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建国后的“十七年”时期,是中国现当代名著改编的丰收期。由于受政治影响明显,这时期的名著改编在改编时间、原著选择、风格内容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改编者对原著的阐释是文学作品改编的核心问题。文学作品的阐释有主观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客观性的一面。不同改编者的阐释方式和角度,常常差异明显,这就导致了名著改编类型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原著和改编本之间艺术形式上的转换是名著改编关键的问题之一.改编本究竟采取哪种艺术形式,一方面由改编者主观选择所决定,另一方面受到社会语境的潜在影响和制约.此外,原著自身的特性,对改编中艺术形式的转换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忠实原著是名著改编中的主流倾向。在改编名著时,应准确把握原著精神并对原著进行艺术形式方面的创造性转换。曹禺和吴天对巴金小说《家》进行话剧改编的成败,具有借鉴意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改编史上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5.
美国动画剧本大多采用名著改编的方式,其名著不仅来源于欧美文化圈,还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文化圈。美国动画在名著改编过程中为适应动画片的特点,进行恰当的动画化,文化移转过程中也有价值观的变更。  相似文献   

6.
把名著改编为电视剧是时代的选择,是观众的需要,在改编中,有赞有骂,有得有失。改编确实有普及名著的作用,但电视剧与小说毕竟不同,它给人声色享受的同时,也丧失了语言的内涵,它让人轻松观赏的时候也失去了深刻的体味。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21,(4):66-72
在我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抗战时期出现的"名著改编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史现象。当时名作家的畅销小说被改编为舞台剧与电影剧本的案例层出不穷。此类"名著改编"实践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出现,然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大量出现的同类改编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相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的背后透露出抗战环境下文艺实践活动与时代社会思潮的互动关联。在这种改编热潮中,巴金《家》的改编具有较为典型的代表性,将《家》的改编纳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样一个相对宏观的历史范畴中进行考察,不仅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出《家》的改编在同类改编中处于何种位置,同时还可以勾勒出这一文学史现象在特定历史时段中所体现出的基本逻辑脉络。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文学难以超越的高峰,更是名著影视改编难以征服的高峰。迄今为止,我国在《红楼梦》的影视改编方面已有多个版本的努力和尝试。研究《红楼梦》影视改编,除一般影视改编的基本问题外,还存在版本选择、结局处理等特殊的问题。本文结合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从版本选择、情节处理、人物塑造、艺术表现四个方面探讨连续剧对这部名著改编的经验与不足,以及今后影视改编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董鑫 《华章》2011,(12)
本文首先探讨了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与原著的异同比较,以<德伯家的苔丝>被改编成<苔丝>为例.进而以小见大,推广到多数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与原著的比较:(1)电影偏重情节的起伏;书写重视思想的深度;(2)电影可能带给人当时的震撼;名著可以给人长远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目的:影视借助原著的艺术影响力而赢得社会关注,谋取正当利益;而名著在翻拍过程中重新获得大众青睐,引导读者获得更深层次的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据《中新网》报道,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近日在谈及电视剧名著重拍和经典改编问题时表示,反对调侃、歪曲名著经典。在谈及名著改编等问题时,朱虹指山,电视剧创作中的名著重拍和经典改编,是传承和光大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打造影视精品力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乐钧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词和骈文功力也不凡,在乐钧的作品中,其文言小说集《耳食录》足可以与其诗文相媲美。在《耳食录》中,作者或以传奇志怪,或以笔记志异,表达自己丰富的感情和对社会的认识,其故事和题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耳闻和朋友相赠、借鉴和利用前人的著作和作者自己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严歌苓作品受到影视改编的关注,原因在于原著的“历史叙事”和“传奇性”易实现影视盈利的目的,“伦理视角”和“民间智慧”降低影视改编难度。严歌苓作品中常有影视思维的渗透,但在影视改编的过程中亦有得有失,质量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3.
元初书法家鲜于枢"复古"的书法思想有力地推动了元代"复古"书风的形成,其"复古"思想的内涵包括"崇晋"与"宗唐",而"宗唐"在鲜于枢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重点分析了其"复古"书法思想中"宗唐"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奇·碾玉观音》是林语堂根据《京本通俗小说》中同名话本小说改编而成。原作主要叙写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重编之后,林语堂改变了原作的主题,故事的戏剧性转移到新的矛盾上,即艺术与爱情、人生之关系。《碾玉观音》的改编在《中国传奇》中较有代表性,探讨此篇的改编艺术有助于对《中国传奇》整部作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写史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他的实录精神和进步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他笔下的作品具有批判性。本文从传主的身份、作品的写实精神、作品的序和赞、作者的生死观四个方面来阐述《史记》思想内容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6.
"名人"之所以能帮助广告实现其交际目的正在于其顺应了广告交际"无意注意"的交际现实、时代的主流文化、权威话语的作用、广告受众追求时尚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等语境因素。顺应论为"名人广告"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为广告创作者更加正确合理地运用"名人"这一语言手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大一新生当中,“新生适应综合症”是一个普遍现象。许多新生进入大学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的新环境,容易产生各种消极适应心理。了解这些消极适应心理及其自我成因,并在心理、行为等方面进行自我调整和改变,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缩短大学适应期。  相似文献   

18.
《燕丹子》是古今争议比较大的一部作品,关于其成书年代,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其是汉代人的作品,而对于其性质,历来论者大都认为其是小说,但如果我们从杂史杂传的定义及其成书年代来看,《燕丹子》具有明显的杂史杂传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