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与仁 《中学文科》2005,(12):74-74
走进新课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进入我们的视野,并日益改变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许多老师在实践“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这对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一定的效果。但在这种“问题”教学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步构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在课堂教学中逐渐被采用。特别是“问题教学法”,由于理念先进,形式新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然而,有些时候我们对“问题教学”进行了浅层次的理解,忽视了问题的设计。课堂上“你问我答”,热热闹闹,有单纯求热闹图形式的偏向。也有些时候,我们认为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连缀课堂,却缺少对问题的甄选,把问题教学变成了提问形式的“灌输”。当然有时我们也认识到问题教学要追求有深度的问题,但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其实学生的认识水平是有限的),忽视教师的主导性(平等中的首席),特别是忽视文本,丢弃“重点”,学生提什么,我们就答什么,造成开无轨电车的现象。这些其实都是没有领悟“问题教学”的实质而造成的。那么,问题教学法该如何界定?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该如何进行问题的设计?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粗浅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事物之初始,教养以正道”,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在以“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下,“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线,那么.教师如何创造性地设计运用“问题”则成了课堂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母应洪 《贵州教育》2009,(19):39-39,45
“基本问题”是美国资深教育家、国际著名的课程开发与评估设计专家、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G·马丁一妮普在其《教师成功秘笈》一书中讲述的“创新教育八法”之一法,笔者经过认真研读,认为此方法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教育理念。因为“基本问题能够提醒教师和学生铭记:学习是一段旅程,对知识的探求永无止境,而且这段旅程可以从任何时候开始。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而“问题教学”是学生依据对教材的理解,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学生的提问为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中,以研究问题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已经成为一条基本的改革思路,这条思路已经将研究性学习课程延伸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形成“问题教学”思维。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主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反对一言堂,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于是在课堂上,问题教学得到了空前重视。但是,反思“问题教学”,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反思一:过滥的“问题”教学新课改倡导问题教学、师生互动,但很多新课堂陷入一个模式,一连串的问题贯穿课堂始终,以问代讲,以问代学,不该问的也问,没有疑问也问,仿佛整堂课就是为问题而存在的。曾经听过一堂“文化大革命”的公开课,授课老师并没用其他公开课上的“问题教学”来发挥所谓的学生主体性,一堂课仅仅是把文革十年里不少震撼人心的东西展现出,特别是讲到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含冤而…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以“问题”为基点,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是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式。本文试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切入点。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把“以问题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已成为教学的共识.“问题教学”是教师把知识的重点、难点转化为问题,通过教学双方交流、互动、传递、反馈,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它是沟通师生认知的桥梁,也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所以课堂教学能否成为学生主体参与、交互、和谐、高效、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问题教学”的内容、形式、时机要体现出从“传授知识本位”向“培养能力本位”转变的现代教学思想.这就是本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问题教学”重新加以思考的立意所在.  相似文献   

10.
化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探索安徽省太和县太和中学(236600)范汝广我在最近几年的高考复习中,尝试着以某知识点为中心;向与之有关的其它知识点辐射的方法,由点连线,由线结网,并通过启发性地提出问题以达到复习的目的,即进行“问题教学法”的探索.一、“...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中,以研究问题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已经成为一条基本的改革思路。这条思路已经将研究性学习延伸到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形成了“问题教学”思维。这就是目前最时髦的“问题教学”。但是,有些“问题教学”的课堂却让人感到很虚假,没有什么价值。虽然学生也在不亦乐乎地讨论问题,但似乎并不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看起来热火朝天,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效果;有些课堂更是学生互问互答,教师几乎不用操心。其实所有这些都不是“问题教学”出的错,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出现了问题,致使“问题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一种新的情况下,根据获得的有关知识对发现的新的问题采用新的策略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数学“问题解决”是以数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它通过“问题解决”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化他们应用的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声乐教学中“情”“意”“声”“技”的相互作用及辩证关系的论述,力图达到“以情为先”,“以意引声”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DNA的复制”一节教学为例,运用问题驱动策略,以“问题”式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DNA复制的推测中,发展科学思维,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情境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达到发展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指以“问题”为核心,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研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也是强调内外因互动、激发学生原动力的教学方法,是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是”是一个特殊的动词,在句子中主要起判断、联系或者肯定、强调的作用。用“是”充当述语或述语中心语的句子叫作“是”字句。“是’字句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句型之一,据统计,在北京语言学院现代汉语精读教材(初级、中级、高级)主课文中“是”字句的出现频率占居第四位。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频率也是比较高的。一般来说,对我们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是”字句的结构并不复杂,可能不是什么问题,但对民族学生来说,却是比较头痛的,经常出现一些不应出现的问题。民族学生在学习这类句子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美国杜威“问题教学法”理论为依据,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贯穿于“问题-研讨-问题”之中,使问题成为教学的开端和终结。一节课或一门课程学完之后“留给学生的是一个问号,而不是句号”。  相似文献   

18.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指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对“问题-探究”式教学作了一些尝试。本文就“问题-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实施方法、教学原则等几方面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中的“模仿”问题“文无定法,诗无达访”,作文章本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劳动,“模仿”与“抄袭”从理论上讲是有害的。但在作文教学的“初级阶段”,特别是低年级作文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较好的范文进行模仿训练,不仅能把学生引入规范的作文思路,还能让...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我国3种有代表性的中学数学杂志统计,以“问题解决”名义发表的665篇文章中,属于数学试题与解题研究的文章共546篇,占82以上。它们大多数把“问题解决”等同于一般的解题研究,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问题解决”和“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没有搞清楚。那么,什么是“问题解决”,什么是“问题解决”中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有什么要求,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作出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