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新课标和新课改所要求的.由于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缺失,所以才呼唤加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问题.其实人文性是各学科所共有的属性,运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才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必须将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很好地统一起来,力避顾此失彼,重此轻彼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普及和拓深,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处理教材、实施教学时,经常有意无意地夸大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人文性这一特点,以致把语文课上走样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已经大大超过了"语文"的范畴,政治的、历史的、地理的,甚至物理的、数学的人文性特征都在我们语文的教学中演绎着.很多教师正逐渐习惯了丢掉"语文"去探求"人文"."大语文"的讲法本来不错,可如果一不留神成了"泛语文",那我们的教学还是"语文"的教学吗?……  相似文献   

3.
冉祥明 《现代语文》2005,(8):126-126,114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按照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探讨了许多的教学模式,给了语文教师很多角色定位,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但无论是旧的模式,还是新的模式,我们都必须立足于一点: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它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本民族的语言,它传承的应该是本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官卫星 《现代语文》2005,(12):67-68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应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教育要真正体现其价值,就必须弘扬人文.我们知道,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就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实施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是基础工具性;同时语文又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学科还具有人文性的丰富内涵."中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依存.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出发,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立足于基础工具性;从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着眼,则不应忽略人文性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具有人文性,富有诗意,更有创新与拓展。可在这些丰富多彩的"热闹课堂"中,却存在一些与新课程"貌合神离"的"非语文现象",语文教学逐渐地空泛和虚化。"非语文现象"脱离了语文学习的语言性、工具性、人文性等基本特点。其中,有这样几种非语文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一、背景分析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对于应试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缺失,无数老师在教学耕耘中不断地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可能是矫枉过正,现在有些老师很忌讳作业训练,似乎训练了就与素质教育相悖。实际上语文作业设计和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精心设计语文练习是备课的重要内容。为了寻求最优化的语文教学,使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真正完美统一,必然要对如何优化语文练习教学进行有益的探索。语文练习教学也必须努力走出目前枯燥无生趣的境地,用趣味盎然捕获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行各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也向纵深发展.特别是语文教学的改革,正在不断地推进.我们也看到:现行中小学教育在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陈旧"的东西,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了适应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使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笔者就当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素质课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责无旁贷.课程的定位必须突出高校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我们应该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建立起与"大学语文"和谐配套的多样性人文课程和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基本都能关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关注文本对学生人文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1.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带去些什么呢?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这一定位中不难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解读语文的关键。语言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点,抓住了"语言",也就抓住了"工具"和"人文",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个性、本色和本体。由此推理,"语文味"就可以解读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引领学生立足语言,品评文字,在读中悟写。它是以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针对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要想使中学语文教学课程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认识语文教学的情感因素,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建立一条师生情感的纽带.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凸显人文性和工具性."三维目标"明确规定,既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又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的确,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有机的统一,可这种有机的统一却被不少语文教师误解为--每篇课文都得落实"三维目标",甚至误认为每一篇课文思想教育的熏陶重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这些教师牺牲了文本的"庐山真面目",人为地给许多课文都贴上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标签.于是,就有人感叹:"语文课堂教学肥了政治科的地,荒了语文科的田."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育要实现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必须对语文教育的性质进行理论思考.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必须关注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原则。随之而来的语文教学的教改之风却让我们的教学陷入了新的误区,一味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准确解读"人文性"的内涵,厘清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问世以来,以人为本、引导学习、倡导开放、注重整合等基本理念逐渐成为师生必须遵循的重要阅读原则。一、人文性原则1.人文性教育的实质语文教育教学不仅只是表现为工具性特点,还应该更多地呈现出人文性来。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的丰富美感和内涵的博大精深上。因为对"人"的关注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所以"以人为本"便成了苏教版高中语文的首要教学理念。语文阅读中的真  相似文献   

18.
王小红 《教育与职业》2007,(11):105-107
高职院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把人文素质教育放在首位.高职语文教学中,应该突出人文性特点,遵循人文性规律,建立人文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正确认识与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认清语文学科的本质,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赖以沟通的语言工具,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同时,语文饱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我们应该关注语文文本所负载的价值取向.工具性与人文性对语文学科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我们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小学根据"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结合我们对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和认识,在实验中走出了"双线主题,统合教学"这一路子。"双线"指的是语文课程的两个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目前我们的教材主要是按照人文性这条线编纂而成,至于工具性,则是内隐在各主题单元的选文中,不是那么明显地呈现出来,很多时候都需要教师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