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目录学学术价值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反省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基本旨趣的中国古代目录在具体学术考辨中的缺陷,重点指出,古代书目囿于"著录一批文献"的刻板形式,与它所反映的学术之间并不存在严谨的并列关系,两者之间只是点与面的对应,目录在考辨学术时的错位甚至无能随处可见。此外,古代目录通过文献整序实现对学术的反思,作为反思结果的目录系统又会反过来影响学术的接受和认识,目录对于学术的这种反作用尚未引起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2.
廖球 《图书馆界》2014,(3):42-45
基于广西机构自建学术数据库及其他类型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情况,借鉴国内外开放存取活动的经验,从共享平台的选择、资源整合与检索技术、组织管理方式、制度体系、服务模式等方面探索适合广西的机构自建学术数据库开放共享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陈世英 《出版广角》2017,(20):41-43
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历史悠久,形成了极为鲜明的特色:一是重视文献和档案的考证;二是编纂原则、方法与体例始终保持发展和完善的态势;三是具有浓厚的“人本”和“君本”文化特点.虽然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有其特色,但亦非毫无缺点.它的历史局限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编纂目的过度政治化,制约了古代档案文献编纂的整体发展;编纂内容过度政治化,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商业等领域的发展;编纂主体过度政治化,使得编纂队伍无法专业化,进而难以形成系统的档案文献编纂理论和相应的学术潮流.  相似文献   

4.
傅荣贤 《图书馆》2004,(6):44-47
中国古代文献的超文本内涵 ,导致识读主体对文献意义之阐释的多元化。旨在规范阐释行为和阐释结论的中国古代目录学 ,因此而具有独特的学术样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笔记文献的整理出版主要以笔记文献丛书、笔记文献编选集以及单本笔记著作的整理与出版为主,其中笔记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成果最为显著,其又主要呈现为三种形态:一是冠以“笔记小说”之名而实际是笔记文献的大型丛书的整理出版;二是偏重史料性质的笔记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三是偏重学术性质的笔记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本文即对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笔记文献的整理与出版情况进行综合回顾与考察,以便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未来笔记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以学术创新为导向,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研究专著。书中的学术创新既包括言说对象的创新,也包括言说内容的创新。前者体现在积极发现未被学界当作问题进行有意识研究的内容,如对古代书目分类线性次序的分析、对同一类目中典型文献和非典型文献的区隔;后者体现在对固有问题的重新解读,如对刘向叙录"上行文书"性质的定位、对"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本义的重新界定等。而无论何种创新,都以古代目录和传统文化的互相映照和彼此对读为前提,因而应该说,《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是一部基于传统文化的对古代目录学学理体系进行解构和重建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图书分类法是在学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有一定的学术性,反映了学术发展的趋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术的发展。论述了中国古代学术分类与图书分类的关系,总结了中国古代的分类思想,指出了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学术价值还体现在类叙、提要的撰写。互著、别载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8.
在《汉书·艺文志》中,数术、方技略与六艺、诸子、诗赋、兵书诸略并列,是汉以前的学术大宗,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领域占有突出的地位。近几十年来,考古发掘中方术类简帛佚籍和实物的不断出现,为古代思想研究带来了挑战和刺激。学者以出土材料结合传世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9.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书目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既是一位文学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学风严谨和成果卓著的学者。他的学术活动主要集中在具有中国学术传统特色的古典文献学领域,内容包括小说文献的辑佚、考证、校雠和整理,并利用这些文献建立内容翔实、体系完整的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中国小说史略》既是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考辨中国小说文献源流的学术专著,对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成就,指导古典小说文献的书目工作和文献资源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系统分析了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发展目标、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东盟文献资源建设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落户广西,不仅推动了广西经贸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对东盟文献资源建设与开发。针对广西图书馆东盟文献资源建设与开发中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提升东盟文献资源建设与开发成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学术文献具有鲜明的文体特征,且部分特征能够用于网络中文学术文献的自动识别与检索,提高学术文献的相对检准率.本文分析了学术文献的部分文体特征,并调查了检索网络中文学术文献时的主要干扰文献--新闻报道的文体特征,从特有表述、平均句长、中西文字符比例三个方面,对两类文献的文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最后就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何用于网络中文学术文献检索系统(NSIRS)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向、刘歆父子整理文献之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将群书的叙录汇集成的《别录》和刘歆编写的《七略》,开创了我国古代目录学和分类学之先河.二者从书目体例、分类方法、校勘程序、编目特点等方面对我国古代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分类.刘向采取的"本校法"和"对校法",为后来的校雠学奠定了基础.在编目方面,采取一一条其篇目,撮其旨意,撰写叙录,然后排比分类,将学术源流的考辨、学术著作的评价、学科范围的划分具体应用到书目的编纂,逐步形成了后来的目录学.在分类方面,将古代文献划分为六类,对后世文献"四分法"和"七分法"的形成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     
《文化遗产》2014,(4):1-1
<正>2014年4月5-6日,中国戏剧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代戏曲学会2014年年会在广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江苏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国古代戏曲学会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大陆22个省份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180多位学者参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38篇,是近二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中国戏剧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论文主题主要围绕戏曲文献的搜集整理与考证、戏  相似文献   

15.
说“喝水”     
古代文献中的“喝水”,其含义与今天通行的“饮水”之义有很大不同。本文分析了古代文献中有关“喝水”的诸种用法及含义,并探讨了它与古代道教、佛教法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献形式纷繁,汗牛充栋,它们是中华古代文明的精华,在中国文明史上留下了光彩照人的篇章。然而由于对其研究尚不深入,以致在人们头脑里形成了一些模糊的概念,似乎古代文献只是惰性的,不流动的,它们与社会的发展无缘。本期刊发和以后将陆续刊发的曾主陶同志的关于中国古代文献管理的文章,将比较详细地介绍古代文献的流通方式和特点:书肆与文献的多向流通,赐书、颁书与文献的定向流通,借阅、赠送与文献的非正式流通以及石刻、壁刻与文献的“倒流通”等,并论述历代文献流通的几个关系。这对人们全面认识古代文献是有益的,我们赞尝作者这种求实精神,当然我们也欢迎就文中论述的问题开展争鸣,以将讨论引向深的层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戏曲目录文献具有丰富的戏曲史价值、文献学价值和文化史价值.中国古代戏曲目录文献的发现、整理、使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戏曲研究在20世纪的长足进步.本文回溯了20世纪至本世纪初100多年时间里数部重要的古代戏曲专科目录文献的整理研究历程;回顾了与戏曲著录关系密切的中国古代私人藏书目录的整理研究状况;客观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戏曲目录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我国官修史志目录学著作中的三座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学术流变.通过考察三部目录学著作对道家文献尤其是<庄子>相关文献的收录情况,我们可以对<庄子>在古代较为复杂的传播与接受历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上免费的中文学术资源数量庞大,但实用的专门检索工具仍然或缺.文章以网络中文学术文献的识别与检索为目标,调查分析网络学术文献网页的特征,并以非学术文献网页作为参照,验证所发现特征的可靠性.研究结果显示,学术文献网页在关键词词频、链接数量和相关链接比例等特征方面与非学术文献网页具有明显差别,差异程度都大于75%,属于程度明显,能较好地用于区分学术文献网页与非学术文献网页,为今后系统开发学术文献网页的自动化识别工具提供了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以鲁迅的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及其校勘学力作《嵇康集校》为基点,考证鲁迅搜桌、整理、辑佚、校勘古代文献的成就,探讨鲁迅对文献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