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的事物要求不同的名量词,二者的搭配要符合语言的社会习惯。量词移用则是突破这些习惯,有意将人们平常不用作量词的字词借用为量词,或者有意将修饰、限制甲事物的量词移用来修饰、限制乙事物,以取得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例如: ①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  相似文献   

2.
略谈量词的超常搭配李绘新一、什么是量词的超常搭配人们在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中,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往往利用一定的语境,创造出一种超出常规的语言表达形式,它表面上违反逻辑事理或语言习惯,而实际上不但能为言语交际者所理解和接受,而且还蕴涵新的言语意义,使...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药"的量词有很多,可一直以来,人们把量词的搭配关系看成一种语用习惯,而留学生学习量词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只能靠死记硬背.其实在"习惯"的背后也有一些规律或者"倾向",如果我们研究这种名量搭配现象背后的认知和现实理据,寻找到这种现象背后的规律,并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将对对外汉语教学产生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药"的量词的特点,总结出用理据法进行教学,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中,量词是特有的一种类型,也是汉语词汇体系中最具有民族性的词类。汉语不依赖严格的形态变化,因此在表示数量关系时,量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量词在汉语研究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名词与量词的搭配关系也逐渐受到重视。名词可以和哪些量词搭配,名词与量词间的搭配制约关系如何,是量词研究中值得深入分析的问题。除名词与量词的常规搭配以外,使语言艺术化的名词与量词超常搭配也值得探究。本文在研究名词与量词常规搭配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名词与量词的超常搭配,从两大方面力图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进而丰富名词与量词的搭配研究。  相似文献   

5.
量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一般说来,各种量词与名词或动词的搭配都有着相应的约定俗成的规则。不少学生对量词的性质功能了解不多,  相似文献   

6.
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词组),有些量词(词组)可以表示确定的数量,如a cup of tea,two pieces of bread,a bar of soup等;有些量词(词组)则表示不确定的数量,如number,amount,quantity,few,little等,这里我们着重讲解一下后者。学习时须记住它们各自的习惯搭配及所修饰的是可数名词还是不可数名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朗文英语     
连连看量词的使用是很重要的,我们都知道只能说"一只鸡"而不能说成"一头鸡",那你知道英文中的量词都是怎么搭配的吗?  相似文献   

8.
名词"枚"本义是"树干",后引申为量词,并经历了泛化和衰落的过程。到了现代汉语中,普遍认为量词"枚"只用来搭配形体细长或体积小的对象。通过对比北大CCL语料库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两部分下的量词"枚"的用例,可以清楚地发现,与古代汉语中的用例相比,当今"枚"字虽然整体搭配范围明显缩小,但除了继承古汉中的一部分搭配对象外,还可以搭配符合[+体积小]或[+细长]特征的近现代产生的新事物,甚至还大量出现与人或抽象事物相组配的超常情况。这种超常搭配受历史用法影响、使用者心理需求和表达的需要、网络平台的推动而得以盛行,是量词"枚"再次泛化的预兆。  相似文献   

9.
"条"作为计量"路"的量词,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搭配,这种习惯搭配的背后蕴藏着"条"和"路"词义演变的历史。本文梳理"条"和"路"的词义演变的历史,分析使用"条"来计量"路"的原因,"条"和"路"成为习惯搭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一种量词和形容词搭配的现象,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本文从几个方面对量词与形容词搭配的问题加以探讨:1.形量词与形容词的搭配格式。2.形量词和与其搭配的形容词的再分类。3.形量词与形容词的语义选择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量词是汉语特有的一个词类。量词的异常搭配是对量词使用规范的故意超脱和违背,它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式.具有多种修辞功能和特殊的修辞效果,是语言变异的表现之一。本文首先对量词的异常搭配进行界定.然后从量词异常搭配的修辞作用的表现、审美意识以及发展前景三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馨 《文教资料》2020,(1):23-25
近义形状量词“条、根、支”是困扰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三者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但又各自有不同的语义重点和搭配习惯。本文尝试透析形状量词“条、根、支”的教学难点,辨析三者的语义特征,并且对形状量词“条、根、支”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量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学习中医的留学生必然要接触到很多中药的量词,而汉语量词的类别和数目的设立,反映着汉民族的范畴化特征,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根据认知理论,引导学生认知隐藏在“习惯”背后的一些搭配规律或者“倾向”,并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这对对外汉语教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量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一般说来.各种量词与名词或动词的搭配都有着相应的约定俗成的规则。有的学生对量词的性质功能了解不多,往往以为量词不过是定量计数的表达单位,阅读时,常常容易忽略量词,很少予以咀嚼品味,影响了对作品的更好理解;写作时,对使用量词也鲜有推敲,  相似文献   

15.
量词从语法功能上看一般分为物量词(或称名量词)如一个人,一本书,一匹布等和动量词如打一下,踢一脚,走一趟等两类。本文主要就量词与名词的搭配谈谈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其呈现的修辞色彩。  相似文献   

16.
量词异常搭配是一种具有较强情感性的艺术语言。它在量词的弹性使用中呈现出独特的情感美、形象美和新奇美的修辞效果。在量词的异常搭配这种特殊的外在语言形式上负载着民族文化心理,分析这些心理基础,意在加深对量词异常搭配的深层认识和把握,提高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名词和名量词的搭配研究得多,但对动词和动量词的搭配则关注得少。认知上的“有界”与“无界”对立反映在动词与动量词搭配上使得能与动量词搭配的动词总是“有界动词”。本文先从“有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占据的时间段是否重复的角度归纳了“动 数 动量”这一动词和动量词最常见组合形式中的动词与动量词的搭配规律;然后进一步考察了动词和动量词共现时其过程结构三要素(起点、终点、续断)的强度,发现动词过程结构三要素强度差异决定了其后能否带动量词形成“动 数 动量”组合,能带动量词的动词一定是双限动词并且其续段强度必须达到4。  相似文献   

18.
从历时来看,量词大多数都是由名词或动词发展而来,因此具有名词或动词本身的形体特征,各种认知因素影响着量词与名词的搭配.本文选取表示小量的"点"、"丝"、"线"、"缕"的量词,从认知语言学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它们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促进韩语教学为目的,从量词与数词的搭配、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及句法功能特点等方面,以对比的方式对量词教法及翻译技巧进行了探讨,并挑选对韩国语教学有实际意义的典型范例进行了分析。从中找出了汉语量词和韩语量词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广西凌云县加尤高山汉话的名量词与普通话的差异进行考察,认为它们的差异体现在:一是加尤话与普通话部分形式相同的量词搭配范围不一样,有的加尤话窄于普通话,部分则大于普通话;二是部分形式相同的量词,加尤话与普通话搭配范围参差;三是部分量词加尤话与普通话形同实异;四是加尤话部分量词,在普通话中,这些词或者不存在,或者不作为量词使用;五是部分量词普通话有而加尤话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