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卢梭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自然状态"的比照,为人类设想了一条通过重新契约,由"公意"保证的救赎之路。这成为卢梭通过教育改造人性的政治理论前提。卢梭的教育理念是试图通过教育改造人的精神,从而培养具有共同美德的新公民,进而实现他道德理想国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2.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蕴含着大量的民主政治思想,在其提出并论证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和政治体制的过程中,还可以探究出卢梭关于选举制度的相关思想,本文结合卢梭在书中的论述试提炼其选举、多数原则、一选举原则的思想以及其认识在近现代政治社会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马基雅维利和卢梭各站在不同的人性论观点上,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政治哲学观点。马基雅维利以现实主义为原则,认为人性本恶,主张区分开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卢梭则在至善论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契约理论以实现其道德理想国的建构。两者的政治哲学出发点不同、落脚点相异,所导致的结果也自然不同,带给了后期的启蒙哲学家以无限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运动时期卓越的平民思想家,他的政治哲学名著《社会契约论》一面世便震惊了当时整个欧洲社会,其理论主张成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该书至今仍在全世界广泛传播。长久以来,人们对该书所主张的理论褒贬不一,但不论怎样,《社会契约论》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因而值得我们走近这一名著,去体会卢梭所探求的道德理想国。  相似文献   

5.
析卢梭自由理念的价值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的自由理念是要建立以社会公意为基础、以政治自由为目标的理想国。然而卢梭的自由理念却存在着难以处理社会公意与社会众意的关系、社会自由与政治自由的关系、政治自由与权力腐败的关系、自由理念与自由实践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由此使其自由理念产生了诸种价值困惑。因此 ,卢梭的自由理念最终只能停留在理想的蓝图上。  相似文献   

6.
社会契约思想在关于国家构建的政治哲学思想中有着重要地位,其中以霍布斯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最为突出。霍布斯在其著作《利维坦》中系统地阐述了由人性到社会契约到国家诞生的推论过程,并自诩为政治科学;而卢梭在其代表作似会契约论》中则运用社会契约思想说明了构建主权国家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等诸多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霍布斯与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逻辑过程,推导其隐含的假设以及一些不足之处.最后得出也许更为合理的对国家构建诸多变量间关系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卢梭,在18世纪倡导的自然教育思想,引发了教育领域中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在西方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建构于自然教育基础上,又与他的哲学主张和社会政治思想相一致。有的教育学者说,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留存于世,纵令其他教育著述全都焚毁,教育园地依然是馥郁芬芳的。为什么卢梭会受到如此高的评价?在我国当前举国上下掀起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高潮时,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的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有什么作用呢?一、卢梭道德教育思想的…  相似文献   

8.
论卢梭的平等与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的平等与自由涉及到两个层面:前社会状态和契约社会状态,两者之间还有一个不平等的社会状态。在卢梭这里,平等与自由两个概念的关系是,平等是自由的必要前提,没有平等,也就没有自由。在契约社会状态下,平等是通过全体成员转让其权利尤其是财产权的契约行为而形成的共同体来实现,卢梭心目中的自由也就是通过主权在民的共同体实现的自由。然而,这一自由仅仅是充满疑虑的政治自由。  相似文献   

9.
卢梭的平等与自由涉及到两个层面:前社会状态和契约社会状态,两者之间还有一个不平等的社会状态。在卢梭这里,平等与自由两个概念的关系是,平等是自由的必要前提,没有平等,也就没有自由。在契约社会状态下,平等是通过全体成员转让其权利尤其是财产权的契约行为而形成的共同体来实现,卢梭心目中的自由也就是通过主权在民的共同体实现的自由。然而,这一自由仅仅是充满疑虑的政治自由。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卢梭,在18世纪倡导的自然教育思想,引发了教育领域中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在西方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建构于自然教育基础上.又与他的哲学主张和社会政治思想相一致。有的教育学者说.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留存于世,纵令其他教育著述全都焚毁,教育冈地依然是馥郁芬芳的。为什么卢梭会受到如此高的评价?在我国当前举国上下掀起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高潮时,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的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1.
诺齐克被认为是“新古典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诺齐克以个人权利为其理论的出发点,追问国家权力的来源、性质和范围,提出著名的“最弱意义上的国家(a minimal state)”理论。诺齐克通过清晰的逻辑论证,为其国家理论找到了合理性和正当性。同样包含了浓厚的追求理想的乌托邦精神。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建构理想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采用"以大观小"的方式对人性、对个体幸福的终极关怀.柏拉图认为幸福的人是最善者和最正义者,是最能自制的人,而这种人实际上就是理想国中的哲学王.柏拉图对幸福的界定,可以归结为灵魂的一种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3.
史念海先生是中国古都学的创建,他1983年与几位同仁成立了中国古都学会,并于1985年撰提出创立中国古都学,十多年来,史先生不仅撰写了十多篇关于古都学方面的论,还组织召开了十多次大型的古都学术讨论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都学的研究,为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刘章在大跃进的年代走上诗坛 ,虽然诗歌受时代政治思想观念的局限 ,有图解概念、粉饰生活的一面 ,但作为“农民诗人”、“庄稼人的儿子”,仍有植根于农村深厚土地中的好诗贡献着特殊的审美价值。经过“文化革命”十年浩劫的砥砺 ,他的诗从单纯、清新、欢快而转向深厚、深沉、凝重。尤其是“文革”后期和以后的新时期 ,刘章面对现实的吟唱 ,追求的都是生活的真实和诗人“自我”的忠诚 ,同时不少诗篇又以其饱含人生体验和生活哲理而达到“无我之境”。其《南国行》标志着刘章诗风的巨变 ,无论内容、形式和情调都与前大为不同。这个在诗苑四十年不断探索、辛勤耕耘、成绩卓著、硕果仅存的“农民诗人”,他所代表的是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止酒》诗,有人说它纯系游戏之笔,有人又说是真正要止酒,从写作年代入手,结合陶渊明的生活状况、思想感情以及他的人生态度来看,是否止酒,陶氏是委运自然,而这正是他诗文魅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在汤显祖不到30岁时,曾根据《霍小玉传》作《紫箫记》,但未成,十年之后,汤显祖在南京身居闲职,又作《紫钗记》。时隔十年的两部作品相比较,彰显了汤显祖的文学创作在审美原则、创作手段、艺术语言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而《紫钗记》在他的戏剧创作史上也成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福建近代藏书家康爵,毕生治学严谨,著作颇丰,喜爱藏书,专长于志书和目录学,创办涵江图书馆,并化私藏为公藏,为史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晚唐著名诗人、散文家皮日休仰慕鹿门山的名气,在鹿门山隐居达五年之久。五年间,他醉卧山林,学道作文,培养出了卓立于世的性格,树立了振兴儒学道统的神圣使命,写出《鹿门隐书》,为他的文学人生奠定了基础。他还用他的生花妙笔描绘咏赞了襄阳的山川名胜和名人耆旧,体现出他对襄阳的热爱。皮日休的襄阳行事和诗文都是襄阳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章论证了法治社会是公众对法治的需求与国家对法治的供给均衡时的社会形态,法治代价太高或太低,都会给社会造成无谓损失,我国在向法治社会过渡中的主要问题是法治代价太高,公众剩余太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扭转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三位美国记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以自己的作品,真实、客观地报道了这一伟大事件。继斯诺的《西行漫记》首次报道红军长征,刻画了中共革命领导人之后;史沫特莱通过朱德传的写作,再现了长征的艰难、险阻与胜利。1983年,索尔兹伯里的《长征———闻所未闻的故事》,以恢宏的场面,悲壮的诗情,描写了长征的雄伟与瑰丽。这几部报告文学,树立了长征的历史丰碑,成为中国青年一代学习长征精神的珍贵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