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提出 随着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以流人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的落实,农民工子女“有学上”的问题将最终得到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影响农民工子女在城里“上好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后的文化冲突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办学体制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公办学校在我国由来已久,且长期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伴随社会主义经济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如何更好地实现学校公办,提高公办学校整体的办学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近年来,我校在积极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采取以“经费自筹”为主的学校“公办”新的实现形式,并取得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随着责任的明晰,城市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下文统称“公办学校”)接纳流动儿童的进程逐渐加快,但由于政府资金投入有限、学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公办学校数量有限以及教师缺编等原因,公办学校的现状并不能实现完全接纳流动儿童入校,也不能真正解决所有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而且,随着借读费的取消和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政策的不断落实,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两个为主”的原则,较好地解决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入学问题。全市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分别占同层次学校数和在校生数的27.34%和12.77%,处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相似文献   

5.
“现有公办学校在条件具备时也可酌情转为‘公办民助’学校或‘民办公助’学校”,这是《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向我们昭示的今后十几年我国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公办学校的改制,本质上是开放公办学校门户,让社会力量进人公办学校,参与支持学校建设,形成民办学校发展新格局,这绝不是像某些近视者所说是为了钱,而是立足于教育发展战略的全局提出的,它符合了教育发展的世界趋势──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提出问题,尤其是把准了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命脉:“政府办学为主,多主体参与,共…  相似文献   

6.
周佳 《中国教师》2006,(7):17-19
教育部等六部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由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从上海、哈尔滨、北京三地对《意见》的执行情况看,由于“两为主”政策(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是一项“目标明确而没有新资源”的政策,流入地政府在利用既有资源来执行新政策的过程中陷入困境。一、农民工子女有可能全部进入北京、上海的公办中小学读书吗?上海市目前由于“本地小学、初中规模已进入低谷期,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入学人数总量不太可能较大幅度增长。从人口…  相似文献   

7.
《湖北教育》2004,(16):52-53
武汉市坚持以流人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两个为主”的原则,较好地解决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入学问题。全市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分别占同层次学校数和在校生数的27.34%和12.77%,处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相似文献   

8.
《宁夏教育》2009,(1):41-41
浙江省政府决定,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统筹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据浙江省教育厅介绍,根据这个规定,全省将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在就近学校学额有空余的情况下予以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就近学校没有空余学额的,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校网布局和生源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到其他学校就学。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我国已逐步建立了“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但在这些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些是政策文本缺乏强制性责任追究或经济原因造成的,也有些是政策尚无明文规定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均须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才能保障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相似文献   

10.
2006年6月,按照自治区发改委、教育厅《关于做好清理整顿改制学校收费准备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有关精神,呼和浩特市清理整顿了现有民办学校,坚决取缔公办中小学举办的不符合政策的“一校两制”学校或“校中校”。严禁公办中小学以与民办学校联合的名义举办“校中民办校”或“校内民办班”,严禁民办学校在公办中小学设班招生。各公办中小学不得以改制名义高收费。公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严禁招收“择校生”.不得将以分校名义招收的小学生与派位学生混合编班。新生分班要均衡,禁止分快慢班和重点班。  相似文献   

11.
周佳 《中国教育学刊》2006,(10):19-21,39
“由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政策是一项“目标明确而没有新资源”的政策。当前,各流入地政府比较积极地行使着调解性自由裁量权,但是在利用既有资源来执行新政策的过程中陷入困境。“两为主”政策执行必须走渐进路线,积极扶持简易学校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坚持“两主一公”因地制宜办学锡林郭勒盟行署教育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锡林郭勒盟民族教育工作按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坚持“两主一公”(即设立以寄宿为主和助学金为主的公办民族学校)的办学...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秋季,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决定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要求各地按照“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中央财政将对工作较好的省份给予适当奖励。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烟台市近日出台《关于做好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按意见要求,该市公办学校体制改革将全面启动。《意见》规定,新建学校可以实行由两个以上投资主体参与的“股份制”形式。现有公办学校改革试点可以实行“公办民助”形式,公办学校性质不变,财政拨款与其他公办学校同等对待,适当调整收费标准。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公开、结构工资制。教职工收入可视办学情况适当提高。公办学校改革试点不准实行个人租赁承包,据了解,今明两年,烟台各县市区将结合本地实际,拿出1—2所公办学校进行改革试…  相似文献   

15.
海外     
全国有一些这样的“分校”:办学资金来自当地的公办名校。教师编制、工资都挂在公办校之内。学校校舍、场地等甚至就在公办学校内。招生借助公办学校的品牌、声誉等无形资产——这些全无一点“民间”因子的“分校”.却全部按照民办校的高标准收费.少则上千。多则几万。这样的分校将义务教育变成高收费教育。使“义务教育阶段的高收费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很多城市都在热议:棚户学校的去留、农民工随迁子女能不能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等。此时,武汉市已开始尝试"两为主"(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立学校为主),率先以农民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为探索公办教育的多种实现形式指明了方向。一段时间以来,公办职校“转制”作为带动职业教育走出低谷的措施之一被频频提及,很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一直为打开公办职校转制工作的局面而努力。然而公办职校“转制”工作至今仍处于一头热、一头冷的状况。以北京为例,到1999年底,进行专业转制试点的只有两所学校,还没有一所学校申请全校转制。公办职校校长们似乎抱定了“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态度。原因在哪里?为此,笔者就公办职校“转制”问题与部分中专和职业高中校长进行了座谈,了解了有关情况。在调研过程…  相似文献   

18.
动态     
深化公办职业学校改革6月14日,周济在全国县级职教中心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使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关键在于改革。各地要大力推进公办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公办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以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为抓手,实现“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协调、多校一体”,进一步整合现有公办职业教育资源。要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的职能,实现由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的转变,扩大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利,确保学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要积极鼓励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大胆进行机制创新,鼓励、支…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公办学校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公办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怎样变革、办学体制如何突破、整体实力怎样提升等。只有解决这些“瓶颈”,公办学校的活力才能得到激发。本课题致力于探索公办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活力、办学体制活力、高绩效组织建设的活力、构建数字化学校的活力、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的活力,形成可资参考的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20.
公办学校转制作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新的探索模式,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转制的出发点是通过转变投资体制、管理体制和学校运行机制,以扭转我国传统公办学校日益暴露出的投资渠道单一、经费不足、管理机械、特色暗淡等弊端,达到增强公办学校活力、改善基础教育阶段办学环境的目的。经过十几年的试点实践,公办学校转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转制学校的数量大幅上升,转制的形式类型逐步增多,由“转制”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