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高校办学实力的战略选择。西部高校必须更新观念,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高层次人才管理模式与激励机制,建立教师在高校发展中主体地位的制度导向,为高层次人才建立能干"事业"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高校办学实力的战略选择。西部高校必须更新观念,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高层次人才管理模式与激励机制,建立教师在高校发展中主体地位的制度导向,为高层次人才建立能干“事业”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海外高层次人才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育人质量的提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海外高层次人才为教师队伍注入新活力,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使教师队伍在知识结构、业务素质及综合能力方面向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吸引和集聚海外人才,全职引进或为我所用,是高校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也是特别需要人才来支撑的机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支撑一所高校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促使一所高校形成品牌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如何坚持机制创新,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术评价和人才竞争的机制,从而营造有利于人才生存、发展的环境,尽快构筑高层次人才高地,增强国内国际竞争力,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水平大学建设重中之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转变思想,建立适应学校自身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我校引进优秀人才“百人计划”的实旌情况的论述,阐述了我校在引进人才工作中的新思路,重点突出了“百人计划”实施几年来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人才资源是高校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第一需要。要实现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层次质量上的跨越式发展,造就一批优秀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本文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阐述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意义,论述具备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指出推进高校人才强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提出专业教师要当好学科领路人,为教育创新默默耕耘。  相似文献   

7.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促进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在求得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国家的发展和战略需求,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己任。为此,高校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职员工队伍,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做出积极的贡献。一、积极推进干部岗位交流,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良性机制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不仅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更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奋发有为、锐意创新的管理干部队伍。因此,提高管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党政领导干部岗位交流是培养锻炼干部、加强…  相似文献   

8.
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工作,是我国主动参与全球高端人才竞争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关节点。海外人才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日益发挥着突出作用。高校迫切需要一批海外高层次师资人才的有效带动和直接推进,促使部分学术学科发展瓶颈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突破、师资队伍国际化的整体水平较快改善,  相似文献   

9.
张希琳 《文教资料》2011,(21):184-186
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直接影响其引进与稳定,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的保障。如何对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好务也是高校管理者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作者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根据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特点,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提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以期对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工作,是我国主动参与全球高端人才竞争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关节点。海外人才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日益发挥着突出作用。高校迫切需要一批海外高层次师资人才的有效带动和直接推进,促使部分学术学科发展瓶颈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突破、师资队伍国际化的整体水平较快改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高校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要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就必须实行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师资队伍。基于对当前发展形势的深刻认识和对师资队伍现状的全面把握,学校必须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和思路,并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切实通过创新机制、大力引智、造就人才、加强培养、灵活用人等手段,系统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首要任务,"双一流"战略将打破211、985战略中高校身份固化的困局,给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新契机,也对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指出了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落实“人才强国”理念,实施“人才强树战略,遵从“党管人才”原则,具体到高校人才建设中需要我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因此,必须将高层次人才建设始终置于高校人才优先发展的核心弄口主体地位。本文首先明确高层次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继而向国内外著名大学讨教高层次人才建设的成功经验,在总结上海交通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分析并提出高校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机制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又有了新要求。当前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高尖端人才匮乏,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学术骨干数量不足,国际化水平普遍偏低,高校缺乏优良的人才培养软环境等问题。因此,今后应进一步聚焦科教资源、人才资源,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注重拔尖人才和高水平青年教师的引进,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提高人才队伍主干力量核心竞争力;构建良好的人才环境,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环境;提供出国进修深造平台,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国以才强,校以师兴”,可见,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高校学科建设及各项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面临着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高校能否实现快速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大量优质教师资源。为此,很多高校加大了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力度,打开校门,拓宽招才渠道,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然而,面对知识经济的新形势,光凭引进外部人才来壮大本校教师队伍、提高整体师资队伍水平,明显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6.
房坤  胡卫新 《文教资料》2009,(16):140-141
高等院校的发展有赖于高层次的师资队伍.因此,人才引进工作历来为高校人事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高校自身状况和高层次人才特点入手,通过分析目前国内高校的人才引进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策略和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机制上创新人才引进工作,促进和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2009,(13):20-20
为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加快上海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2007年底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决定实施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经过2008年首次遴选工作,今天再次召开高校人才工作推进会,一方面通过交流和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人才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与国家、地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相衔接,进一步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建立完善的上海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09,(13):21-21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当前,我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最大的差距是师资队伍的差距.核心是高层次人才的差距。因此,在加快实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已经从增加数量转变到提高质量的新阶段,从全面发展转变到聚焦高层次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职业人才成为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各高校要不断加大改革与创新力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转变观念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努力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我国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高层次人才已成为重要战略资源,对于国家发展和高校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当前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融入学校事业发展中呈现出多方面的“悬浮”特征,成为阻碍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浙江大学通过强化高层次人才“主人翁”地位,建设和优化“四重机制”,有效解决了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所出现的制度、价值、能力等方面的“悬浮”问题,激发了高层次人才的主体能动性和行动积极性,实现了高层次人才个体与学校、国家三者价值的融合和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