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占有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也是现代民法物权体系中一项特殊的、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迄今未对“占有”加以规定。为了完善中国民法典,必须规定相关的占有制度。笔者认为,通过追溯占有的起源,探求占有的发展、演进,明确占有的本质和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占有制度是民法中一项重要制度,而全民所有制企业对国有财产的占有又是占有中特殊的一种,从而具有其特殊性质和特定作用,在效力上也与所有及普通的占有有着显著的区别.只有处理好了这种占有,才能协调我国经济所有制的结构,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的保护法益是他人的财产,但对"他人的财产"如何理解,学术上未有定论。对于刑法中的财产犯罪的法益历来有本权说与占有说之争,本文首先分析比较了刑法上的占有与民法上的占有的联系与区别,指出我国民法上对占有的规定与日本民法对占有的规定的区别,并站在"占有"在刑法上与民法上具有统一性的立场,指出我国在这一问题的选择上占有说的观点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4.
论占有     
占有作为静态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是现代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一般是指占有人对于物的事实上的控制和支配。我国《物权法》专编规定占有制度。本文针对占有的基本问题略作阐述,以期对物权法的理解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占有是物权的起点,占有制度的存在,弥补了所有权制度和他物权制度的空白.占有与所有权、他物权共同支撑着物权制度,只有完整确立这三大制度的物权法才是完全意义上的物权法.大陆法系民法中占有制度渊源久远,异彩纷呈,相形之下,我国占有制度残缺简陋几近于无.笔者拟从占有、占有性质、占有条件、立法建议及比较法等方面予以分析并提出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6.
占有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而占有的保护则是占有制度的核心。从占有人的自力救济权和占有保护请求权两个方面对占有的物权法保护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占有人对占有物的使用收益权是占有人最基本的权利。我国《物权法》对此虽有规定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规定有较大差异。在借鉴各国和地区的占有制度的立法和司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占有制度中的占有人对占有物的使用收益权的规定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相关问题的认知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占有制度在我国现行民法中尚属空白,但占有制度本身具有强烈的价值宣示功能。本文从法理学角度出发,重点剖析占有制度的多元性和层次性,认为占有制度的首要价值是制止暴行,维护社会秩序与和平,维护交易安全,保障经济秩序是其第二位价值;其第三位价值是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实现公平价值,在占有制度的法律价值思想指引下,借鉴各国立法,完善我国占有制度的立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介绍各个时期民法占有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各种占有概念的分析与比较,指出传统上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占有以强调对财产的保护为出发点、以确定财产的归属为归宿来研究占有问题,对占有进行理解。而现代民法日益重视财产利用,现代占有的实质是:强调对财产更好地合法利用。因此,应该从如何利用这一角度出发,赋予占有以全新概念,进加强对现代民法占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埋藏物的发现是指发现埋藏物而予以占有的一种法律事实。埋藏物的发现是传统民法中的制度,是用以规范动产所有权原始取得的制度之一;它可以引发许多人之间的纠纷和诉讼,甚至会牵涉公民个人与国家之间利益衡量和价值取舍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占有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而占有的保护则是占有制度的核心。从占有人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两个方面对占有的债权法保护进行了较为细致地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占有的概念是占有制度研究的逻辑起点,而占有概念历来充满歧义。本文试图从持有、占有与占有权的关系来探讨占有概念,指出持有、占有到占有权体现了占有制度的发展过程。并且指出占有制度中占有与占有权可以并存,这体现了法律对占有不同层次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论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作为当代民法上一项重要制度,是在日尔曼法"以手护手"原则的基础上又吸纳了罗马法取得时效制度,从而得以产生发展起来.该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依据在于,动产占有的公信力和交易秩序整体保护高于个人权利保护的法律理念.善意取得的法律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受让人取得财产是出于善意;转让人必须为无权处分财产的人;取得的财产必须是依法可以流通的动产;取得的方式须通过交易,有偿获得;无权处分人对于其非法转让财产的占有,须基于原所有人的意思.善意取得的后果,是原所有人丧失了对动产的一切权利,善意受让人成为动产新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盗赃的善意占有问题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问题。它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它与善意取得制度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在我国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从善意取得制度的功能入手,通过对盗赃善意占有性质分析,通过与国外对同一问题规定的比较,可以揭示我国关于盗赃善意占有制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9,(9):44-52
刑法中占有的内涵源于民法,但由于民刑之间立法目的、调整手段迥异,其内涵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民法。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是刑法的基础性原则,对于刑法中占有的认定也需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封缄物、货币等特殊物品的占有状态问题仅是刑法中占有内涵在特殊情况下的理解与应用,并未超出刑法占有的基本内涵。封缄物整体及其内容物占有状态的界定,应从刑法中占有的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物理占有与观念占有来界定,不可一概而论。货币在民事领域"所有与占有的一致原则",在刑事领域并非天然得以适用,仍须从刑法占有的基本内涵出发,对货币的"所有与占有的一致原则"适用情形进行限定。  相似文献   

16.
陈志强 《考试周刊》2007,(33):148-149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理论中极其重要的基本制度,但是关于善意取得制度中的许多问题我国尚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从善意取得的概念入手,通过善意取得基本构成要件的分析,阐释了笔者对善意取得问题的见解,尤其重点论述了目前争议最为激烈的关于占有脱离物的善意取得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占有是主体对物控制支配的事实,在性质上并非权利。占有保护请求权是民法赋予占有的核心法律效果,占有诉讼即行使该请求权而发生的诉讼。占有诉讼着眼于事实秩序维护,简捷迅速,实行"占有诉讼与本权诉讼不竞合"。围绕占有事实是否受到侵害展开诉讼,不同于司法中习惯的"权利追寻"诉讼模式。在补权利之课、鼓励当事人为权利而斗争的同时,不能忽视非权利争议诉讼模式的确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各国民法均作了规定。但对于遗失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各国立法不同。为了维护交易安全、稳定交易秩序、稳定现有的经济关系,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遗失物也应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这不仅符合民法的公平原则,也符合社会的公平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中的重要法律制度,许多国家民法规定赃物是可以通过善意取得而合法占有的,我国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但不够完善。对善意取得制度的含义、赃物善意取得的法律依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加强对赃物善意取得制度保护的观点,并就具体保护措施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占有诉讼因占有请求权的功能具有特殊的诉讼目的和制度设置,罗马私法裁判官令状、法国不动产占有诉讼与动产转移、追还扣押以及德、目的假处分程序都以不同的程序模式实现对占有的简易快捷的保护,我国应当完善简易程序和妥当处理占有、本权请求的程序关系,构建我国的占有保护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