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东亚法律文化属于世界法律文化体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东亚各国法律赖以生长的历史与文化环境不尽相同,近现代东亚各国法律文化的发展因国而异,各国的法律文化大多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到多元、从人治到法治:从中华法系到混合法系的转变过程。走向现代法治的东亚国家的法律文化特性表现为:传统儒家法律文化由盛而衰,丧失原有地位,但仍在东亚各国法律文化中存留并影响深远;受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东亚各国近现代法律文化经历了外来法与本土法的冲突与融合,虽形态不同、特色各异,但共性犹存;权威主义政治是现代东亚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由张世明教授等主编的《世界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继梁治平、王亚新主编《明清时期的民事诉讼与民间契约》和高道蕴、高鸿钧、贺卫方合编《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之后又一分享域外学术资源、切磋探赜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学术美餐。该书收录法、日、美、英、德、中等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不同的文化视野和诠释路径对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及其思想渊源进行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3.
传统法律文化是现代法治的逻辑起点和文化资源.作为人类历史的沉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在儒家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其固有的逻辑进程和自身延续性的道德价值观和秩序准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文化必须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法律文化既是法制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又是法制现代化的文化资源。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必须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以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5.
现代法律进程使我们看到由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客观差异 ,在中西方法文化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法律价值观的冲突 ,而民族思维的自我中心意识使我们在完成法律价值观整合的运作中遭遇了困难 ,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非洲法律文化的第一次重大变迁发生于公元7-16世纪,这是非洲本土习惯法首次遭受外来法律文化的巨大冲击。伊斯兰教法与非洲传统法律文化经过几个世纪的交汇和融合,形成了一种以前者为主,以后者为辅的新的法律文化构架,从而对非洲法律文化的的整体变迁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着重探讨非洲法律文化第一次变迁的过程及结果。  相似文献   

7.
法文化融合与我向思维--中西方法律价值观念冲突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法律进程使我们看到由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客观差异,在中西方法文化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法律价值观的冲突,而民族思维的自我中心意识使我们在完成法律价值观整合的运作中遭遇了困难,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法律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沉淀下来的支配法律实践活动的群体性法律价值观以及这种价值被社会化的过程或方法.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法律的现代化,不仅是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与交流、融合与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与交流、融合与发展的过程.我们必须致力于在本土法律文化的发展中体现法律文化世界性潮流的方向与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无讼”     
“无讼”在中国古代一直是统治阶级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并对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无讼”产生根源及发展过程这一问题的探求,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本土的传统法律文化,在关于法律本土化和法律移植这个问题上作出适合中国的选择。我们要正确对待本土法律文化资源,以免在构建中国法制体系的过程中多走弯路。  相似文献   

10.
法律文化是“法律中的文化”,在法观念的视野中,通过对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较,我们可以深入地认知和把握中西法律现象的异同及其深层结构的差异,汲取精华与营养,从而推动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外来法律文化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法律思想的现代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法律思想发展的一个时期。它主要体现在由原来以礼为核心,维护至上君权的封建法律思想转变为追求君臣平等,实现“天下公利”为目标的法律,超越了前代“尊君”的法律思想。明末清初法律思想的发展是借助于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批判精神和人文素养而产生的内在超越,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由于清朝专制统治的加强,该时期进步法律思想没有对国家法律制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早期维新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较早的思想启蒙者,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对国家和社会面临的最急迫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他们作为思想史上的拓荒者、耕耘者和播种者,既有许多来源于西方文明的思考,又保留着浓厚的传统文明的痕迹。50年来,研究者多关注他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对于他们的法律思想关注不够。早期维新派思想研究还有值得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宋玉是与屈原齐名的中国文学之祖和奠基人,他继承了屈原的遗志并发扬光大,是卓越的文学创新大师和思想家;他的作品中饱含着和谐思想。在处理上下、左右关系并平衡自身心态心理时,宋玉采取了儒家的讽谏、恕道和修身等和谐方式。宋玉积极地吸取了前代和同时代诸子百家的文化营养,在作品中蕴含着民本、德政,护才、任贤,重教、化民,怀农、重农,恢复法制和人与自然相协调等,并以独创的文学方式表达出了和谐理念与见解。对宋玉和谐思想的认识和评价,一定要坚持唯物史观,据实而论,公平公正;宋玉为国为民而勤于学习,善于继承,勇于创新,躬行和谐的思想与实践,对于我们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文化民族性思想是毛泽东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族的文化精神、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对西方文化的批判与吸收三重意蕴.当代中国的民族文化建设应当坚持毛泽东的文化民族性的指导思想,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八字方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文化思潮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文化运动,它对包括心理学等诸多领域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作为后现代文化思潮的产物及组成部分,实现了心理学中的文化意识的衍变.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文化的投射,而文化建构主义认为心理与文化是相互建构的关系.文化建构主义开启了一种新的心理科学观、理论观,大大拓宽了心理学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最早形成完整维新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盛世危言》是他维新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包含丰富的宪法思想、国际法思想和刑事法思想,这些对清末法律改制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站在世纪之交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在继承邓小平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文明的特征;以德治国,德法并重;强调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体现了贯彻执行的坚定性、一脉相承的继承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勇于改革的创新性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中的中华法系和大陆法系,分别代表了古代东西方法律文化的最高成就。东西方不同的社会条件孕育了不同的法律制度,其中的法律思想也不同。造成它们法律思想差异的因素很多,本文试从自然条件及生产方式、国家管理体制、文化三个方面阐述对法律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现代民本,这里特指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开始,在传统民本的基础上,吸纳现代民主思想,并结合中国社会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新民本主义形式,尤指今天正在进行的民本实践。现代民本吸纳传统民本为民、利民、富民之精华,又在全心为民、实现民权、制度建构等方面超越了传统民本。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的文化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晚清颓废不振的政局成为曾国藩文化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独特的曾氏家风对曾国藩文化思想的萌芽成型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湖湘文化与同时代的理学复兴成为曾国藩文化思想最终形成的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