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批评言语行为会威胁对方面子,使用礼貌策略可以对面子进行补救。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批评言语行为及回应语的研究,包括批评语策略、影响因素及回应语策略,希望能帮助交际者更好地理解并实施这一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交际中,缓冲语具有缓和作用和体谅对方的使用特征,恰当地使用缓冲语,既能使语气委婉柔和,保持和睦的气氛,又能体现对对方的尊重,不伤及对方的面子,从而有效的促使交际顺利圆满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称呼语不但是言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集中体现了交际者的身份、地位、情感状态、心理状态、交际意图,甚至还有固化在社会之中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情况。本文从社会文化环境——即社会客观条件、交际者主观愿望以及称呼语的社交功能等方面,探析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社交称呼语(包括陌生人间称呼、职业与职称称呼语)使用上的无序所折射出的汉文化所注重的礼貌、面子、等级观念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自我防卫策略属于拒绝言语行为,是以保全双方面子为目的的一种策略,与"面子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属于集体主义文化,极为注重面子、看重面子。在社会交际中,既希望保全自己的面子,也希望不要威胁到对方的面子,能给对方留足面子。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为了不威胁对方的面子,在采取各种间接拒绝策略的同时,寻求保护自我面子的方法,因此,会采取自我防卫策略。  相似文献   

5.
"面子"作为人的一种社会需求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面子是否得到很好的维护也是礼貌与否的一个主要标准。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很有效的交际策略,它的运用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随处可见。以"个人自由"为中心的"消极面子"的维护也可以通过选用模糊限制语来得以实现。文章介绍了模糊限制语与消极面子的相关概念,结合实例分析了英语模糊限制语在维护消极面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君卫  汪健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4):92-93,117
作为一种言语行为,请求行为威胁到受话人的面子,发话人总会采取一些方式使自己的请求行为显得礼貌得体。称呼语是汉语请求行为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受汉语文化影响的称呼语的选择对于语用距离长短和交际成功与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称呼在语言交际中往往成为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信息。恰当的称呼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不恰当的称呼则会造成对方的不快,为交际设下障碍。不同的称呼不仅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差异,而且表达了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态度和思想感情。为了保证交际的正常进行,说话者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职业、地位、身份以及与对方的亲疏关系和谈话场合等一系列因素选择恰当的称呼。  相似文献   

8.
面子与礼貌补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子是一种公众形象,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丢面子,人们就要在日常交往中实施符合社会规约对他人面子所需求的言语行为。在实施一些对听话人面子威胁程度很大的言语行为时,说话人应在言语交际中采用相应的礼貌补偿策略,最大限度地缓解对听话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的威胁面子行为程度,使交际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称呼语作为一个简短而又敏感的语项最能反映交际双方包括权势和社会距离、身份和地位等各种关系,因而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选择恰当的称呼语是说话者社会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汉英社会称呼语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制约称呼语选择的因素,它不仅有利于人们了解文化的差异,也有利于教学中改善针对称呼语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道歉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言语行为.当交际者冒犯了对方的面子时,需要向对方道歉.运用正确的道歉策略可以挽救对方的面子,维护双方和谐的人际关系,达到交际目的.作者对道歉的基本概念、道歉的功能、影响道歉策略选择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对道歉语的研究,作者得出了英汉语中指导交际的八种道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洁  张玉珊 《海外英语》2014,(9):281-282
Conversation is one of the basic forms of daily communication,while the research of turn-taking is the central issue in conversation analysis.In class the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turn-tak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the important interaction abilities.The good use of turn-taking helps students express themselves effectively and enhances th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s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12.
道歉是一种礼貌的社会行为,同时也是为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性施事言语行为。它表现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但究其本质则是一种社会行为。本文拟通过会话原则中的礼貌原则探讨日汉语中比较典型的使用言语方式的道歉行为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语境、指示词语、会话含义、言语行为和话轮转换五个方面出发,分析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英语为母语的智力落后儿童的语用障碍研究。结果显示智力落后儿童不能根据语境调整交往策略,经常出现离题现象,同时还发现他们理解指示词语的能力比表达指示词语的能力强。  相似文献   

14.
对打断这种突破常规的话语行为进行了理论和功能上的分析。认为它属于一种特殊的话轮转换形式,它符合语用的“目的原则”,妥恰的打断是一种话语策略及手段,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打断对成就其语言传播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在哈贝马斯的理性类型学中传统理性观是一种追求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理性,它的范式缺陷是远离生活世界,脱离人的言行和具体的社会生活,属于一种"逻各斯中心主义"理性。哈贝马斯对此理性观的批判建立在他的回归生活世界的范式转换之上。回归生活世界是他的哲学范式的"源头活水"和对传统理性观批判的范式尺度。然而,若与马克思的回归社会现实相比较,哈贝马斯的回归却是一种普遍语用学的回归,他的交往理性的根须并没有扎进现实的生活世界的土壤之中。他的"范式自觉"帮助他在语言哲学主体间性的范式轨道上推进了理性,但他的范式的形式主义停留使他的理性重建仍然属于马克思所批判的观念革命。  相似文献   

16.
言语交际中的呼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语是言语交际中使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在言语交际中,呼语除了具有指称呼唤功能以外,还可能兼有富于表现力的评品功能。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称呼行为具有极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不同文化间的呼语系统及呼语使用往往存在很大差异。总的来说,呼语可能是社会中权势性和平等性的标志。而具体的称呼方式又与文化、社会、教育、信仰、年龄、性别以及说话人所处情境等诸多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语用学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师生互动,得出以下两点启发:1.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间接言语行为可增强师生互动;2.教师需重视培养学生在有效沟通中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从医务工作者称呼使用看隐性权势与同等语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医务工作者称呼使用情况,应用称呼标准理论分析这一群体通过语言称呼形式建构表达的相互间的社会关系,并以SPSS 11.50软件加以分析,发现权势及同等语义形式在汉语称代系统中隐性存在,具体表现在其丰富多样的称呼形式上;其中,“姓+老师”在医务工作者中经过泛化被认可,成为一种固定“补位”。  相似文献   

19.
基于Austin &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Brown & Levinson的"面子论"的礼貌策略和Leech的礼貌原则,本文对英语言语行为中的礼貌语用进行了探讨,以增强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代西方“内容出自形式”神话的构建历史,可从康德“绝对命令”开始,直到罗尔斯的“社会契约”论和哈贝马斯的“对话伦理学”。哈氏“对话伦理学”的纯粹形式倾向,体现在“交往的不可避免性,论证性原则,最后根据的问题”等三项基本要义之中。“形式不可能产生内容”,因而对哈氏神话必须进行反思和批判,基于经验、内容及人的法权,尝试构建实体论证的程序正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