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火如荼”的意思是像火那样红,像茶(一种茅草的花,色白)那样白。原比喻军容壮盛。出自《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  相似文献   

2.
风驰电掣是形容速度非常快,那么风驰“电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说风力发电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风力发电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中有“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一句,对其中“戏弄”两字的解释,大都以今律古,将整句释为:“本来为皇上所戏弄,像乐师、优伶那样被豢养。”窃以为,联系上下文,此种理解颇有行文断裂之感。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老先生的名作《苏州园林》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据此,有人命题问:最后一句中的“这”指代什么。不少人的回答直指“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此答法对么?我  相似文献   

5.
莫把“比较”作“比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把“比较”作“比喻”,这似乎是早已经明确的问题,其实不然。请看下面一个练习题:下面三个句子都恰当地运用了比喻,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各自的表达效果。1.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者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2.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3.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也该是女孩子最满意的一天。这像要了几亩地,买了一头牛;这像置好了结婚前的陪送。这个练习题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阅读和写作》第一册,是课文《山地回忆》(孙犁)课后练…  相似文献   

6.
用“铤而走险”而不用“挺而走险”《现汉》:“[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大词典》分条释义,“挺而走险”条注明“挺,本作‘铤’”。《辞海》“铤而走险”条,注明“铤,亦作挺”。词频统计:铤而走险180,挺而走险0。《说文》:“铤,铜铁朴也。”《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杜预注:“铤,急走貌。”洪亮吉《左传诂》:“按此字当从手廷;高诱《吕览》注:‘犹动也。’盖云动而走险耳。”“铤而走险”通用性强,宜作为规范形式。用“透彻”而不用“透澈”《现汉》:“[透彻](了解情况,分析事理…  相似文献   

7.
《苏州园林》第五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在一些学习指导、地方性考卷中,都出现过此句中“这”指代什么的问题,答案都是: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有阅兵式的道旁树。 (令此答案为 p, p的否定句为 q)。   先分析一下答案的得来过程。冒号的用法:“用在注释与被注释之间。” (据《中学教师实用语文辞典》,刘家桢主编,北京科技出版社, 1989年 7月,第 145页。 )据此,原句即是一个倒装的因果复句。这样,可以把原句理解为:因为依据…  相似文献   

8.
龙文余 《语文知识》2005,(12):14-14
人教版高中课文《我的空中楼阁》中有这样一句:“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人教版国标本课文《欢迎台湾小朋友》中也有一句:“一只船,扬白帆,飘呀飘呀到台湾。”这两句中的“飘”都是别字,应改为“漂”。 “飘”和“漂”虽然读音相同,都是动词,  相似文献   

9.
我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上《石头》(鄂教版自然第三册)一课让学生讨论石头的作用时,我引导学生看图回答,像挤牙膏一样,好半天学生才回答出“石头能做房子”、“石头能修路”。这时,有一个叫刘拓的男生喊起来了:“老师,石头能吃”。顿时,教室里一阵哄笑,我也望着他不吱声。刘拓同学一见这情景,急了,  相似文献   

10.
也谈“教师角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文汇》杂志2005年第1期刊载了一篇题为《教师的“角色”》的署名文章。其中谈到,教师要“像母亲那般慈爱”,“像父亲那样严格”,“像哥哥姐姐那样亲切”,“像朋友那样平等”,“像奶奶那样耐心”,似都不无道理。这道理无非是教师既要关爱、亲切、耐心,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还得平等地对待学生。然而,这些都是比喻,而不是对“教师角色”问题的回答;好在同期杂志还有一篇文章,题为《老师,好好上课》。说起那篇文章的缘起,倒也有趣:有一位老师开始上课时,说了一句“同学们,好好学习”,想不到学生们随即齐声说:“老师,好好上课”。学生如此一…  相似文献   

11.
儿子正读初一,老师说他看问题常有独到之处,受此鼓励,为父的我打定主意:让他多看看《杂报》。当我将新年的第一张《杂报》交到他手里时,叮嘱说:“好好看看人家是怎么看问题的。”第二天他晚自习回家,来不及换鞋,就捧上了日记本,说:“老爸,我写了篇杂,瞧我是怎么看问题的。”我不屑地说:“只看了一张《杂报》,就写起杂来了。”接过一翻,一个蛮有杂昧的题目赫然在目:《教育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中写道:“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没有学好。”可见,“第一次”学习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出,“第一次”还需要特别的明确性。无独有偶,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第八次》的课文,文中写到苏格兰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英勇地抗击外国侵略军,经过数次失败,忍耐了身体和精神的痛苦,终于在第八次战斗中赶跑了外国侵略军。虽然教师无需像王子那样去打仗,但是应该具有像他那样面对失败和痛苦时所表现出来的忍耐性。对教师来说,这种忍耐就是指能容忍学生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曹军 《语文知识》2004,(8):18-18
在《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灰色”有三个义项:一是“像木柴灰的颜色”,二是“比喻颓废和失望”。三是“比喻态度暧昧”。  相似文献   

14.
每个女孩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做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人。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魅女”典范呢?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划不来,不能太聪明。像薛宝钗一样八面玲珑、世故圆滑?城府太深,少有快乐。像林黛玉那样灵气逼人、多愁善感?太过敏感,不利于身心健康。到底什么样的女人才值得我们学习呢?我认为《涩女郎》里的“粉红姐姐”很有一套。万事都讲究个火候,所谓过犹不及。这个“分寸”究竟如何把握呢?敝人参考大量成功女性的经验后,总结了以下十条:  相似文献   

15.
汉字部首“止”的形变初探□四川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刘志国“止”的甲骨文就像趾头分明的脚掌形。因为人要靠脚行动,所以“止”在古文字中代表着人在行动中的脚部特写。直接以“止”为部首的字比较少(《说文解字》“止”部只有23个字),但是正如康殷先生指出的那样:“...  相似文献   

16.
从“独白”到“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见义勇为不畏强暴》(浙教版思想品德第12册)上完《见义勇为不畏强暴》,我感悟良多。我在引导学生学习了徐洪刚见义勇为的事迹后,为了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口头创设了一个情境: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位扒手正将手伸进女乘客的背包里,意欲行窃。学生小林发现了,上前拽住扒手的衣服,大叫“抓贼。”那扒手缩回了手,狠狠地扇了他两个耳光。我问学生:“假如你是小林,会这样做吗?”“我会的,像小林那样制止坏人干坏事。”“我也会的,宁愿挨两个耳光,也要见义勇为。”“……”我正满心欢喜。忽然,一个不和谐音产生了———几…  相似文献   

17.
“求生”转向“获利”日前,台湾《中国时报》一篇文章说:“台商到大陆初以‘求生型’产业为主,近来则转向‘获利型’产业,着眼于大陆雄厚的内需市场。”“基本上两岸产业分工形态已然形成,台湾与大陆在经济上相伴而生已经是个事实。”台湾另一家专业报纸透露,江苏是...  相似文献   

18.
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锐捷网络与《中国计算机报》报社及《中国计算机报》评测实验室联合主办的主题为“百年大计在我心中”——锐捷网络“第三届经典100工程——校园网方案设计大赛”于2005年12月20日圆满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19.
狗盗鸡鸣:亦“鸡鸣狗盗”。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狗盗鼠窃: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狗吠非主:狗见到不是自己主人的人便吠叫。亦以喻臣奴事奉其主而拒事非其主者。狗吠之惊:谓小惊忧。语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地行动。语出《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狗尾续貂:亦作“狗续貂尾”。亦作“狗尾貂续”。比喻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学艺术作品。狗彘不若:犹言猪狗不如。形容品行极端卑劣。白衣苍狗: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  相似文献   

20.
谭汝为 《现代语文》2006,(2):112-112
“足下”是古代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乐毅《报燕惠王书》:“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称燕惠王为“足下”.这是下称上。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称任少卿为“足下”.这是朋友相称。现代汉语“足下”是对朋友的敬称。多用于书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