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生物医学工程是“理医工”结合背景下具有典型理医工交叉融合特色的新兴专业。为了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相契合,适应社会人才需求,通过分析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理医工”结合的必要性以及目前“理医工”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结合“理医融通、教研并重、服务医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理医工”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从而为教育出高素质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形成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特色,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不仅需要理工科与医科知识的进行叠加,而且要根据社会需求将相关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发挥1+1大于2的效益。"医工融合"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需求导向型培养模式在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方面的进一步应用。实验教学正是融合型创新人才的最好培养方式。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以学生为本,创新人才的培养从"医工结合",到"医用导向型",再到"医工融合",使各学科间的相互交融更为紧密,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目前国家大力促进新工科建设的背景,结合当下医学领域已经迈入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市场对"医工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以工科为基础开展"医工融合"的可行性以及目前"医工融合"面临的困境。此外,以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和计算机专业为平台,以医学为应用载体,通过分析设置"医工融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医工融合"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加强大学与医院及相关企业的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医工融合"特色新工科人才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医工交叉专业重视"厚基础、重实践、善创新"的人才培养要求,突出生物学、医学与工程的融合。对于医工交叉专业的学生,传统的免疫学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于这类专业的学生,交叉学科的新特点对免疫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面向医工交叉专业的学生,免疫学的教学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专业实践、大学生创新计划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活动,实现免疫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逐步深入,凸显医工交叉特色,探索出医工交叉背景下免疫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设立,标志着工程对医学的支撑已经从早期的“医工交叉”“医工结合”的层次步入了“医工融合”的阶段。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健康中国2030”,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人文关怀意识的国际化医工复合型领军人才和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江力  黄文艳 《科教导刊》2023,(10):26-28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持续推进,当前新工科建设和产教融合背景下对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符合现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产业需要的应用型工程人才,文章以常州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生产实习为例,分析了当前生产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OBE理念提出了一系列产教融合改革措施,以期为应用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汽车智能网联发展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类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提升为出发点,分析了应用型汽车类专业教育的特征和当前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南京工程学院建设以工学为主的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经验,提出了机制保障、改革人才引进方式、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的立体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产学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结合专业实际,探索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快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碰撞下,为解决现行社会养老问题,健全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智慧康养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以“新工科+新医科”建设理念为指导,基于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从以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搭建“政行校企”四方联动产教融合平台、打造“三位一体”的教师队伍三个方面设计医工融合型人才教育流动路径,不但在有效提高医工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促使医工融合型人才向不同阶层、不同岗位分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而且对社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汽车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改革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融合、平台支撑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实践与理论学习融合、学生职业发展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破解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适应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突出问题。实践表明,该模式能促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地方汽车产业发展的良好吻合,对提升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加强专业建设、规范产教融合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感知、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依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围绕创新三要素--知识、思考、实践,提出一种基于创新素养教育的专业导航图、知识思维导图、口袋实验室建设新举措,探索和优化电气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目标,践行创新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工程认证背景下,依据"新工科"的建设理念与要求,有效地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极为重要.解析当前生物工程的专业课程评价考核现状,提出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评价与考核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构建生物工程专业理论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与多元考核机制模式,以期激励学生努力奋进,形成以"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首先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大学物理实验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创新思维训练。结合电表改装实验,介绍了大学物理实验中转变学生思维方式的方法。通过实验中创新思维训练,让学生树立根据物理现象分析物理原理、增强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树立逆向思维和工程思维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不断创新,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工程制图教学中,恰当地进行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启发学生进行求同和求异思维、发散和收敛思维,培养学生应用辩证思维方法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互联网+教育"生态重构背景下,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对高铁牵引供电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进行了设计和实践。结合高阶思维临场认知过程的特点,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环境、内容、活动进行了设计。通过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和牵引接触网的三维重现和仿真运行,按照高阶思维临场认知理论进行了教学设计。该虚拟仿真教学环境有着良好的沉浸式体验,有效促进了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在工程图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程图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工程意识与设计能力、构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图形表达能力的培养;创建工程图学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设计——制图一体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把三维CAD建模的原理、方法和技能融合、渗透到工程制图学习中,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8.
学生工作对指导和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投入程度,促进学生专业素质、认知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为例,从实践育人思路入手,坚持将实践教育贯穿大学四年,设计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育人模式,探索如何将学生工作融入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育人模式,并最终培养出具有"大工程"意识和技能的优秀软件工程师。  相似文献   

19.
面向工程素质的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变革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针对目前工程制图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从培养学生工程意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电气技术实践基础课程中FPGA实验教学环节存在内容设计脱离实际工程、学生缺乏基本编程技能等问题,设计了基于FPGA的数字频率计综合实验.通过该实验,学生了解FPGA工程开发流程、掌握FPGA基础编程技能、熟悉FPGA相关调试工具与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该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动手实践的工程素养,提高学生数字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