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概念体验课,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尚未健全,所以无法通过文字描述来给面积下定义。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和操作来体验面积单位的含义,并认识常见的面积单位,建立对它们的准确认知。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59):75-76
本节课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相似文献   

3.
徐明 《山东教育》2004,(34):45-46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习面积计算的重要基础。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由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组成.这些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认识什么是面积,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联系生活运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92~9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2.使学生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面积与面积单位"的两次教学,分析学生建构面积概念时出现的真实思维障碍。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有层次性的活动,给予学生足够的操作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既能了解面积是表示"形"的大小,又能很好地把握面积的"实质",从而促进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真理解。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2.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的表象,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测量指定面的面积。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相似文献   

8.
赵世平 《考试周刊》2011,(92):78-79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初学时对面积知识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对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容易混淆,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含糊不清,巩固学习时面积单位相互混淆,对面积与周长之间联系与区别理解模糊,给以后的复习巩固及进一步学习造成了困难。作者联系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郭寒英 《湖南教育》2002,(21):50-51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册第118~120页。教学目标通过实例,学生理解面积与常用面积单位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具、学具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一个。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师提出下列问题:1.如果没有直尺,怎样测量桌面的长度?2.观察课桌面,估计它的长度,并用所选的长度单位量一量。3.你能估计课桌面的大小吗?会测量课桌面的…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版第六册教材。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学生在学习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各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面积的概念的建立应从实际操作、观察引入,分摸摸、看看和涂涂三个层次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将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提供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节教学内容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教材第123~124页),第1课时,新授课。本节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平面图形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面积计算的开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推导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因此,让学生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对他们的后续学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七册第92~93页,练习二十五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能正确地说出面积的意义。2.认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知道它们的实际大小,并会使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大小。3.能正确区分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教学过程: 一、讲解新课,动手对脑,层层深入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还认识了长度单位。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1.面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6.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弧度制下的扇形面积公式过程中,发现扇形的面积公式和弧长公式识记比较困难,不利于他们学习和掌握.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思路来破解上述困境,通过讲解扇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内在统一性来帮助同学们克服学习扇形面积公式遇到的困难,从而使学生掌握扇形面积公式.  相似文献   

17.
赵沛全 《中小学电教》2010,(11):151-151
<正>三年级数学下册的"面积和面积单位",在几何初步知识的系统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不仅因为这两个概念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学生来说,从长度到面积,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是学生学习几  相似文献   

18.
薛峰 《广西教育》2013,(37):68-68
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展应用意识呢?笔者认为,要从学生的数学经验人手,挖掘其中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而后才能建构自己对数学的应用策略。现笔者对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出现的误区,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一、缺乏应用意识。造就概念误区,使学生认知模糊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很多教师认为这都是非常简单的知识,根本不需要做过多的引导,因此将两个课时融合为一个课时,但针对“什么是面积”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班级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掌握这点看似简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面积概念的抽象性、教材内容的差异性以及学生经验的不足,导致“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觉联动、动态比较、量化驱动、拓展升华,帮助学生建立起丰富、生动而又准确的“面积”概念,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量一量"是"面积"一课的第二课时,主要认识面积单位cm2、 dm2、m2。学生刚学习面积概念,对其单位的认识很模糊,如何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知面积单位的本源,除了创设丰富的体验活动,还要:摒弃单位换算的古板套用;避免周长对面积的干扰;学会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测量物体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