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百苗图》里面对贵州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记载十分丰富,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学者研究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而张文虎的《舒艺室诗存》当中的竹枝词也包涵很多有关贵州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描写,并且可以弥补《百苗图》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百苗图》里面对贵州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记戴十分丰富,一直以来都是广大学者研究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而张文虎的《舒艺室诗存》当中的竹枝词也包涵很多有关贵州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描写,并且可以弥补《百苗图》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百苗图》是源自陈浩《八十二种苗图并说》的一系列抄本的总称。其原本是陈浩所著《八十二种苗图并说》,该书将当时已知的贵州各民族分立82个条目,系统介绍了各民族的分布,历史变迁、风俗习惯,及其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是一部极其珍贵的贵州历史民族志专著。是一部资料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很高的历史民族志。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19世纪初贵州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相似文献   

4.
"百苗图"中记载了关于贵州少数民族的丰富信息,作为封建文人的作者们站在汉文化的本位立场上,书写并建构了贵州少数民族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 ,苗、瑶、畲都曾是畲田民族 ,其中瑶、畲最为典型 ,畲田的历史很长 ;苗、瑶、畲也都有盘瓠崇拜 ,但是苗族的盘瓠神话已经衰落 ,且流传范围很小 ;畲田民族对渔猎有很强的依赖性 ,而盘瓠神话恰是渔猎经济的表现 ,盘瓠神话在畲田民族中产生并流传至今。梅山文化的内核也是渔猎经济的产物 ,比较苗、瑶、畲的情形 ,文章认为勉瑶先民是梅山文化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著名清史专家萧一山十分重视对清代社会人民生计与民族风俗的研究,他在“新史学”思想的指导下,关注普通人民大众的生活史,其史著首次对清代各民族生计与习俗作了生动、丰富的记载与论述,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无论是他对于清代民生状况总的认识,还是对清代贫富分化社会状况的揭露,以及他对清代满、蒙、藏、回、苗等各族人民生计与习俗的全面阐述,都深刻反映出萧氏对清史研究领域的大力开拓,贯彻了其客观而全面撰述清史的思想,同时也是其“经世致用”史学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鸦雀苗"是隶属于苗族的一个分支。现以《百苗图抄本汇编》为研究文本,对"鸦雀苗"的来源与分布、服饰特征、经济生活特色和"鸦雀苗"与苗族内部其他分支的关系等四个方面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8.
在地域、环境、文化、技术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罗布人传统社会形成了以渔猎为主的生计方式,同时罗布人还尽量采取其他生计方式以弥补食物的不足。改革开放后,随着新的农业技术的引进和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罗布人的生计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相似文献   

9.
西南地区各民族的传统农业生计保持了种植养殖品种的多样化,它们是今天改进与改良种植养殖品种的重要生物资源,而在有突出适应性的传统农业生计基础上建构的独具特色的社会生活样态,则是为我们今后生活方式的丰富提供更多可能性的重要社会文化资源.身处工业时代,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西南各民族的传统农耕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百蛮遵道》石刻分别位于昭平县城西北6.5公里的桂江铜盆峡西岸和与之相距70公里的钟山县英家镇思勤江故道旁,同属西江流域的桂江水系。通过对"百蛮遵道"石刻历史背景的梳理,指出桂江流域各民族间不断迁徙、交往交流、互相影响、共生共长的历史轨迹,认为它们是明代中央朝廷与瑶、壮等少数民族关系以及各民族交往融合发展的历史见证,其文化内涵丰富,是研究南岭民族走廊民族关系的重要历史资料,也是明代少数民族反抗朝廷统治斗争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
顾氏移民宗族在明代随移民高潮进入贵州,其政治军事活动直接促进了贵州省治的建立,从而成为开发贵州的先锋。值得指出的是,移民宗族的一支进入黔东南苗疆,使顾氏宗族分衍为汉、苗两支系,两支系共同促进黔东南苗疆的开发。明清以来,汉苗两支顾氏宗族共同发展,一方面承继了中原的汉族文化,另一方面促进了汉苗民族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新化县紫鹊界梯田具有2000多年历史,是南方稻作文化和苗瑶山地渔猎文化交融揉合的历史遗存。气势恢宏,景观奇特,文化内涵丰厚,有观赏、体验和教育等多方面的旅游价值。通过对紫鹊界梯田景区现状的考察,客观分析了紫鹊界梯田景区旅游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紫鹊界梯田旅游开发的“增长极”、“点一轴”、“区域一体化”和“综合开发”等四种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史前贵州岩画看少数民族的狩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彩多姿的贵州岩画记载表明,远古时期的狩猎活动相当频繁。其原因在于当地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这为远古人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狩猎成为军事演习、保护农田、部落的娱乐和消遣、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原始巫仪的载体。风格不同、内容繁多的岩画再现了原始社会时期狩猎的生动场面,对深入了解古代贵州少数民族狩猎文化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多民族的省份就具有多民族的音乐文化.在贵州这片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土地上,苗族民间音乐成为了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一枝奇葩.研究和保护贵州苗族民间音乐时于贵州乃至全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原则入手,根据民俗学、经济学、旅游学等有关理论构建评价模型,并且结合西部地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苗族系列坡会群、壮族蚂蜴(虫字旁加另)节,云南傣族泼水节、白族三月街,贵州水族端节、苗族姊妹节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若干理论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旅游时代,是全球化时代的生活现实。西江苗寨以有1 258户、5 326人而号称天下第一苗寨。在旅游时代,西江由传统的苗族村寨,逐渐演变成了黔东南的一个重要符号,贵州的一个重要符号,苗族的一个重要符号。2008年在西江召开的贵州省旅游产业大会,将西江作为一个著名旅游景点打造出来了。旅游时代的西江模式,是中国特有体制下政府倾力营造的一个现代神话。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榕江县是一个以苗侗少数民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的一个县,由于该县特殊的语言环境,苗、侗等少数民族语言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汉语方言受到侗族语言强势影响,不仅语音上“夹侗”,词汇上亦如此。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少数民族语言也会对汉语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贵州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有着丰富的民族法文化研究资源.徐晓光教授多年来扎根于西南民族地区从事民族习惯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原生的法——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的法人类学调查》是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是民族法学界的又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