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现代设计与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科技不仅为设计艺术提供了新的设计手段、设计对象和设计材料,而且引发了设计工作者对艺术创新的探索与思考,催生了新的设计理念.现代设计人员在加强艺术素养的同时,应努力提升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信息综合症”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 《现代情报》2002,22(7):18-19
“信息综合症”是现代社会一种正在形成的病态现象,人类应分析它的危害和成因,并对它作适当处理,否则将引发人类社会一次空前的灾难。  相似文献   

3.
梁良 《中国科技纵横》2011,(2):98-98,46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为现代教育教学创设了新型的育人环境,如何适应这种新形势,深入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处理最为先进的技术。作为利用现代科技来提高教学效果的电化教育,应当密切注视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状况,开展多媒体电化教学。  相似文献   

4.
外语教育技术的发展进程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外语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各个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和科研学术成果。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以及外语教师开始关注现代科技对于外语教学的影响,掌握现代化外语教学手段已经成为现代外语教师所必备的一项技能。研究外语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其中的某些规律,这对于研究外语教学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就现代科技革命的全球化、社会化、专业化、一体化等新特征,从现代科技革命对现代体育科研的影响与促进、发展新趋势方面进行论述,为体育科研的新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地震、洪水、泥石流、地面沉降……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总是难免遇到灾难。我们或许无法避免灾难的到来,但是能够尽力将灾难引发的危害性降至最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兰恒星,立足创新,注重理论探索与应用相结合,在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过程模型研究上做出了许多为国际学术界所重视的成果.逐渐成为该领域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众》2008,(5):40-41
由于人类活动,自然灾难的爆发频率似乎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无论是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还是人为引发的森林大火,从太空看到的这些灾难更显得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8.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能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和持久的物质基础。现代科技进步丰富了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有助于建立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现代科学技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作用巨大,有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校园的电气事故是引发火灾的直接原因,是校园安全的最大危险,电气故障具有隐蔽性,不易被人察觉而忽视它的存在,一旦引发火灾,就会给广大师生和学校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和灾难。  相似文献   

10.
孙茂新 《中国科技纵横》2010,(15):227-227,204
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双重制约的现代设计,无论怎样的发展,都无法脱离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不但无时不刻地影响着现代艺术运动,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  相似文献   

11.
肖星 《科教文汇》2012,(15):194-195
近代以来中国有三种意义上的社会转型交织在一起,分别是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由传统的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过渡到近代工商业社会。伴随着这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转型,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也有了相应的变革和发展,可以说社会转型与科学技术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科技方面曾经取得过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众多领域都位居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是,到了近代以后,中国的科技发展缓慢、停滞甚至倒退,最终被西方超过而落后于世界。探讨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于中国发展科技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都有重要意义。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学界已有很多论述,并且成果颇多。此文从文化角度探讨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温新民 《科学学研究》2005,23(Z1):86-89
不同于自然灾害,技术灾害往往多是人为的、只要多加投入就可部分或全部避免的,因而对技术灾害管理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就应该采取完善技术管理体系、鼓励技术社团组织发展、普及科技知识、进行技术监控体系建设等,并要积极遵守公众参与克服有限理性原则、程序公正原则、公民社会协同等政策创新原则,以期减少技术灾害损失和发生可能性、取得较好的技术灾害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给人类带来福祉,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这促使我们对人造危险反思: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从核武器到恐怖主义、从食品安全到传染病肆虐,从生物工程到伦理冲击,从智能发展到人身受到威胁等,都需要人类对科技发展进行科学决策,有效遏制人造危险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冰冻圈灾害特征、影响及其学科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冻圈灾害包括陆地冰冻圈灾害、海洋冰冻圈灾害和大气冰冻圈灾害,冰冻圈灾害分布广泛,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巨大。气候变暖导致冰冻圈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越来越高,使冰冻圈及其影响地区消除贫困、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早期,冰冻圈灾害学主要以单灾种的致灾事件、灾害影响和防治研究为主,且多集中于雪崩、冰湖溃决和冰川泥石流灾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冰冻圈灾害学研究范畴扩大,冻土灾害、海冰灾害、冰凌灾害等得到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近10年,伴随冰冻圈科学体系的建立、完善,冰冻圈灾害学学科体系正在孕育发展,且在冰冻圈灾害风险、影响与适应方面进展显著。基于已有研究,文章详细阐述了冰冻圈灾害学学科内涵,评述了冰冻圈灾害时空特征及其综合影响,进而提出了未来冰冻圈灾害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阻碍中国科技发展因素之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厚宇德 《科学学研究》2002,20(3):234-238
中国的科技在古代曾领先于世界 ,但在近代远远落后了。学界关于其原因的探讨 ,给出了立足不同角度的许多说法。本文将其中的主要结论归纳了七类 ,认为必须用系统方法分析该问题 ,并遵循系统论原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特点 ,指出 :长期封建社会制度是阻碍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认为与科技有关的突发性热点事件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科普展开工作的时效性的“科普市场”。科普工作者可不失时机的把握这个“市场”,并以此为契机创新科普场所的科普工作,提高公众预防、应对处理各种灾难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刘长秋 《科学学研究》2008,26(6):1136-1142
 生命法是现代生命科技发展催生的一个法学新概念。当前,学界对生命法的概念这一概念还存在较多争议,对生命法含义的科学界定应当建立在对生命伦理学之概念的科学把握之上。我国的生命法学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胡锦涛同志关于三类科学技术“协调和集成”思想进行了探讨:论述了三类科技“集成”思想的客观依据、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揭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一主两翼”的结构及其形成机制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三类科技“集成”间的非线性关系;阐述三类科技“协调和集成”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蒋旭东 《软科学》2003,17(2):11-14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我们带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它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和每个人的幸福。然而,科学技术在20世纪的各项重大成就及其巨大的文化功能的实现,却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完成的,与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整合密切相关。本文以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为例,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现化科学技术的整合作用,意在强调,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必须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为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多良好的社会整合条件,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