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新春走基层”活动座谈会上指出,基层是新闻工作的广阔天地,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真正老师。  相似文献   

2.
新闻摄影佳作从何而来?综观新闻摄影史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基层是佳作之源。那么,摄影记者如何强化基层意识呢? 一、深入基层,既要身入更要心入 由于拍摄新闻照片有别于文字记者的采访,因此有人认为摄影记者无需像文字记者那样“挖”新闻,关键是“抓”瞬间。摄影记者下到基层能不能“咔嚓”一声,拍完走人?要不要心入? 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强化摄影记者的基层意识,除了下基层,还必须与基层的群众交朋友,上至机关干  相似文献   

3.
目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践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中如火如茶地开展着。通过这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践活动,笔者也获得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基层在哪里?基层既是厂矿企业,也是边疆哨所,更是田间地头……概而言之,基层就是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的场所,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善于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贯彻“三贴近”原则,是新闻宣传工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也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着力点,落实到我们基层新闻工作者身上,最根本的体现就是“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官兵”。这三个具体化的“贴近”,不仅要人心人脑,更要扎扎实实地付诸行动,要始终做到心里装着基层、主题紧扣生活、镜头对准官兵。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广大新闻工作者纷纷走出办公室,身入基层.心贴群众.采写出了一大批透着泥土芳香的新闻作品。那些记者亲历式的稿件因文风朴实、简短鲜活、紧贴基层,深受读者的喜爱和好评。许多战士说:叶艮纸上刊登的这些新闻,就像发生在我们单位一样!”  相似文献   

6.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臧世凯强调,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新闻战线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重要部署,是新闻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延伸拓展。他指出,基层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群众生动火热的实践,增添了新闻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活水源头。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走”是途径、是载体,“转”和“改”是目的、是重点。他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措施办法,确保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7.
当前正在全国新闻战线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中蓬勃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主题,以提高新闻宣传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为着眼点,是推动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8.
王尤起 《军事记者》2004,(11):58-5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及时、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履行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喉舌”使命,是党的新闻从业毕生躬身践行的历史课题。作为军队的新闻工作,当然要在实践“三贴近”中牢固确立前列意识,勇当急先锋,做出好表率。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军队新闻工作积极实践“三贴近”,不可忽视基层(师以下部队)新闻骨干这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9.
哪里是基层回答“哪里是基层”,不妨先看看什么是“基层”.《现代汉语词典》对“基层”的解释是:各级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这个解释道出了“基层”的本质,基层是我们社会组织的基石、是单位组织的一线,也就是说,基层就在田间地头、就在工厂车间、就在寻常百姓中.因此,基层具有战线广、群体多、内容丰富的特点,既有我们熟悉的街头巷尾,也有陌生的边远乡村,既有各行各业的劳动岗位,也有不曾关注的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两周,我在家轮休,有大量时间同空军新闻骨干和基层部队官兵进行电话交流。在交流中,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谈到了军报三版的“基层新闻专递”栏目。大家认为:“基层新闻专递”栏目推出以来,报道基层新人新事,宣传基层新鲜经验,扶持基层新闻骨干,真正做到了“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备受基层官兵和基层新闻骨干的欢迎,堪称军报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现将他们的具体反映和一些建议汇总如下:1、“多报道基层”不是难有作为,而是大有可为。大家谈到,“多报道基层”是军报强调多年一个宣传方向,但版面上真正出自基层单位的“新闻”仍然较少,使基层…  相似文献   

11.
近期,由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开展的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行业深入展开,来自基层、来自民间、来自群众的各种生动鲜活的报道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拂着神州大地,给人们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播》2011,(10):I0006-I0007
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的《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意见》的通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全面启动,由台领导率领小分队分批次、分区域体察民情、倾听群众呼声,为办好广播节目汲取营养、丰富思想。各个频率、报纸、杂志及网站新媒体等纷纷推出主题策划及专栏,编辑、记者、主持人走出办公室、直播间,深入基层采访。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初,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布置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段时间以来,记者走基层如火如荼地展开。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鲜活的新闻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地新闻单位迅速行动,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得到基层群众赞许。“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走基层是基础,转作风是根本,而改文风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从初春开始的太行燕山百村行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到夏秋的广播进社区现场服务活动,再到年前的"深化改革一线行"等活动,记者、编辑、主持人走到基层一线开展体验式采访,贯穿河北电台全年,正在成为常态实践中,大家最深的感悟是,基层是汲取营养、提升素质、锤炼作风的大课堂,走基层是一名职业新闻人的必修课。走基层给我们上了生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课。在田间地头、工矿车间、街道社区,采编播人员与基层群众面对面接触,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基层和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源。只有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才有可能发现更多鲜活的新闻,做出更好的节目在采访中进一步强化了责任使命和受众本位意识,明确了办台为了谁、依靠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新闻理念得到升华,从而能够更好地上承权威声音,下接民生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的新闻记者,在新闻采写中心里要有人民群众,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角。如何做到这一点?只有扑下身子,沉到社会最基层,才能采写到深受群众欢迎的新闻作品。本人在1993年秋参加本报组织的“记者周边行”活动中,对此感受颇深。 活鱼来自基层  相似文献   

17.
“攻大报、上头条、上联播……”奋战在基层一线的通讯员,如何写出有分量的稿子?笔者谈四点体会. 体会之一,写“实事”比写“事实”更贴近新闻本义.什么是新闻?最权威的当数陆定一的解释:“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实事的报道.将“事实”变成“实事”,有何区别呢?笔者有这样一次实践:2013年11月15日,枣庄市峄城区举行“地税杯廉政短信征集活动颁奖暨赠书仪式”.如果仅报道这项活动本身,在媒体上充其量只能发个短消息.而笔者在跟随活动中发现,峄城区廉政文化和教育做得非常好,写完活动消息后,笔者把着力点放在了解会后的“新闻”,写了《峄城文化倡廉贴近群众生活》的通讯,当年11月30日同时刊发在《大众日报》和《枣庄日报》上.  相似文献   

18.
施文标 《军事记者》2004,(11):14-15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原则.就是要把照相机始终对准部队基层,对准生活第一线,聚焦官兵,为部队建设服务。这是部队军事摄影记者的根本态度问题。端正这个根本态度,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今年8月开始,中宣部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新闻工作者强化群众立场,不断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凝聚人心、团结鼓劲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新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注意到,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日益发展,给我们的新闻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郑宝珠 《东南传播》2011,(10):141-142
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全国各级新闻媒体闻风而动,组织广大新闻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基层,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广泛联系群众,以群众的视角和语言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提高新闻质量。本文以基层新闻实践的体会,浅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