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阆中古城有关张飞的传说流传甚多,皆源于张飞镇守阆中的历史。这些传说将张飞神话为阆中古城的保护神,千年传诵,影响深远,成为阆中古城重要的文化资源,时下理应成为阆中古城旅游开发的"主牌"。  相似文献   

2.
川北阆中市 (县级市 ) ,被国务院定为 62座全国重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说奇也并不奇 ,真正的奇是奇在阆中建城两千多年来 ,一直沿用古代之名 ,从古到今 ,名人辈出 ,千秋不衰。 2 0世纪 90年代里 ,我曾两度专程赴阆中采风创作 ,至今意犹未尽 !阆中之名由来 ,妙趣横生。阆中古城位于嘉陵江东岸 ,隔江对峙有锦屏山 ,东有白塔山 ,西面鼓楼山 ,北靠蟠龙山 ,山如屏障 ,古城宛若水上花园。按古语注 ,“阆”字为门高也。古城四周高山称“阆山” ,绕山而去的嘉陵江水称“阆水” ,因古城位居阆山阆水之中 ,故名“阆中”。自秦灭…  相似文献   

3.
<正>阆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全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是中国春节发源地,被评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坐落在嘉陵江西岸,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天然屏障,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古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  相似文献   

4.
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是一座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列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4座古城(平遥、阆中、丽江、歙县)之首。明清以来,平遥曾先后进行过十几次修葺、更新,城池蔚为壮观。城墙高约12米,总长6163米,四面建有城楼,将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城隔为风格迥异的两个世界。城内街市格局、商贾店铺、民居院落、佛寺庙宇等坐落有序,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飞来石 《成长》2005,(5):72-73
阆中,与丽江、平遥、歙县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城,曾是三国名将张飞镇守过并遇害的地方。已走过国内大部分知名古城的我,对它的了解也就如此,原以为这一趟阆中之行,只不过是一次到此一游的快速扫描,可事实上我在这座不太为世人所知的古城内,一住就是一个星期,这成为我此番四川之行的最大惊喜。  相似文献   

6.
阆中古城是我国四大历史文化古城之一的风水之都,自古以来是西南重镇,现存的建筑大多是建于明清初期的,因各种文化的交融、发展,形成了阆中古城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作为阆中古城美术教师,我们应利用阆中古建筑、石刻、汉砖、春节文化、民间艺术川北皮影等为题材,让阆苑古迹走进美术课堂,形成有本土特色的美术课程。  相似文献   

7.
阆中古城具有显著的风水文化意象,风水文化是其旅游开发重要的文化因子。古城风水旅游文化保护良好,特色突出,要素完备。该文化使阆中古城拥有明显的风水旅游文化感知。  相似文献   

8.
阆中是全国四大文明古城之一,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地名遗产委员会命名的"千年古县",旅游业在其经济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对阆中旅游资源的评价和认识还不全面,致使阆中旅游业发展受限.该文对阆中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多角度SWOT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开发策略,为阆中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古城文化作为中国五千年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城正承受着旅游浪潮和城市化的冲击,文章以山西平遥、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古城为例,分析古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历史名人文化具有多样性、历史悠久性和易变性,因此需要加强古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高度重枧对古城文化悠久性的保护,加强古城文化修缮和重建工作,让古城文化保护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0.
5月26日,全国历史文化古城——阆中,像过节一样,到处洋溢着喜庆气氛.由新教育研究院、北京源创教育研究院、四川阆中市教科局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高峰论坛在这里隆重召开.论坛上,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江苏省特级教师、杂文作家吴非,全国新学校研究中心特聘专家陆世德,《校长》杂志主编李斌等几位专家为阆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奉献了一场阅读与写作的盛宴.5月27日,与会专家、媒体参观了阆中部分学校,感受到阆中教育的厚重与创新. 一、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5月26日上午9点,在阆中体育馆,阆中教科局局长汤勇致辞后,朱永新教授、一名阆中校长和教师,三人一同轻触水晶球,开启本次全国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爱讲"风水宝地",但到底哪儿是风水宝地呢?如果你仔细查询,应该会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地处川北的"风水古城"阆中。有古人诗句为证,杜甫在阆中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苏轼曾赞叹"阆苑千葩映玉寰,人间只有此花新",陆游也曾在此写下"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的佳句。阆中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徽州歙县一同被称作中国保  相似文献   

12.
阆中古城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阆中古城文化,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发展阅中旅游业的需要。原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全民参与原则、“新旧分离、新旧共生”原则是保护阆中古城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具体保护措施中,应针对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中的不同层次中的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古城平遥     
平遥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相传这里是帝尧的封地,史标"古陶"。古城主要街道呈十字型,商店沿街而立,住宅位于  相似文献   

14.
赵王河是家乡最大的河流,它从南向北横穿曹州古城,公园依河而建。河上新建了两座市政大桥:一座是仿希腊风格的提篮大桥,新颖别致,一座是法国巴黎  相似文献   

15.
穿行于老街交错、小巷纵横的阆中古城,像被时光裹挟着走进历史,在摇曳多姿的阆中特有多元文化中感受人类智慧的一个个细节,依稀犹辨张飞镇守川北的雄姿,尚可感知“六七月间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的学风……阆中,以它独特的文化积淀,让人感到赏心悦目,熨贴自然。秉承传统地域  相似文献   

16.
唐广德元年,杜甫曾先后两次赴阆中,寓居时间不到五个月,却创作了66首诗歌。杜甫在阆中创作的诗歌一变此前草堂诗平和恬淡、萧淡婉丽的风格,沉郁顿挫之气显露无疑,并且已初具夔府诗歌衰飒悲阔之风神。杜甫阆中诗风发生变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是由于社会时局的变化和阆中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观上则是由于杜甫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阗中的历史源远流长,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川北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而从近现代四川总体交通与经济发展形势来看,表明了阆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其在川北地区的重要地位日渐下降.本文试以近现代阆中交通与经济区位的边缘化为切入点,从阆中与重庆开埠的内在关联,偏离近代四川发展中心,以及被排除于国家在西部发展战略之外的这几个方面来探求其作为川北门户地位动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金秋十月,我们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在这里,使我们流连的,不光是千年古城那迷人的美色,更是阆中教苑那勃勃的生机。驻足阆中,每天我们都被耳闻目睹的一切感动着,激励着……走进一所所学校,恍如置身一座座花园。但见庭院里蜜桔缀满枝头,月季、海棠争芳斗妍;教室里窗明几净,不断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好一个优化了的育人环境——有序、和谐,而又充满朝气。它展示着师生崭新的精神风貌,也烘托着领导者对阆中教育的理性管理。管理是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座谈会上,县教委主任刘大丰同志对我们说:“办教育要站得高,着眼未来而不着眼困难。县教  相似文献   

19.
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四川时期,曾有两次阆中之行。第一次是唐太宗广德元年(763)八月四日,因宰相房琯客死于阆中僧舍,杜甫于九月由梓州(今三台县)赴阆吊唁,到腊月初回梓。第二次是广德二年(764)春初,他携挈家眷从梓州再次赴阆,原本打算在阆州作短期停留,再沿江下渝出川,但由于严武的再次入蜀,他改变了行程,于三月又携家返回成都。杜甫两次阆中之行,滞留阆中大约有五个月的光景,其间,给我们留  相似文献   

20.
西安碑林博物馆坐落在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创建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馆内现收藏石碑三千余方。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馆内古木参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