第119次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一致同意创办青少年奥运会.首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新加坡举行,第2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南京举行.  相似文献   

3.
青年奥运会诞生溯源、特征区分和发展预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年奥运会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最新设立的一项赛会,它的诞生有其深刻的理论、实践和修正方面的原因;溯其来源,欧洲奥林匹克青年节只是青奥会之形,澳大利亚奥林匹克青年节最具青奥会之神,而世界青少年运动会最像青奥会之体.青奥会独具的焦点对准全球青年、竞技融合文化教育、宣传借助青年大使、申办走出欧美富国及成功取决是否快乐的5大特征,与奥运会在参赛年龄、报名资格、比赛项目、赛事时间和规模、大会仪式和颁奖方面的本质区分,决定了青奥会的个性和发展初期较低的预期.南京要在青年奥运文化和教育、场馆设施和交通保障、青奥会创新和奥林匹克理想回归等方面作出艰苦努力,为青奥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青年奥运会、青奥会,是一项专为年轻人设立的体育赛事,揉和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并将为推进这些领域与奥运会的共同发展而起着催化剂的作用。青奥会每四年一届,夏季青奥会最长12天。2001年,时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雅克·罗格提出了举办青奥会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论青奥会的创新、使命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奥委会与时俱进,创立了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增添了鲜活的生命力.青奥会基于青年,面向未来,以比赛的形式召集全世界优秀青少年,在青少年中开展奥林匹克价值观宣传和普及工作.青奥会肩负着教育青少年的历史使命,通过特色鲜明的文化与教育计划,着眼于青少年的健康与身、心、精神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奥林匹克精神本质的回归.作为国际奥委会的"创新产品",青奥会与奥运会互为补充和发展,在传媒关注、商业开发、文化差异以及项目设置上有其独特之处和极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文章建议青奥会应处理好四个关系:商业开发与社会公益的关系;精英比赛与青少年教育的关系;青奥会与其他各项奥运赛事的关系以及面向世界青年与少数国家垄断金牌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涉及全人类的文化现象之一,它是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和象征文化的结合体。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论述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具有的积极和深厚的文化发展动力,包括精神价值和教育价值等。青少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主体,青奥会更是青少年展露天性与旺盛生命力的绝好舞台。本文还阐释了南京青奥会的意义,论述践行南京青奥会的途径。旨在通过青奥会这一独特而有力的方式来推广奥林匹克精神和文化。  相似文献   

7.
2010将在新加坡举办第一届青奥会,2010年2月10国际奥委会把第二届青奥会的主办权授予了中国南京,在同一大洲连续举办青奥会,显然是国际奥委会对中国人的信任,南京模式的青奥会是对南京人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国际奥委会的期盼,国际奥委会举办青奥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进一步在全世界青年中推广奥林匹克教育.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举办青年奥运会的目的不是为了创建一个类似奥运会的小型奥运会.它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它不是全部意义的体育比赛,而是通过体育教育青年,青奥会要为青年提供了一次感受奥运精神的机会."借鉴北京奥林匹克教育模式,体现南京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特色是本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青奥会的价值、举办意义及其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国际奥委会与时俱进,积极创立了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青奥会的创立丰富了奥林匹克教育体系,健全了奥林匹克教育制度.作为其存在的基础,青奥会必须体现出其教育价值.2010年青奥会的首次举办将充分体现出它的巨大意义及其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青年奥运会申办城市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将在新加坡举办第1届青奥会,国际奥委会举办青奥会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进一步在全世界青年中推广奥林匹克教育.但从国际奥委会青奥会申办指导原则看,国际奥委会仍然延续了它一贯的对奥运主办城市的要求,即在保证商业利益的同时,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从对三个申办城市(德布勒森、雅典、莫斯科)的案例分析可见,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活动在第1届青奥会中仍然处于附属地位.  相似文献   

10.
奥林匹克精神以体育为载体,是迄今人类各项体育运动的最高精神形式,凝聚了体育精神的全部精华。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论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丰富内涵,并对其进行现代价值解读;还阐释了南京青奥会的由来,"让奥运走进青年,让青年拥抱奥运"是南京申办青奥会的理念,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卓越、友谊、尊重,本文对这一理念进行再诠释。  相似文献   

11.
2008年4月18日,历时28天,共43个班级、3300多人参与的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2008我的班级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落下帷幕。为将奥林匹克的和平、和谐的美好愿望传播到每个家庭、每个学生、每个角落,此次运动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操作方案,将全校集中举办的运动会化整为零,分散成各个班级的运动会,使每个学生郡有参与的机会。只用课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举办奥运会,看重的不仅是其经济效益,更看重的是其精神价值.只有精神才是恒久的动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本文认为,奥运精神至少可概括出以下6个方面:一是顽强拼搏的精神,二是重在参与的精神,三是公平公正的精神,四是团结协作的精神.五是和谐和平的精神,六是人文人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及其遗产:悉尼奥运会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奥林匹克的有关论述中,遗产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话题。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申办和筹办期间的遗产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将对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文化、环境和体育结构产生长期的可持续的影响。文章从10个方面详细阐述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遗产观及其经验教训,并对未来奥运会,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技奥运创新在北京奥运会中的展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北京奥运会是全球关注的体育盛会,对提升举办城市北京乃至我国的体育、经济、政治、社会和科技的多方面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科技奥运"创新在北京奥运会中的展现进行了研究,北京通过主办2008年奥运会,在借鉴各国举办奥运会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奥运会自身特点,借势发展"奥运经济"的同时,在实施"科技奥运"创新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5.
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奥林匹克运动核心活动内容的奥运会和青奥会,同样受到了政治的深刻影响,又对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反作用力.由于奥运会和青奥会的不同特质,二者与政治的互动关系也呈现出了差异.研究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奥运会和青奥会的不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伦敦奥运会     
《网球》2012,(6):72-74
2012年伦敦奥运会(第三十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2年7月27日晚20时12分(伦敦当地时间)开幕,地点为伦敦东区的斯特拉特福德奥林匹克体育场。正式比赛时间将从7月28日到8月12日,共分为26个大项,300个小项。其中,网球比赛将于7月28日至8月5日,在温网的比赛场地,位于伦敦温布顿的全英草地网球俱乐部举行。  相似文献   

17.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坎坷历程,终于于2004年重返故里,引发了人们无限的怀念与遐想。怀着这份心情,让我们重新找寻一下往日那些依稀而沧桑的记忆。一、顾拜旦的良苦用心皮埃尔·德·顾拜旦认为:“只有在全世界的共同参与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才能开创成功的发展道路”。1891年,美国竞赛者参加完巴黎比赛,随即在许多报刊、杂志、文章及演说中引起一系列热烈的反响,从此更加深了顾拜旦对上述观点的确信无疑。他声称:“如果德国考古学家能挖掘出古代奥林匹亚遗迹,法国将重建奥林匹亚辉煌。”1892年,顾拜旦在巴黎大学演讲时,进一步重…  相似文献   

18.
奥运会的发展演变经历了漫长时期,在重重危机下,古代奥运会最终走向灭亡.通过对古代奥运会与现代奥运会的危机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探究危机产生的原因,引发思索,以期找到解决危机的最佳途径,为现代奥运会的继续生存发展提供参考借鉴,进一步促进奥林匹克运动更加广泛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青奥会的意义及南京青奥会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所在.青奥会旨在通过使青少年运动员参与高水平的赛事以及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培养青少年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南京青奥会为契机,我们应重新审视"举国体制",走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并举的体育事业发展道路,反思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模式,在全国积极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透过历史那久远的尘封可以发现,无论是公元前776年开始的古代奥运会还是1896年开始的近代奥运会,都反映出奥运会既是运动员的竞技场,又是展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几乎每一个主办国都不失时机地利用媒体宣传来提高国家的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