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秋三传:《春秋》是由孔子编定的,被称为儒家经典。春秋三传就是关于《春秋》的三部解经之作,即《左传》、《公羊传》、《谷粱传》。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东汉班氏三兄妹:班固、班超、班昭。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即苏氏三父  相似文献   

2.
1.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2.九流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农、杂、纵横、小说共计十家。除小说家外,其余九家皆成流派,故称“九流”。3.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4.“三吏”、“三别”:“三吏”是杜甫的著名诗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与之齐名的还有“三别”,即《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6. 南宋“中兴四大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7.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相似文献   

3.
春秋三传:《春秋》是由孔子编定的.被称为儒家经典。春秋三传就是关于《春秋》的三部解经之作,即《左传》、《公羊传》、《谷粱传》。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东汉班氏三兄妹:班固、班超、班昭。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即苏氏三父子。中国现代文学三巨匠:鲁迅、茅盾、郭沫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  相似文献   

4.
三领:《周领》、悟颂人仿颂》的合称.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三史:《史记》、淑书》、《后汉书》的合称.三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的合称,三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三苏:宋代苏沟、苏武、苏辙父子三人合称。西晋三张:张载、张协\张元的并称(兄弟三人为当时诗人1唐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吏:《新安吏》、《重关吏》、《石壕交)三别:《新婚别》、《垂老刘太《无家别、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的并称。南宋词坛三绝:周邦彦、姜基、王沂孙。明代三袁…  相似文献   

5.
“三史”、“三别”足杜甫的杰作,肖涤非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不是《古诗十九首》,而是‘三吏’、‘三别’。”(《杜甫诗选注》)杜甫为何能写出如此惊天动地、光照千古的作品呢?仇注于《无家别》后引王嗣爽曰:“上数章诗,非亲见不能作,他人虽亲见亦不能作。公往来东都,目击成诗,若有神使之,遂下千年之泪。”“非亲见不能作”,说明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他人虽亲见亦不能作”,又说明作家自身思想艺术修养之  相似文献   

6.
知识网站     
与“三”相关的文化常识 三友: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三史”。 杜甫“三吏”:《新安吏》、《潼关吏》和《石壕吏》。 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三舍:古代计程单位,一舍三十里。 三教:指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7.
说三道四     
春秋三传:《春秋》是由孔子编定的,被称为儒家经典。春秋三传就是关于《春秋》的三部解经之作,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相似文献   

8.
春秋三传:《春秋》是由孔子编定的,被称为儒家经典。春秋三传就是关于《春秋》的三部解经之作,即《左传》、《公羊传》、《谷粱传》。  相似文献   

9.
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无家别》、《新婚别》、《垂老别》)正是这特定时代的投影和折光。诗人将他的所见所感写进诗中,表现出同情人民、热爱祖国、憎恨黑暗现实的高度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0.
杜甫在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上,占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他所写的“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  相似文献   

11.
牵晓萍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5):77-79,87
朝鲜诗人丁若镛的“三吏”《龙山吏》、《波池吏》、《海南吏》是受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启发、影响而作。两组“三吏”在诗歌题材、体裁、韵脚、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中朝两位诗人所生活的时代和各自文学素养的不同,使得他们的诗歌创作各有特色,瑕瑜互见。总的来说,尽管在整体艺术成就上丁诗稍逊于杜诗,但他的“三吏”还算是一组比较成功的仿杜诗作,这是诗人自觉学习汉文学并有所创新的结果,堪称是中朝诗歌交流史上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2.
杜甫《垂老别》有句云: 老妇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其中“岁暮”一词颇费解。我们都知道,杜甫是乾元二年(759)三月,由洛阳返回华州任所,耳闻目睹了人民的痛苦情状,写成了组诗《三吏》、《三别》的。既然是春三月,而何言“岁暮”呢?近查《钱注杜诗》、《杜诗镜铨》、《杜诗详说》、《读杜心解》等书,对“岁暮”一词,均未有注。建国后,新出版的杜甫诗选,多数也都避而不注,但在译文中却译作“老伴卧在路旁啼哭,寒冬腊月穿的是单衫。”(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杜甫诗选读》)但  相似文献   

13.
杜甫在“三吏”、“三别”中是以诗人的眼光而不是以史官的眼光来叙事的。“三吏”、“三别”分别给古代叙事诗提供了“对话”、“代言”两种叙事形态,形象地表明了杜甫的叙事立场和情感态度。“三吏”、“三别”虽以“时事”入诗,但其所叙之“时事”经过“意化”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增饰”和“凿空”。将诗与史打通的跨学科研究,应是将两置于一定的社会化生态环境中,探讨诗与史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而不应是诗与史“互相印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理论界,论及杜甫诗歌常常涉及他的一些近体名篇,而对他的乐府名篇《三吏》《三别》则较少涉及(《石壕吏》除外)。本相对这两组诗的思想和展开全面深刻论析。本篇首先论术组诗的历史价值和思想意义,认为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安史之乱后的唐代社会现实,构成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集中反映诗人对平叛此次战争态度,和表现他热爱祖国、关心民生的伟大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三吏》、《三别》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作。其中的《石壕吏》,一直被选作中学教材。如何评价这组诗的思想意义,过去似有定论。近年来,一些同志提出了相反意见。正确评价这组诗,不仅是杜甫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关系到用什么思想教育青少年学生,因此,有讨论清楚的必要。《三吏》、《三别》是在什么背景和思想基础上写成的呢?这是必须首先弄清楚的问题。《三吏》、《三别》写作于759年3月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经过一年多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理论界,论及杜甫诗歌常常涉及他的一些近体名篇,而对他的乐府名篇《三吏》、《三别》则较少涉及(《石壕吏》除外)。本文则对这两组诗的思想和艺术展开全面深刻论析。组诗的历史价值和思想意义在于:从不同侧面反映安史乱后唐代社会现实,构成生动历史画卷。艺术上在继承汉魏乐府基础上有所独创,无论在人物的心理刻画,或场景气氛描写方面都有一定特色。  相似文献   

17.
"三吏三别"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著名作品,也是反映唐代社会现状的现实题材佳作,在诗人杜甫这些诗歌作品中,诗人通过对于战争时期人民生活和官吏到处抓人充军、人民离别苦痛的现实生活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百姓生活造成的巨大危害,将战争造成的民不聊生、流离失所的疾苦现状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对于百姓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相似文献   

18.
至今烩炙人口的《三吏》、《三别》,是伟大爱国诗人杜甫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其珍贵而又富有审美价值的现实主义文学遗产。对于这份遗产的评论,可谓“前人之述备矣”。一般评论认为,杜甫的诗歌,尤其是关于战争的诗歌,是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明人张綖评这六首诗时说:“凡公此等诗,不是专刺。盖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故可已而不得已者,则刺之。不得已而用者,则慰之哀之。若《兵车行》、前后《出塞》之类,则刺也,此可已而不得已者  相似文献   

19.
“十三经”     
“十三经”即十三种书,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尊崇为经典的“必修读物”。它是由“六经”、“五经”、“九经”和“十二经”逐步增加而成的。孔子删定的“六经”是:易、书、诗、礼、乐、春秋。秦始皇焚书后,到汉朝收拾残余,亡佚了《乐经》,从此就只有“五经”。《礼》自汉代以后、所传凡三书,即《周礼》、《仪礼》和《礼记》;《春秋经》也有秦以前三个人所作的“传”留下来,即《左氏传》、《公羊传》、《谷  相似文献   

20.
主客的“融合”与“分离”原是用于评说汉赋的创作特点,本文借此术语概括杜甫与茶山叙事诗的不同特点。诗圣杜甫亲历了给唐代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安史之乱,创作了以“三吏”为代表的大量叙事诗,其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的艺术手法为无数后人推崇和仿效。相距千年,18世纪末在朝鲜半岛诞生了有“杜甫还生”之称的实学思想家和诗人丁茶山。丁茶山面对朝鲜王朝末期传统社会体系崩溃前危机四伏的封建统治、混乱不堪的政治经济、水深火热中挣扎的劳苦百姓,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的叙事诗,最高成就之一是对杜甫二吏的效仿之作。本文以杜甫与丁茶山的“三吏”为例,探讨两位伟大的诗人在诗歌叙事中,表现出的“主客融合”与“丰客分离”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