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越来越小,也构建起一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虚拟社会,并且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一方面,虚拟社会的形成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虚拟社会快捷、开放的信息传播特性也引发了一系列矛盾,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如何抑制虚拟社会的消极不利影响,将其纳入现实社会的管理范畴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从国内虚拟社会的发展路径、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价值观的差异和虚拟社会管理对策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引发对虚拟社会管理这一关乎中国未来重大问题的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虚拟社会的定位、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联、虚拟社会的特殊性等方面对虚拟社会管理的本质进行了探讨,指出信息网络社会的崛起让人类进入到“虚拟世界”,尽管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有很大差异,但其主体都是人,要从主体的意向、主体间交往和社群共同体的文化需求等层面全面理解信息网络和虚拟社会的本质,进而正确认识虚拟社会管理的特殊性。归纳总结了当前虚拟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观念不适应,管理手段较为陈旧;立法滞后,行政措施欠规范;技术准备不足与技术手段滥用并存;行业自律与规制存在较大差距。最后阐述了虚拟社会的管理之道,认为要通过端正管理理念、实施科学监管、改善网络舆论引导方式等,最终实现从“人治”向“法治”转型,保护网络健康自由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虚拟社会是当今社会管理和创新中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探索其规律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互联网虚拟社会的概念入手,分析归纳了其六大特征:虚拟、移动、融合、泛在、个性、膨胀;进而对互联网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进行了比较,认为两者的差异表现为人们体验的差异和草根话语权的差异,但两者的主体特征又表现为从相差较大到逐渐趋同,其行为最终同步互动;最后,从网络谣言、网络推手、政治参与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虚拟社会所面临的巨大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4.
虚拟社会是数字化的现实社会中的人在互联网建构的虚拟空间内依据特定的规则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人化场域。社会分层作为虚拟社会的重要现象存在和发展,由作为虚拟社会纽带的信息的特性、虚拟社会物质基础的技术特质决定,是现实社会权力向虚拟社会延伸的结果。虚拟社会分层可以从虚拟社会接入情况、虚拟社会政策供应、虚拟社会工具供应、虚拟社会信息供应、虚拟社会信息意识、虚拟社会信息获取、虚拟社会信息利用和虚拟社会信息伦理等八个维度进行考察。 ICT 技术革新带来虚拟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流动以及虚拟社会阶层间聚合互动现象不断增长是虚拟社会分层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王岑 《学会》2005,(10):22-25
社会组织包括社团、行会、中介,以及其它社会自治组织。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虚拟社团也加入到其行列中来。本文主要论述现实社团与虚拟社团的特质比较及虚拟社团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丹  吴晓伟 《现代情报》2011,31(5):113-117
企业网站网页数量、链接数量可以作为企业虚拟社会资本强度的测度,虚拟社会资本强度越大,企业网站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也越大,企业在虚拟社会网络中的地位将有助于提升企业在现实世界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地位。以中国连锁企业网站为例,抽样验证表明企业网站的页面数量、链接总量、外部链接总量和其经营收入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网站链接数量,丰富网站内容提升企业的营销效果、开拓市场、增加经营收入,提高竞争能力。另外,根据各分类链接(不同的虚拟社会关系内容)与企业经营收入的相关性程度作为企业虚拟社会关系竞争情报的制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社会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历程,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企业社会资本理论的概念及产生,由于企业社会资本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他融合了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三门学科来解决现实问题,抛开了传统的经济学假设,使我们对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更贴近现实,但是,这个理论还非常不成熟,所以最后探讨了企业社会资本理论尚未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影响,指出网络虚拟社会已然形成,网络舆论事件频发要求提高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水平,健全网络引导机制;指出与传统舆论相比,网络舆论具有突发性、互动性、燃点低、触点多、传播快、影响大等新特点,网络媒体的兴起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一面,但在政府缺位网络公共舆论引导与管理的背景下则易演变为“公共舆论危机”;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和社会组织、官员网络舆论应急管理能力的六项措施,即消除网络“恐惧”,保障政务“透明”,强化政府“责任”,倾听“意见领袖”,预警事件“苗头”,加强网络“法治”。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社会情景交互影响的科学。在1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社会心理学一方面致力于解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完备的学科体系与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这种与社会的持续对话是社会心理学生命力的源泉,也奠定了该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特色。从研究主题来说,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三大领域:社会认知、社会关系以及群体与群体过程。进化社会心理学及文化心理学等新领域的兴起进一步拓展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现实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研究者可以在社会公正与腐败、民众心态与主观幸福感、社会互动与人际和谐、群际关系与民族冲突、非常规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工作压力与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社会矛盾与网络群体事件、民众价值观变迁与道德教育等方面大有所为。鉴于社会心理学所具有的重要科学价值及其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我国在统筹和解决国家重大现实问题时应纳入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在规划和部署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时重视社会心理学研究,在加大力度推动心理学科全盘发展时促进社会心理学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动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并为满足国家重大社会现实需求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聚焦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 社会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社会情景交互影响的科学。在1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社会心理学一方面致力于解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完备的学科体系与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这种与社会的持续对话是社会心理学生命力的源泉,也奠定了该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特色。从研究主题来说,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3大领域:社会认知、社会关系以及群体与群体过程。进化社会心理学及文化心理学等新领域的兴起进一步拓展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研究者可以在社会公正与腐败、民众心态与主观幸福感、社会互动与人际和谐、群际关系与民族冲突、非常规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工作压力与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社会矛盾与网络群体事件、民众道德心理与价值观变迁等方面大有所为。鉴于社会心理学所具有的重要科学价值及其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我国在统筹解决国家重大现实问题时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切入,在规划和部署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时重视社会心理学研究,在加大力度推动心理学科全盘发展时促进社会心理学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动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为满足国家重大社会现实需求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V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真实世界从而形成模拟环境的技术。本文在结合VR技术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隐性知识显性化条件的分析,重点论述了VR系统和技术在隐性知识显性化上的技术要素,并结合VR系统的各种实际应用案例,探索虚拟学习社区在隐性知识管理中的某些应用。  相似文献   

12.
虚拟团队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是新型的虚拟协作组织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虚拟团队是知识密集型组织,知识资源成为虚拟团队运营的根本要素,对知识的有效管理成为管理虚拟团队的关键,而知识地图是虚拟团队实现知识管理的有效工具。本文分析了知识地图在虚拟团队中的作用,提出并构建了基于虚拟团队的知识地图框架模型,解决了虚拟团队在知识共享方面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道德从网络技术中分离出去,是休谟难题在虚拟社会中的表现形式,网络危机因此归咎于技术本身。虚拟社会中的个体道德需要并不必然绑定道德实践。博弈论试图为虚拟社会建立新的道德规则,但这一思想实验由于先在的道德判断而陷入困境。由于人们在虚拟社会的初始状态中已然“先知”,使其对于虚拟社会道德规则的有效性失去信心,而语言交流在引入博弈分析之后,也为虚拟社会规则的普遍有效性制造了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14.
从哲学的高度对虚拟地理环境进行反思,探讨其本体论及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文章对虚拟地理环境的本体论特征、方法论意义和价值论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1)虚拟地理环境是一种区别于真实地理环境的“存在”;(2)虚拟地理环境是与数字技术相关的一种地理现象,是“数字化的地理环境”;(3)虚拟地理环境中的实在感与真实地理环境中的实在感有本体论上的区别,具有技术依赖性、非全息性、构建层面不一致的特点;(4)虚拟地理环境中的实践与真实地理环境的实践不具有本体论上的对等性;(5)虚拟地理环境从实践的本质上讲具有哲学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虚拟存储技术在流媒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存储是存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虚拟存储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很多产品化的解决方案已经出现。就虚拟存储技术在流媒体管理系统中不同应用来分析两种典型虚拟存储结构各自的优势与缺陷。  相似文献   

16.
虚拟水——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   总被引:212,自引:0,他引:2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粮食)来获得本地区水和粮食的安全.文章引入虚拟水的概念,将水资源管理分为供给管理、需求管理、内部结构性管理和社会化管理四个层次,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水资源社会化管理与水资源恢复重建的关系;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为例,初步计算了2000年西北各省(区)虚拟水消费量,表明虚拟水是不可忽视的水资源形式;探讨了虚拟水战略的政策含义,提出了实施虚拟水战略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虚拟水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37  
虚拟水是在水资源商品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背景下,Tony Allan于1993年提出的新概念。自问世以来,虚拟水以其形象的表达以及丰富的内涵,已成为水资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介绍了虚拟水研究的基本概念及量化方法,并从资源流动、资源替代、比较优势3个方面对虚拟水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目前关于虚拟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探讨虚拟水与水资源安全的关系;研究国家或地区间虚拟水贸易及其导致的虚拟水流动;通过水足迹计算来揭示人类对水资源的实际需求和占用。作者认为,“虚拟水”概念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水资源观,将成为相关水问题研究的重要的创新领域,并就水足迹概念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启示和我国开展虚拟水相关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虚拟”(virtual)是当前网络哲学、人工智能哲学等领域一个涉及面广且十分重要的概念,对其哲学渊源、历史发展及其内涵与外延的准确把握,尤其是对虚拟与其它相关哲学概念如模仿、可能、现实、真实等概念之间关系的恰当理解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相似文献   

19.
曾润喜  陈创 《现代情报》2018,38(11):9-13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已经上升为非传统安全问题,网络舆情的治理范式应逐步实现从危机管理向智慧治理的转变。[方法/过程]从非传统安全视角入手,梳理网络舆情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关联性特征,并从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两方面厘清网络舆情演化的动力机理,提出网络舆情智慧治理的新路径。[结果/结论]网络舆情治理要坚持对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预见性治理,实现"治未病"的目标。既要提高非传统安全意识,加强政治安全防范,改善网络舆情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基础;也要借助新信息技术,建立网络舆情治理的一体化决策支持体系、决策仿真平台、人工智能新范式、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阻遏网络舆情的不当蔓延,防止其向负面舆论转化。  相似文献   

20.
虚拟企业知识管理应用模块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拟企业实现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动态配置和优化组合,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组织形式。通过分析虚拟企业的特性和运作模式,指出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进而研究对应知识管理功能的需求,并设计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应用模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