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善于发现新闻的记者是一个成功的记者,发现得越多,贡献也就越大.本文从“发现“能力对于一个记者的重要性、如何“发现“新闻、记者“发现“新闻的能力如何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学校热衷于宣传本是件好事。但笔者发现。一些“土记者”却利用学校的这种心理,玩起了“新闻制造”,即迎合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并制造虚假的新闻事件。例如,一则“留守学生看奥运”的新闻是这样孕育而生的:那些“土记者”叫学校专门腾出一间教室,搬来一台电视机,让一些学生扮演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3.
“公民记者”现象存在已有多年,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人自称“公民记者”。在对公民新闻与“公民记者”、“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公民记者”与记者证等问题进行辨析后,文章认为从长远看,判断个人是否成为实质上的记者,应该看他是否参与报道及其报道意图;判断一名记者是否职业,应该看他所做的新闻报道是否专业,而不是有否得到官方的认可;“公民记者”一词并无学术硬伤。应能成为科学而合理的学术概念。  相似文献   

4.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敏感至关重要,它是记者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其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是否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记者的职业“命运”。高度的新闻敏感是一个记者在政治上业务上成熟的标志。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新闻记者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必须服从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善于发现事物的政治意义。如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大政方针主要是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新闻记者就要在这方面下工夫,多写一些反映新时期各种经济现象的文章。这个时期新华社一记者写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线人”在当今传媒中越来越重要,他的出现,为新闻业扩展了广泛的新闻源,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同时,“新闻线人”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诸如社会保障、与记者间的竞争等。“新闻线人”产生及其流行具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是新闻业所需要的。“新闻线人”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在新的时代新闻事业革新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答记者问"是新闻发布会的重要环节.过去对"答记者问"中的"答"的研究较多,而对记者的"问"研究较少.本文以2009年上半年9部委87次新闻发布会中的全部记者"问"为分析样本,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提问数量、提问方式、问题指向、语体色彩和礼貌系数等几个方面对"答记者问"中的记者提问进行了初步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对一”式采访是指一个记者同一个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单独采访。这种采访可以见面,也可以不见面。现在读者对新闻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相适应,他们对新闻采访活动的要求越来越深入。新闻采访活动要求记者只有充分掌握了采访技巧和方法,采访活动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才能采集到有价值的素材,写出好报道。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外国残疾人接受中国记者采访。在回答了记者提出的诸多问题之后,这个残疾人也问了记者一个问题:“据我所知,中国有不少于六千万的残疾人,可为什么在街上我几乎没有见到过一个呢?”记者犹豫了一下,硬着头皮回答说:“那可能是由于您在中国停留时间太短的缘故,也可能是由于中国健全人太多的缘故……”  相似文献   

9.
对于基层记者而言,嗅觉是所有感觉中的核心感觉。基层记者可以通过从Et常中“嗅”到反常、从冰冷中“嗅”到温暖、从平凡中“嗅”到多彩等方式运用嗅觉寻找新闻。基层记者可以通过加强学习、挖掘细节、变化表述等途径提高新闻嗅觉。  相似文献   

10.
新闻发布会上常常出现这样一幕:新闻发布后,主持人说:“下面时间,请记者提问,哪位先来?”出人意料的是,没有记者举手提问,会场一片寂静。主持人重复再问,“风景”依旧;于是,主持人只得白搭“梯子”下楼:等下吃饭时可以边吃边聊.记者朋友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  相似文献   

11.
即兴采访是记者在遭遇意外的情势下,针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客观环境及时对采访报道进行调整和发挥,使采访沿着新的变化延续下去的一种采访行为。它是记者主动出击的行为。在现场观察中的瞬间发现、适时把握、现场发挥构成即兴采访的三步曲。过硬的专业素质、精心的准备和临战状态是即兴采访成功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2.
张恨水是一位有深远影响的小说家,更是一位资深报人。从报人视角对张恨水进行关注,不但具有丰富的内容可进行探讨、挖掘、研究、总结,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状况并不令人满意,亟待深入和加强。随着文化产业和交叉学科的发展,综合研究、跨学科研究、交叉研究已经成为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报人角度和编辑视域关注张恨水、解读张恨水、研究张恨水将是一个极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新闻院校与新闻媒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院校师生与业界人士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今天。均存在着困惑与差距,二者可通过相关途径,达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很多体育新闻不准确的原因有:当事人为此付出足以畏惧的个人利益代价可能性较小,新闻业者学术水平低,为节省成本钻免责规则的空子等。改变这种状况的具体办法有:强化媒体之间的竞争,实行新闻职业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保证其效度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记者受贿等腐败现象及其原因,并对比了中外媒体监督机制的异同,认为体制的束缚是导致我国记者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新闻界应当抓住新一轮新闻改革的机遇,从体制上寻求突破,从而从根本上遏制记者腐败.  相似文献   

16.
于右任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报人和革命宣传家,也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于右任在这一时期就通过自己的政论深入而具体的宣传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也提出了自己作为新闻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交流,既有言语交流,又有非言语交流。记者的提问艺术及其心理效应值得研究,采访中的非言语交流及其心理效应也不容忽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如果能根据采访对象的情绪和心境,采用适当的体态语言,能开创良好的采访局面;同时,记者如果能根据不同的采访情境来决定自己的穿戴,对采访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而且也是杰出的报刊编辑和政论家。他在长期的办报活动中总结了一套完整的报刊思想,主要体现在报刊的功能和作用、办报的原则等方面,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这些思想对今天的报刊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君劢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着矛盾。他不断地批评国民党,也反对共产党。过去对张君劢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思想、政治领域,事实上他在新闻事业上也很有见地。是个学型的新闻工作。本力图在新闻真实性、言论自由和言论监督、新闻工作应有的战斗精神、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探索、新闻前瞻性意识等方面对张君劢的新闻思想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防止新闻侵权。写社会新闻,要注意保护被采写对象的隐私权;写刑事案件报导,不要充当法官;写批评报导,要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