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伽利略”计划是一种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定位方案。伴随着众多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兴起,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有了一个全新的称呼:GNSS。 当前,在这一领域最吸引人眼球的除了GPS外,就是欧盟和我国合作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立将于2007年底之前完成,2008年投入使用,总共发射30颗卫星,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卫星高度为2.4126公里,位于5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该系统除了5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2.
科学世界     
天文学家称:冥王星所有卫星系一母所生“哈勃”太空望远镜对冥王星及其各颗卫星的连续观测结果显示,冥王星的整个卫星系统全部形成于40亿年前的同一次宇宙大撞击。“哈勃”望远镜在不同波长范围内拍摄的冥王星系统照片表明,冥王星的各颗卫星都拥有同样的色彩,而且这些卫星对发射到其表面的不同波长的辐射也会产生同样的反射作用。这一新发现再次证实了科学家们以前对冥王星系统产生历史的猜测———冥王星的各卫星都是一次大规模的宇宙撞击从冥王星身上轰炸下来的碎片。新发现多吃茶叶蛋不利健康茶叶蛋一直是我们的传统食物,也很受大家的喜…  相似文献   

3.
《科学课》2004,(2)
对于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天文学家戴维·朱威特等人来说,今年真可以称得上是“自然卫星年”。继今年早些时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刷新木卫总数并发现一颗新的土卫后,他们又发现了一颗新的海王星卫星。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2003年9月初公布了这个消息。这颗新发现的海王星卫星是迄今所知距离海王星最远的一颗卫星,也是所有已知太阳系卫星中距行星最远的一颗。这颗卫星到海王星的平均距离达到了8000万千米。它必须要用大约26年的时间才能绕海王星公转一周,相比之下,我们的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仅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颗新卫星的直径大约是38千米,目前…  相似文献   

4.
交互式卫星远程教育中的多媒体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ainNet是一个交互式远程教学多媒体应用系统,它同Skyblaster卫星网络系统相结合搭建的远程教学系统只需一颗卫星和一个功率较大的地球站就可以为成千个远端站点进行交互式远程教学.本文对该系统进行了分析,并改进设计实现了基于双向非对称交互式卫星远程教育系统的视频、音频、图文和交互等多媒体集成方案,经过两年的运行是有效可行的,对选择远程教育解决方案和远程教育系统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题目:当航天飞机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飞行时,从中释放一颗卫星,卫星与航天飞机保持相对静止,两者用导电缆绳相连,这种卫星称为绳系卫星,利用它可以进行多种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6.
题目:当航天飞机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飞行时,从中释放一颗卫星,卫星与航天飞机保持相对静止,两者用导电缆绳相连,这种卫星称为绳系卫星,利用它可以进行多种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7.
目前正在运行的卫星系统有美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洲正在实施“伽利略”计划,部署新一代定位卫星,我国是伽利略计划的参与之一。我国还研制了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北斗导航系统。该系统的三颗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期1a、1b及1c已分别在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03年5月25日发射升空,升统已经于2001年底开通运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正在建设基于卫星、平流层飞艇和飞机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完善相应地面系统,建立数据与应用中心。该系统与其他观测手段结合,将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遥感技术项目,包含至少7颗卫星和其他观测平台,分别编号为"高分一号"到"高分七号"。"高分"系列卫星覆盖了从全色、多光谱到高光谱,从光学到雷达,从太阳同步轨道到地球同步轨道等多种类型,构成了一个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对地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9.
遥感卫星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由于以往研制和发射的卫星都是以一个或多个系列化的独立卫星进行的,随着目前不同应用对卫星使命要求的不断提高,单一卫星变得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复杂,使得其研制和发射成本大幅提高,研制周期变得更长,风险度也随之增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国家的航天专家开始探索“快、好、省”的新的卫星发展方向,他们受地面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启发,提出了“卫星编队飞行”的概念。所谓编队飞行就是由若干颗卫星在轨道上构成一个特定形状,各颗卫星一方面保持这个形状,同时又绕地球中心旋转,各颗卫星轨道周…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升空!这意味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部署至此全面完成。我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从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到今年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升空,历时26年的艰辛建设,  相似文献   

11.
卫星收到神秘的射电脉冲美国一颗卫星检测到100多对好像是地面核试验产生的电磁脉冲。然而这些射电脉冲的巨大数量和发生地点──主要是在非洲和南太平洋──却表明,像是自然产生的,而不像是秘密核爆炸产生的。这些脉冲群是由“亚历克西”卫星──美国能源部设计的用...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通讯》2009,(4):40-41,63
美国宇航局官员近日称,美国LLC公司的一颗商用通信铱卫星与一颗已经报废的俄罗斯军用通信卫星在两伯利亚北部上空相撞。 这是人类太空史上首次发生两颗大型卫星相撞事件。美国宇航局的发言人表示,两颗卫星相撞产生的大量碎片会散落到太空巾,而这些停留在太空中的碎片对国际空间站可能会产生轻微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卫星定位/惯性导航(GPS/INS)组合制导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全天候、自主式制导技术,有广泛应用前景,是国外正在发展的第四代中/远距精确制导空地武器,特别是第四代精确制导炸弹普遍采用的一项关键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美国1993年建成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管理的军民两用的天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它由导航星座、地面控制站和用户定位接收机组成。导航星座目前由24颗卫星组成,其中有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在离地高度约20183千米处有6个椭圆形轨道平面,轨道倾角55°,均匀分布4颗卫星,运行周期12小时/转,3颗卫星的覆盖区域超过…  相似文献   

14.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发射的四千多颗卫星中,军用卫星占7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为侦察卫星。摄像侦察卫星装备有成像清晰的可见光照相机、红外线照相机、多光谱照相机和分辨率很高的电视摄像机等,可用于拍摄敌方城市设防、交通枢纽等,并能识别飞机、导弹的种类,“看清”各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第四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当航天飞机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飞行时,从中释放一颗卫星,卫星与航天飞机保持相对静止,两者用导电缆绳相连,这种卫星称为绳系卫星,利用它可以进行多种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我国将建立由60至70颗卫星组成的空间信息系统,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述空间信息系统包括通信广播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和科学试验卫星等.明年,我国将发射由3颗小卫星组成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并计划在2至3年的时间内,将卫星数量增加到7个,以便对生态破坏、环  相似文献   

17.
通信卫星,是作为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卫星。它像一个国际信使,把来自地面的各种“信件”带到天上,然后再“投递”到另一个地方的用户手里。由于它“站”在36000km高的高空,所以它的“投递”覆盖面特别大,一颗卫星就可以负责1/3地球表面的通信。如果在静止轨道上均匀地放置三颗通信卫星,便可以实现除南北极之外的全球通信。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发射的气象卫星越来越多,在轨的气象卫星个数不断增加,地面站的接收任务也不断增加,在地面站接收卫星数据时,可能出现数据混乱即某颗卫星对应的原始数据中存放其它卫星数据的情况,以及轨道冲突时卫星接收数据缺失的情况,在现有的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中,这两种情况均会造成卫星各级产品的缺失。针对这两种情况,在现有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基础上,以风三卫星原始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相应的质量保证技术,以提高异常的发现时效和数据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9.
<正>大头弟弟:号外!号外!美国卫星和俄罗斯卫星在太空"撞车"了,据说两颗卫星全部报销了,哈哈,真是很刺激啊!翘辫妹妹:你怎么能这样幸灾乐祸,心态不正常!八爪鱼哥哥:批评得对,不能有这种心态,但确实是有两颗卫星相撞了。2月10日上午,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千米处,一颗美国铱卫星通信公司的"铱33"卫星和俄罗斯已经报废的"宇宙  相似文献   

20.
二十八人造地球卫星海东①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旅行者”号,那仅是一个能发出简单的“滴答”声的电子球体;紧随其后,美国发射了自己的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号升上了天空。到今天,已有数千颗不同用途、形状各异的卫星绕地球旋转,以至于轨道空间都显得有些拥挤了。②现在所发射的卫星多为应用卫星,包括侦察卫星、通讯卫星、气象卫星、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