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渔典     
之晔 《钓鱼》2006,(9):28-28
跑铅钓法“台钓”把落在水底的铅坠提起来了,成了悬坠,可是人们很快发现,在浮标的上浮力平衡了坠钩重量之后,诸如走水、鱼口乱、闹小鱼等等都与坠离底后浮标反映鱼讯的夸张有关,于是有人想到坠钩落底,想到子线卧底可以抗拒流水,可以咬死钩。可是两端分系子线和母线的固定式铅坠  相似文献   

2.
渔典     
之晔 《钓鱼》2006,(1):25-25
漂游钓法由台湾钓手创造的应对离底和半水罗非鱼的一种钓法。它的钓组特点是悬坠上移,从坠下子线、坠上母线变为母线穿坠而过并能自由定位,并使系接子线的转环脱离铅坠。这样,子线的长度相应缩短,但坠下母线的摆动依然能使运动中的子线呈剪刀式,只是摆幅比转环紧挨着铅坠时小了  相似文献   

3.
决定传统钓法浮漂沉浮的直接因素是铅坠,而决定台钓漂尖沉浮的直接因素是钓饵,台钓钓饵的作用与传统钓法的铅坠的作用相似。 可以这样说:台钓调漂后,饵即坠。实际垂钓中,台钓钓饵的变化和位移对漂尖的作用与传统钓法中的坠的作用完全相同,不同的是传统钓法浮漂的沉浮是钓饵的位移通过脑线影响铅坠,引起铅坠的位移后才产生浮漂沉浮的;而台钓则是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湖泊、鱼塘的浅水处或沟渠、河道的静水里,常生长着一种藻类植物─-水绵。在此类水域使用手竿用传统的悬坠沉底方法垂钓,钩饵便没入丝状藻中或纠缠在水草水绵间,不易被鱼儿发现,常常无功而返,垂钓效果受到很大影响。本人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将悬坠底钩沉底钓改为悬钩底坠附底钓(见图)的方法,钓绩颇佳,较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具体作法是:1.将铅坠固定在母线(或称主线)终端处,在铅坠上方6厘米、8厘米处各系上两只带脑线的鱼钩,下部的鱼钩与铅坠距离须在3厘米以上(视水绵深浅、稀密而异);2.铅坠一般应重于浮漂的…  相似文献   

5.
台钓之我见     
一、关于叫法。 我们通常说的台钓,即台湾钓法,即近年来台湾钓友到大陆参加比赛时使用的手竿齐竿线悬坠长脑线底钓的方法。传统钓法是相对台钓而言的大陆钓友传统使用的手竿齐竿线落地坠 短脑线的钓法(其中包括立式漂和七星漂钓法)。这两个钓法名称叫得科学不科学?只要大家都这样叫,没有必要去考证。黄瓜、  相似文献   

6.
尚立和 《钓鱼》2007,(5X):19-20
10个人在相同环境相同条件的同一水域同时垂钓,10支手竿,10副钓组将会有10种个性,10样灵钝表现。这不仅因为每人用的鱼漂、主线、子线、铅坠等不会一样,还因为每人的调漂方法不会一样,钓组的各元件的组合也不会相同;其中两条子线的长度差(以下称“子线差”)与调钓差(调目点与钓目点之间那段距离)两者的相等与不等关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钓组的个性和灵钝。  相似文献   

7.
金龙 《钓鱼》2004,(15):27-27
手竿传统钓组的组合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总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钩坠连体的朝天钩,一种是使用钩坠分离的卧底钩。其共同点一般使用单钩、散子漂,以底钓为主。这种钓组在钩、线、竿的选择和组装上比较灵活、简便且钓鱼效果也不错,因此,普及面比较广泛,为广大休闲垂钓者所青睐。  相似文献   

8.
话说脑线     
双钩钓鱼是为了提高上鱼率。用双钩并不鲜见,在传统钓中也常有人用双钩,而采用两钩一上一下的配置并由此派生出“一饵触底一饵悬浮”和“双饵触底”两种不同钓法,才是台钓区别于传统钓的独到之处。台钓使用的是长脑线,曾有人解释说:是为了提高铅坠的隐蔽性。固然脑线长隐蔽性好,但实际上台钓用长脑线不是要  相似文献   

9.
朱建华 《钓鱼》2006,(11):26-26
钓跑铅。实际上是钓跑线。方法很简单,掌握四个要点:1.线组必须使用的是空心铅皮座;2.要将空心铅皮座上边的太空豆向上拉动10 ̄15厘米;3.在原铅坠上再加重铅皮,使坠重大于浮漂浮力,铅坠卧底;4.通过调整使浮漂露出水面习惯垂钓的标示目后,就可以钓跑铅垂钓。具体的说:一是在线组  相似文献   

10.
管察 《钓鱼》2010,(23):8-9
2.50~60厘米对折的长子线主导了钓慢鱼 线组经历了丝、麻、棉线一线到钩,到坠钩卧底,主脑线连接,主线相、脑线细,再到“台钓”的子母线结构,郡是围绕着鱼的食相展开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在垂钓实践中,摸索出一种专门用于钓鲫鱼的手竿钓具结构,自命名为“211结构”。代号中2表示双坠,中间的1表示单钩,后边的1表示脑线长1厘米。它是一个双坠、单钩、短脑线结构。它比一般传统钓法灵敏度高,又比台湾钓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将它介绍给大家,意在抛砖引玉。采用双坠的目的是提高钓组的灵敏度。实现双坠的必要条件是选用台钓大肚细尾(直径小于1毫米)浮漂。双坠采取一上一下串联方式(如图)。但两坠重量在分配上是有严格要求的,即上坠重量平衡钓组所受浮力后,整个视标应刚好露出水面;加下坠后,视标没入水…  相似文献   

12.
台钓虽好,但完全照搬用于自然水域,却不是用其优势。况且自然水域中什么鱼都可能碰上,故只有灵活运用,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台钓功效。我一般主线采用0.20~0.25的陶瓷线,线长50~100米(竿上装小线轮,以防大鱼上钩),子线采用0.16~0.20的陶瓷线。双钩采用海汐7号有倒刺钩,短子线8~10厘米,长子线12~14厘米,上下钩相距3~4厘米较为适宜。铅坠采用2安培铅保险丝,由于保险丝用指甲即可掐断,调整起来比用铅皮更加方便。这样一套组合的主要出发点是以自然水域兼钓大小鱼种而设计的。它虽然比典型的台钓组合在灵敏度和起鱼速度…  相似文献   

13.
张铨 《钓鱼》2005,(15):31-31
对于传统钓法,如何认识、如何对待,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有一种倾向,把传统钓视为观念陈旧技术落后,指为颠覆对象。《钓鱼》第7期一篇《再现悬坠钓法的魅力》的文章,用对比的手法,用”事实”说明传统钓法钓不到鱼(悬坠钓法钓获375千克,传统钓法只获两尾鲫鱼)。”用悬坠钓法能反映出鲫鱼食饵漂讯,而用七星漂传统钓法根本反映不出来,抓不住这微弱的信号,即使是水平再高的传统野钓钓手,肯定也收获甚微。”  相似文献   

14.
自1989年《中国钓鱼》开始介绍台湾长脑线钓法以来,我把浓厚兴趣倾注到长脑线钓法的学习、研究与探索实践之中。由于长脑线钩、坠、漂的组合特点,其浮漂反应灵敏,铅坠隐蔽性好,钓获率高等优点,远为传统钓法所不及,这是广大钓友的共识。但也并非尽善尽美,仍有不如人意之处。在实践中我认为,目前长脑线钓法还存在一定局限性,“调目”要求精准度高也使垂钓者不够顺心。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长脑线钓法虽新颖别致,是钓法上的  相似文献   

15.
郁文生 《钓鱼》2010,(17):39-40
包食钓的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记得当时兴起的初衷,也仅仅是为钓取鲤鱼等大鱼。钩坠均卧底,饵料不雾化。但由于钓鲫鱼、钓鲢鳙效果不太明显,所以普及率较低。后来随着悬坠钓法在神州大地推广,并得到广大钓手的充分认可,有很多钓手积极将悬坠钓技术与传统钓中的包食钓法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当前,悬坠钓法虽有竞技和休闲之分,但均是从“台钓”(长脑悬坠底钓法)衍化而来的新生事物。特别是悬坠休闲钓法的出现,使全国广大垂钓者眼睛一亮,为之一振。这是因为它是从高高在上的“高精尖”技艺,在充分吸收古老的传统钓法种种长处之后,以新的形式和新的姿态走近了寻常钓鱼人,走上了普及化的道路。一、悬坠钓法的起源。今天的悬坠钓法无论如何科学,如何先进,但它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追根溯源,其雏型在我国在古老的传统钓法的宝库中早已有之,那就是短脑线悬坠钓法。虽然有一部分人一提到传统钓法言必称坠钩卧底。但…  相似文献   

17.
聂超群 《钓鱼》2013,(11):20-21
台钓又称悬坠钓。我是个老年钓鱼爱好者。过去在野塘钓鱼,习惯用单钩卧底钓的传统钓法。自从参加赣州市台钓俱乐部的活动后学会了台钓,于是我在休闲野钓中巧用台钓,多年来取得了一些经验,现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衣善新 《钓鱼》2006,(5):18-19
读了华朝熙钓友的[悬坠钓鲤鱼上钩概率低](见[钓鱼]2006年第2期)文章,有点不同看法。首先,我同意华钓友对悬坠钓的定义:坠不落底,悬于半水。在这些年的钓鱼文章里,有相当多的钓友(包括华钓友)对悬坠钓的理解过于片面。一提悬坠钓,就说是短竿、细线、小钩钓小鱼。一提传统钓,就说是长竿、粗线、大钩钓大鱼。我认为,这样理解是不对的,悬坠钓与传统钓的根本区别是坠是否悬空。不管你用什么竿,用什么线,用什么饵,只要坠悬在半水,都可称为悬坠钓法;只要铅坠落了底,那就是传统钓法(底坠钓法)。一些钓友把跑铅钓法说成是悬坠钓法,无非是美化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传统手竿钓法的钓组样式很多,在不同环境中使用均有其各自的独特作用。如运用得法,常常可取得事半功倍的钓效。朝天钩在垂钓朝小天型钩鱼无(论特在别南是方鲫或鱼北)方上,均效果不凡。由于它的钩尖始终朝上,饵在水底非常醒目。如再配上星标(或称散标),效果更佳,被誉为“江南一绝”。不过,坠钩一体的朝天钩亦有不足:因铅坠与鱼钩连体,故而整体份量重,鱼就不容易将钩饵吸入口中,在遇上大鱼时,吻端又很容易碰上钓线,因此,北方地区较少有人使用。卧底钩组。在是水坠底钩干同净时的钓落场在使水用底,的隐蔽钩性好,不容易引起刁猾鱼的怀疑。不足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台钓在钓鱼界的深入人心,台钓技法逐渐成为手竿钓法的主流。伴其而来的是铅皮消耗量的大量增加。因为台钓调漂讲究精确,所以在水边反复剪铅皮成了常见的镜头。剪下来的铅屑自然大多掉到水里。海竿的铅坠对水体污染很大已经是人所共知,但有多少人想到这些铅屑的污染未必比铅坠小呢?其一,用台钓的人多,用的钓场广,用的季节长。其二,物质之间的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