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刊人要想着读刊人,这是办刊的重要原则。为什么要把这一条确定为重要原则呢?这是因为,没有读刊人,办刊就失去了意义。要想着读刊人,首先就要知道谁是读刊人,如果不知道谁是我们的读刊人,办刊就会迷失方向,效益(社会的、经济的)就难以保证,这样办出来的刊物,更谈不上有什么意义。高校社科学报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作为一个学术理论性期刊,高校社科学报的读刊人究竟是哪些人呢?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期刊的定位和办刊宗旨,也直接关系到办刊的效果,必须认真对待。高校社科学报一直把自己定位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报,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  相似文献   

2.
专业馆期刊排架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留根 《图书馆杂志》1997,16(1):52-52,41
1现刊粗分类排架法一般专业图书馆选订的现刊大致可分为五大类。①核心期刊②相关期刊③科普类期刊④学报类期刊⑤检索类期刊。按它们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使每一种现刊都有一个固定的架位号,现刊划到后,即可将它们对号入座。  相似文献   

3.
期刊,作为一种"中媒",即中速中效传播媒体,100多年来在我国主要是以传导先进文化思想与科学理念为传统的.编辑作为期刊的创编缔构者,从来都是期刊生命的主宰,没有期刊编辑,就没有期刊媒体.没有自主创新、精心诚意编刊的编辑人,期刊就没有精神没有灵魂.编辑的人格是期刊传播的道德力量,是期刊风格的核心或基础.  相似文献   

4.
姜冬生 《青年记者》2017,(27):49-50
目前,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已成为出版业的共识.然而,我国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基本上都是将传统的纸质刊简单复制成数字版进行传播.由于没有统一的组织进行集中生产,各出版社单独进行数字版的发行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这就给了中国知网、万方等大型的期刊数据库以发展机遇.它们借助纸质期刊的内容优势,进行统一的数字出版,形成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实现了对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垄断.  相似文献   

5.
侯远军 《新闻前哨》2007,(11):95-96
任何期刊都有自己的出版和销售周期,推陈出新、循环运转是期刊基本运作模式。简单说,在当期没有销售掉的期刊被称为过刊。一、过刊的成因造成过刊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供大于求,对市场把握不准,期刊的发行数较读者的真实需求数余量较大;2.销售渠道不畅,渠道的选择较弱,期刊在渠道运行中的流动率较差;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收藏有大量的外期刊,它们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起着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着外期刊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使得这些宝贵的财富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如何有效地提高外期刊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价值,为此,笔根据多年‘来在外现刊阅览室的工作实践,提出图书馆员应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为读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是开发利用外期刊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风格是期刊成熟的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风格”一词借用于期刊理论与实践,我们同样可以说:风格即期刊。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期刊走向成熟的标志。纵览中外著名期刊,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具有鲜明风格的期刊。如《读者》那种娓娓道来、细雨春风的风格决不会与《故事会》那种通俗易懂、趣味横生的风格混淆;《女友》的纯情热烈也不同于《家庭》的平实亲切。它们的成功来源于其独特的风格,风格是它们之所以成为“这一个”而不是另一个的基础,是它们立于期刊之林的旗帜。我国出版界前辈邹韬奋先生曾说过:“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了。”这确是期刊界…  相似文献   

8.
现刊是指一年之内的期刊,读者所需信息量70%以上是从现刊中获取的,它出版周期短,内容新,专业性强,情报信息快捷,准确,是其它文献不可替代的。我馆现刊中社会科学占65%,自然科学占33%,有些学科没有覆盖或缺少核心期刊,现刊利用率相对较低,提高现刊利用率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馆藏纸质中文过刊数量持续增长,存储空间日益紧张,其成本的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纸质中文过刊的剔除工作迫在眉睫.温州大学图书馆的馆藏纸质中文过刊与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存在重复,应剔除馆藏重复期刊,但需继续收藏保存从创刊号开始收录的纸质中文过刊及人大复印资料,对于CNKI数据库中没有的馆藏纸质中文过刊进行数字化.对于剔除的期刊,图书馆可以捐赠给农民群众和企业,或者出售给有需求的师生.  相似文献   

10.
学报改革的专业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是反映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学术理论之刊,其发展必须适应学术科目内在分类的特点,绝对不能将它们行政化、单位化。在我国各类期刊中,高校学报恐怕是读者最少的。它基本没有个人订户,也少有单位汀户每期学报印好后,如果也有什么发行的话,那就是分发校内各部门和邮寄各兄弟院校它没有经济效益,因少人阅读,也谈不上社会效益如此缺  相似文献   

11.
<正> 期刊出版周期短,形式灵活多样,所以大量情报信息争相在期刊上发表,使得现代期刊向着兼容型、多功能型方向发展。于是,正刊之外出现了副刊、附刊和特刊,其作用有的是对正刊的补充,如索引性附刊;有的则是以这种方式出版一些急需出版的资料,如会议文献、商贸文献等。增补性的刊物虽然只是一些补充物,但是却有着正刊所不能取代的、独到而又重要的情报价值。如若管理不善,势必使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环视近两年的大陆期刊,它们多姿多彩,林林总总,给人以一种文化市场五彩缤纷的感觉。它们群刊争雄,强手林立,更使人感受到了期刊竞争日益激烈的氛围。九十年代的大陆期刊呈何等景象? 现时大陆期刊面临的新挑战是什么? 未来大陆期刊的走向趋势将如何? 这些,是每个办刊人在感知、在揣摩、在思索的。一、兴盛的期刊市场如果说,八十年代大陆文化的主体景象是“千军万马同挤文学道”,那么,九十年代则移景为“兴盛的期刊市场”。期刊市场兴盛的特征有三:  相似文献   

13.
青年期刊:低徊中的奋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新宇 《传媒》2005,(4):32-35
青年期刊是我国期刊界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他们不仅有过上世纪80年代初的巨大辉煌,也有过市场经济中的挫败和失落.但青年期刊一直没有停止自己的探索和奋斗,一些青年期刊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地实现了蜕变.目前,我国期刊的总体水平还很低,展现青年期刊从辉煌到低徊、从低徊到奋起的发展历程,总结青年期刊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其它类型的期刊发展,无疑会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教育期刊小集团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期刊界,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如德国鲍尔出版集团那样大型的期刊集团。但是越来越多的信息表明,期刊当前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有了集团化发展的趋向。这种发展趋向的最好例证应当是各个省都有的教育期刊社。这些教育期刊社是期刊群中发展得最快的一族,他们除了拥有一份教育期刊以外,一般都还办有其他一些报纸和杂志,也就是说,都已经从80年代的一家期刊派生出多种期刊,或日子报子刊,开始组成系列报刊,形成相当的传媒实力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实力、人才实力、技术实力和发行实力,因而实际上有了期刊集团的架子。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期刊市场风起云涌,不论是名刊还是市场新秀,都经受着市场的残酷历炼。挺立潮头的是那些大刊、名刊,他们就像一面面旗帜,引领着中国的期刊方阵,艰难而又义无返顾地迈向市场经济的大潮。因此,名刊、大刊的一举一动,表现如何,自然分外引人瞩目。他们的经验与不足,自然也成为中国期刊界的共同财富。正因为秉持这样的愿望,本刊才“斗胆”给一些名刊、大刊“挑刺”。今后,我们还将把这一尝试继续下去,不仅评点名刊、大刊,也说说新刊、小刊,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期刊的扩容、提速是期刊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读者的阅读需求是一种弹性需求,在需要被激发的情况下,会出现几何级的增长趋势,反映在期刊市场竞争中,就是越有阅读价值、越受读者欢迎的期刊,读者就越希望期刊能增加刊期,增加阅读次数.近年来,我国的不少名刊、大刊期刊,如<知音>、<读者>、<女友>、<家庭>等,都是在增加刊期的提速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其发行量也随着刊期的增加而扩大.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期刊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文献的有效利用,是期刊工作的最终目的.高校师生都迫切希望了解和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信息.近年来随着书刊大幅度涨价,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严重不足,即使这样,各高校都采取了压书保刊的措施,以满足本校读者对报刊的需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却出现了投入多而利用率低的局面,致使期刊文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期刊文献,以便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期刊不灭     
刘建生 《传媒》2015,(19):10-11
到期刊大省、强省的湖北参加一年一度的刊博会,感到激动、冲动和感动.激动的是,在世界期刊趋于萧条之时,在很多百年老刊都面临破产、入不敷出之时,湖北这边风景独好,期刊业依然是红红火火,2014年整体下滑幅度不到5%,很多期刊的发行仍然在增长,所以让人激动.冲动的是,数字化的机遇越来越让我们看到另外一条路径的选择和机遇,那是一条可以走得通的路子,是一条可以试一试的路子.感动的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各个部门、各界人士,尤其是新闻出版系统的同事们,为了期刊博览会精心筹划、辛苦操劳,为迎接刊博会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实在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9.
《新周刊》(以下简称《新》)与《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生活》)是目前中国期刊行业的两个名牌产品,两刊以其鲜明的风格,多样的内容使人爱不释手,过目难忘,它们之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同属综合类期刊,同属半月刊,价格定位与读者定位也相类似。正是基于这些相同和相似之处,我们对比这两本期刊,使得大家对两刊有一个更深入、更理性化的认识,无论对于普通读者还是出版业内人士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薛强 《晋图学刊》2007,(6):57-60
否定期刊流通与期刊全流通看似两个截然相反的主张,但有一个共点:不能最大限度地将期刊信息传递给广大读者.期刊流通要因势而行,现刊阅览,过刊流通,期刊的利用率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