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阙”     
“阙”,是古代宫廷大门外的高大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二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如汉刘熙《释名·释宫室》:“中间阙然为道也。”“阙”又可以称作“观”、“魏”、“象魏”、“魏阙”。如晋人崔豹《古今注》云:“古者每门树两观于前,所以标榜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可以远观,故谓之观。其上皆丹垩,其下皆画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著名诗篇《长征》的最后一句“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该当何解?小学语文参考书解释为红一、二、四方面军(录时未置三方面军)。笔者认为此解释不妥。“三军”的提法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国置军队为六军,而大的诸侯国置三军,一般称为上、中、下三军,三军中各置帅,称上军帅、中军帅、下军帅,其中以中军帅为大,如晋悼公时,晋国的军队即分为三军,赵武曾任中军帅。《长征》描写的主要是红一方面军。巧渡金沙江,勇过大渡河是红一方面军的事,按参考书的解释“三军”指的是红一、二、四方面军,与毛主席的诗所描写的事实不符。据此,…  相似文献   

3.
“家”是什么?实言之,乃家庭的住所,虚言之,乃心灵的港湾。中国人的“家”意识特别浓重,过年回家,这是千百年来风雪无阻亘古未变的传统。历代文人更是倾情书写“家”的文字,形成了一种丰厚的文化现象。晋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写其草庐道:“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自此以降,文人写其居室之作,虽各有怀抱,然皆不出以“家”言“志”的范畴,鲜有超拔者。唐人刘禹锡作《陋室铭》,可谓尽人皆知的名篇。今人梁实秋作《雅舍》,伴随一阵国学热也声名鹊起。现借二文本,试探究一下中国传统文人的精…  相似文献   

4.
李学士世衡喜藏书。有一晋人墨迹,在其子绪处。长安石从事尝从李君借去,窃摹一本,以献文潞公,以为真迹。一曰,潞公会客,出书画,而李在坐,一见此帖,惊曰:“此帖乃吾家物,何忽至此?”急令人归取验之,乃知潞公所收乃摹本。李方知为石君所传,具以白潞公。而坐客墙进,皆言潞公所收乃真迹,而以李所收为摹本。李乃叹曰:“彼众我寡,岂复可伸?今日方知身孤寒。”  相似文献   

5.
一题一评(2)     
一、试题亮相阅读下文 ,完成25 -30题(16分)孙子武者 ,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 :“子之十三篇 ,吾尽观之矣 ,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 :“可。”阖庐曰 :“可试以妇人乎?”曰 :“可。”于是许之 ,出宫中美女 ,得百八十人 ;孙子分为二队 ,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 ,皆令持戟。令之曰 :“如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 :“知之。”孙子曰 :“前 ,则视心 ;左 ,视左手 ;右 ,视右手 ;后 ,即视背。”妇人曰 :“诺。”约束既布 ,乃设钅夫钺 ,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 ,妇人大笑。孙子曰 :“约束不明 ,申令不熟 ,将之罪也。…  相似文献   

6.
《烛之武退秦师》一、虚词释义1.之:a.何厌之有b.邻之厚,君之薄c.微夫人之力d.将焉取之2.焉:a.将焉取之b.焉用亡郑以陪邻c.朝济而夕设版焉d.子亦有不利焉二、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贰于楚也邻之厚,君之薄2.越国以鄙远三、翻译加线词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敢以烦执事3.焉用亡郑以陪邻?4.邻之厚,君之薄也5.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7.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10.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勾践灭吴》一、词义1.乃:a.乃号令三军b.家祭无忘告乃翁c.乃求谋臣d.…  相似文献   

7.
将军     
“将军”之称在春秋时已出现,为一军统帅的称呼,非官名。至战国,“将军”始为武官名,有大将军等官。汉代设大将军、骤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及前、后、左、右将军等,权势甚重。打仗出征时的一军统帅,往往别加称号,如伏彼将军、接船将军等,名号不一。晋代郡守亦多加将军之号。南北朝时,将军名号甚繁,除沿用前朝旧称外,又多有其他名称,但常置并有专职的只是少数,唐以后将军多为侍卫宫及武散官,名称较多,无实际职掌,也无定员。明代的总兵有挂印带将军号的,战华即罢。清代除沿袭旧例外,还将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称为将…  相似文献   

8.
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日:“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  相似文献   

9.
(一)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①,乃先设验②。持鹿献于二世,曰: “马也”。二世笑曰: “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③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似文献   

10.
晏几道与秦观都以词之伤感著称。冯煦曾称二人为“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文章就此评语,从二人的情感、身世及词之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比较分析二人共同的“伤心”之处。  相似文献   

11.
的卢之死     
《高中生之友》2011,(18):37
初,帝为贼所乘,崩于白帝城。新帝初立,惊闻先帝爱骑的卢已绝食数日。群医无策,乃急召蜀中名士公孙先。公孙先者,乃跃马公孙述之后,自幼习相马之术,晓马语。公孙先始见的卢,见其两颊垂泪,啼声哀婉,因而喝退侍者,以马语问的卢:"素闻君乃千里马,今新帝初立,君亦应振奋余勇,显扬威名,何为此者?"的卢答曰:"吾自幼丧父母,后随孙吴二将军,奈何二将皆战死,加之  相似文献   

12.
(一)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  相似文献   

13.
《陈涉世家》中,字句常有所省略,如不仔细领会,往往容易误解。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这儿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14.
两晋东宫师傅类职官多所改易,经历了晋武帝时期、西晋晋惠帝与东晋三个时期。期间,一度从太子二傅扩大到六傅并立。最终在东晋孝武帝时回归汉魏太子二傅的设职。两晋太子师傅类官员在任命上出现“一时之制”:“命诸公居之”,“以本位重”,“或行或领”。通过改革皇太子与太子师傅间的礼仪关系(二傅不臣拜),提高太子师傅的地位。太子詹事复置后,太子师傅虽不再掌管庶务,但通过“詹事文书关由六傅”的行政程序,仍确立了在东宫职官体系中的最高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写曹操率兵征讨张绣,时值夏四月,麦子将熟。行军路上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不料他本人所乘之马因受到意外惊扰,窜入麦中,践踏坏了一大块麦田。曹操为严肃法纪,拿起剑割发,并使人以发传示三军曰:“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1—6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受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后元二年春……,光为大司马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光自后元秉持万机,及上即位,乃归政。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客,礼下之已甚。光秉政前后二十年。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  相似文献   

18.
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日:“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相似文献   

19.
原文: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  相似文献   

20.
①气,本指自然之云气。古之先哲,常常把人与气结合。管子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则以其气。”是谓“气”为生命的本源。庄子所谓“通天下一气耳”,则谓万物皆不在“气”之外,万物乃一生命的大和谐。王充说:“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是谓一切现象,天地万物皆天地之气而生。《易》所谓“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天地氤氲,万化化醇”,将整个宇宙直视为一幅生命之气的流行。②人一旦与气结合,就把自己的生命带进自然生命之中,使自己的精神与无限的自然生命相融合,生成种种“气”来:壮烈刚毅的豪气,可敌三军的锐气,()的节气,宁折不屈的骨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