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化差生”是许多教师的口头语.而“转化绩优生”却往往使人大惑不解.这里的“绩优生”是专指那些学习成绩好而在思想品德、素质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的学生.因为这些“绩优生”的学习成绩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家人的偏爱.因此.致使个别“绩优生”的弱点发展成了缺点。缺点变成了缺陷。做“绩优生”的转化工作.采取谈话方式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2.
“优生”由于学习成绩好,往往受到“众星捧月”般的优待,自我感觉良好,久而久之,他们的弱点便会发展成如下缺点:不愿与别人合作、喜欢讽刺挖苦、不会宽容别人、缺乏同情心、劳动不认真……但由于他们学习好,“一俊遮百丑”,人们看到的是他们头上的光环,而忽略了其不足之处。这样的学生在一个时期内学习不错,但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吗?作为班主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不同类型的“优生”及时做好相应的转化工作。一、狂妄任性型的“优生”。优生往往有优越感。由于成绩优秀,是同学中的佼佼者,深得老师的厚爱,容易骄傲自满,甚至目中无人,…  相似文献   

3.
我这里所指的“优生”是专指那些学习成绩好,而在思想品德、素质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拥戴、亲友的褒奖……受着众星拱月般的优待,致使一些“优生”的弱点发展成了缺点。作为班主任怎样有针对性地帮助优生克服自身的...  相似文献   

4.
优生,通常是指那些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并且学习成绩或某一方面非常突出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其他同学的榜样、老师的骄傲,经常得到表扬和称赞。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虽然优秀,也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如骄傲自满、心理素质差、虚荣心强、娇生惯养等,只是由于光环效应或者被人为地夸大了其优秀的一面,他们的缺点被忽视和掩盖了。另一方面,因为优生不像学困生那样总是让老师操心,很多时候,老师也会因为放心而忽略了对优生的关注。前几期我们关注了学困生和中等生,这一期,请关注优生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移情的启示——对“学优生”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晴 《天津教育》2008,(1):26-27
“学优生”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常得到教师的称赞、同学的羡慕,他们身上存在的缺点则被掩盖了。这样一来很多“学优生”表现得唯我独尊且不善于合作,一旦遇到挫折便一蹶不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不断探讨对“学优生”的德育渗透策略,找到了“移情”这一法宝。  相似文献   

6.
"优生"由于学习成绩好,往往受到"众星捧月"般的优待,自我感觉良好,久而久之,他们的弱点便会发展成如下缺点:不愿与别人合作、喜欢讽刺挖苦、不会宽容别人、缺乏同情心、劳动不认真……但由于他们学习好,"一俊遮百丑",人们看到的是他们头上的光环,而忽略了其不足之处.这样的学生在一个时期内学习不错,但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吗?作为班主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不同类型的"优生"及时做好相应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7.
"转化差生"是许多教师的口头语,而"转化绩优生"却往往使人大惑不解.这里的"绩优生"是专指那些学习成绩好而在思想品德、素质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我在这里所指的“优生”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好,而在思想品德、素质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拥戴、亲友的褒奖……受到众星拱月般的优待,致使一些“优生”唯我独尊。作为班主任怎样有针对性地去疏导呢?我不妨谈几点体会。一、疏导好胜嫉妒的“优生”。有些“优生”为了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总想抑制他人来发展自己,他们一旦发现某个同学在某一方面超过自己,受到老师的青睐,就冷言冷语挖苦人家。甚至笼络一批人去冷落人家。他们的心理阴暗而行为隐蔽。比如:我所教的一个班,在一次竞选班…  相似文献   

9.
黄毅 《中国教育》2004,(4):57-57
所谓智优生,是指学习拔尖、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好,智优生往往“一好遮百丑”,成了老师心目中的骄子,家长眼中的龙凤、学生学习的榜样,于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笔者对多所学校的智优生进行调查问卷,结果发现,智优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而智优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是老师和家长教育的盲区。  相似文献   

10.
“优生”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相对于一般学生来讲,他们的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及各种能力都要突出一些,但是不少教师、家长认为,优生只意味着学习成绩拔尖,而忽视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正是这些隐性因素给优生造成了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11.
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或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而作为教师,是不能放弃这些所谓的"后进生"的,不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正确地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努力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2.
每个学校。每个班级 ,在学习和其他方面都有程度不同的学生。如 :那些学习成绩与学习纪律都表现好的学生被称为“优生” ;相反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被称为“差生”。目前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 ,每一个学校 ,每一个班级的管理 ;对每个教育工作者 ,特别是班主任如何抓好“差生”工作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 ,“优生”的优点常常表现得比较明显 ,在学习、思想、劳动、文体等方面 ,都有突出的表现 ,容易被发现。同时 ,作为教师也往往处于自觉不自觉之中偏爱他们 ,这无疑激发了“优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使他们的…  相似文献   

13.
“优生”指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认的只是考试分数,在不少教师和家长眼中,所谓“优生”指的是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分数论高低,强化了“学”的分量。无形中削弱了“品”在“优生”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少“优生”在“分数至上”的情境中成长,逐渐产生心理偏差和行为缺陷。然而,这些偏差和缺陷。往往被老师忽视。对于这些存在思想偏差和行为缺陷的“优生”,如不及时教育转化,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应当通过分析“优生”心理偏差和行为缺陷.选择恰当的教育策略,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4.
待优生指智力正常,但学习困难,因为厌学以致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待优生学习成绩比较差,纪律涣散.尽管他们占班级人数的比例不大,但对班级的影响却相当大.因此,待优生的教育工作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爱迪生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是老师眼里的差生,甚至曾被学校要求退学,可是后来却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李白少年时贪玩成性,无心向学,如果不是“铁棒磨成针”的老奶奶循循善诱,可能就成不了伟大的“诗仙”。老师,你的教鞭下有爱迪生,你的冷眼里有李白!在现实生活中,老师眼里的差生,很多长大后都大有作为。在一般人心目中“后进生”似乎什么都差,是所谓的“双差生”,是“朽木不可雕”。然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放弃这些所谓的差生,不能使他们今后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正确地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做好转化工作,使他们成为社会的合格人材。为转化后进…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利用艺术的手段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人都有两面性,只要认真观察,再差的学生也会有闪光点,作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班主任老师应不断的强化他们的优点,掩盖、忽略他们的缺点,可使其优点不断放大,进而向着优生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7.
“优生”的心理偏差及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生”的本意,指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现实中,在“虚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认的只是考试分数,在不少教师和家长眼中,所谓“优生”指的是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分数论英雄,强化了“学”的分量,无形中削弱了“品”在“优生”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少“优生”在“分数至上”的情境中成长,逐渐产生心理偏差和行为缺陷。然而,这些偏差和缺陷,往往被老师忽视。对于这些存在思想偏差和行为缺陷的“优生”,如不及时教育转化,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应当通过分析“优生”心理偏差和行为缺陷,选择恰当的教育策略,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学优生",在不少教师和家长的眼中,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而本文所指的"学优生"是指品德、学习和各方面能力都优于同龄人的学生.教师和家长看到这些学生成绩相对优秀,就容易忽视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他们一旦在学习、生活中碰到困难就会显得无所适从,深受影响.因此,通过多种措施加强对"学优生"的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对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优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优生”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相对于一般学生来讲,他们的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及各种能力都要突出一些。但在不少教师、家长的眼里,优生只意味着学习成绩的拔尖。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人们往往只注重优生的考试分数,而忽视了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独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正是这些隐性因素给优生造成了心理疲劳。长期以来,这种心理疲劳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教育者视而不见。“一根稻草可以压死一头骆驼”,当优生的心理疲劳达到饱和状态时,它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比一般学生更严重。因此,教师更要关注优生的心理健康,要适时教会优生进行心…  相似文献   

20.
"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学生学习成绩的个别差异在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是普遍现象,也是家长、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直接关心的问题。如何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学校和教师的主要任务。提高“学困生”的成绩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今天,更要求我们进行“扫盲”,使那些未来的“文盲”即不会学习的人走向会学,“学困生”不差,优生更优。提高“学困生”成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本文试图从学法指导的角度阐述如何转化“学困生”。一、“学困生”的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