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康文军 《考试周刊》2011,(16):59-59
重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素质教育,而且是生活中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是,由于中考语文没有像英语口试专门体现说话能力这一知识点,它常常被大部分人忽视了。作者针对《大纲》对"说话训练"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说话能力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和写作训练的要求,而忽视了口语教学.而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并且这四种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齐头并进,不可偏废.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说话"能力训练,是素质教育和语文课改的要求,是21世纪这崭新时代的需求。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说话训练方法的指导,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中充分调动学生说话训练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善于谈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社会,说话能力已成为个人整体素养的重要因素,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近年来,我把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措施、多种方法让学生想说、敢说、多说、善说,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一、营造氛围,诱发学生想说兴趣是学生说话的原动力。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说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但说话能力无疑是重要的一项。本文就如何训练初中生的说话能力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践经验 ,强调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在基础教育的全社会大力提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地培养与训练,已成为共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不仅可以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说话能力就尤其显得重要,但在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着不重视、不注意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说话”的环境氛围很差,那么,农村初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和写作训练的要求。而忽视了口语教学。而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并且这四种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齐头并进。不可偏废。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一、朗读背诵朗诵能力是说话能力的基础,要想说的清楚,表达的准确.首先必须包含感情,读的流畅。朗诵、背诵即能练发音,练表情,练胆量,练口才,促进语言规范化,又能凭借书面材料丰富词语,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把看图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与识字、阅读和作文能力的培养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看图说话、写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因此,必须从儿童一入学时抓起,把春图说话、写话教学当做素质教育的开始,不失时机地把握学生学习口头语言观察事物能力的最佳期,有计划地进行说话和写话的训练,为中高年级的命题作文教学打好坚实基础。一、看图说话、写话的基本要求看…  相似文献   

9.
苏琴秀 《教师》2013,(36):63-63
“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义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义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近年来语文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而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实际中.应该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说话能力的训练.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相似文献   

10.
李浩 《语文天地》2012,(22):77-78
学生说话能力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大多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忽视说话能力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说话能力是语文素质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  相似文献   

11.
“说话”能力训练,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说话训练方法的指导,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中充分调动学生说话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会说、敢说的基础上逐步向着规范、准确、有条理和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等较高层次迈进。从“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逐渐提高为“言之有情”“言之有理”,扎扎实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善于谈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2.
谈到说话,大家都知道它是语文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说话训练是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对学生来讲,在全面重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同时,应以说话训练为起点和突破口,带动其他语文能力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每周专门安排一节说话课,每节课开始前五分钟出题说话,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理,从简单的说成语到要求较高的做口头作文,逐步加以训练。一年下来,效果不错。学生说话时态度变得大方、自然,逐渐地能说会道,能言善辩。同时学生的语文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语文的稳固情感;构架起丰富的科学合理的语文知识结构,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联想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学生身心得到较全面的发展。同时也使语文课上得鲜活有趣充实饱满。  相似文献   

13.
养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培养说话能力是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重要方式,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师要积极为孩子搭建说话舞台,落实有效训练.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说”为“四能力”之一.《语文教学目标》对初中生的说话能力已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能力是无可非议的了.然而,笔者要强调的是,农村语文素质教育须从“说”入手,以“说”作为语文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出说话的重要,“语言这种能力工具,是搞好交际的使者,缺之不可,单靠文字不行”.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语言具有文字所不能达到的功能.”说话这种能力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强化说话训练.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五种素质广西博白县教研室邹武林应试教育的语文教学,因为考试没有听话、说话、朗读、书写等类型题目,而忽视对这四种能力的训练。我们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改进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五种素质。一、注意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说话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说话训练常在教学中被忽视,导致多数小学生说话能力不强。在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中,说话能力已成为认定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应具备的。为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多种方法,逐步加强对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说话能力必不可少了。随着教学大纲对说话要求的明确及教材内容对说话训练的规定,语文教师已自觉地将说话训练纳入了自己的教学轨道。特别是一些责任心强、热情高、有创新意识的老师,除按要求完成教材规定的训练内...  相似文献   

18.
李宣 《黑河教育》2009,(6):27-27
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说话质量,是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意识,充分利用手中的教材,把说话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之中。  相似文献   

19.
说话是人类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最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即说话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谈谈这方面教学的几点意见以供大家参考.一、教师导说,学生学说  相似文献   

20.
卡耐基说:"多数事业上成功的人,除了知识以外,还拥有会说话、说服他人,把自已和自已的想法,推销出去的才华。说话能力是人类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都要依靠说话,同时,说话训练又与读写训练有密切关系,不仅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民,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既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思想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必须重视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已的认识,更新观念,正确而又全面地理解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中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结合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