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丽娜 《云南教育》2008,(20):31-33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体现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科技革命、经济和政治变革等基本因素共同促使了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促成了以迅速变革、科学化、信息化、整体化、民主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形成。社会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是相互依存的,而现代社会所需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2.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变革,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巨大杠杆。孙中山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提出并不断完善了“民族建国”、“民主建国”的现代国家政治学说,阐释了“直接民权”、“权能分治”、“五权分立”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新型的民主政体。这是他集中外政治理论之精华创立的中国现代政治发展和国家建设最具特色的学说之一。  相似文献   

3.
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全文始终贯穿了一条核心线索即政治秩序,而政治秩序需要合理的政治权威制度来维持。在现代化这一背景使然下,伴随着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政治权威制度变革势不可挡,尤其在“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亨廷顿提出了强大政府论,表明现代政治权威制度在政治现代化及政治发展、稳定中的重要性。本文以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提出的政治权威理论为基础,分析政治现代化中的政治权威制度演变。  相似文献   

4.
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全文始终贯穿了一条核心线索即政治秩序,而政治秩序需要合理的政治权威制度来维持。在现代化这一背景使然下,伴随着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政治权威制度变革势不可挡,尤其在"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亨廷顿提出了强大政府论,表明现代政治权威制度在政治现代化及政治发展、稳定中的重要性。本文以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提出的政治权威理论为基础,分析政治现代化中的政治权威制度演变。  相似文献   

5.
人的现代化应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而人的现代化又应以思想现代化为基本.大学生的思想和理念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前进方向,对大学生进行现代化教育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现代化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对人的现代化解读入手,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功能、作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对大学生现代化教育的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6.
政治权威的转变、政治权势的转移,既是政治、社会变动的必然产物,又极大地影响了政治和社会变动的进程。纵观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政治权威理性化的演变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条主脉络。从太平天国革命、戊戌维新、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政治建设、政治变革均因其制度选择和权威变化与西方民主制度的本质要求不符而遭失败。历史经验表明,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权威的理性化、世俗化发展是政治发展的先导和条件。任何一个稳固的政权,既要有足够强大的权力,也要有必需的权威。前者是建立在强制的基础上的,后者则是建立在自愿服从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一个政权在拥有强大的使人服从的强制性手段的同时,还应能赢得人们自愿的服从,这样才是稳固的、持久的。  相似文献   

7.
把思想政治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思想素质较高的社会主义人才,使学校思想政治课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阵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战场,它肩负着民族思想素质的提高和国家发展的教育,深化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在于将其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有力工具,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锋。  相似文献   

8.
暑假即将到来,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不久就要毕业了。在他們毕业的前夕,学校里必須在经常的以阶极教育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抓紧时机进一步帮助他們确立革命的理想和志愿,指导他們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升学和参加劳动。学校里向应届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党的教育方針。党的教育方針,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教育必須为无产阶級的政治服务,教育必須与生产劳动相結合。因此,为了国家的建設,全日制中学需要向农村和工厂输送大量思想好、身体好而又有文化的劳动者,也要为高一級学校輸送一批思想政治好(包括劳动观点好)、学习好、身体好的合格的新生。对学生来说,就要懂得升学和参加生产劳动,都是国家所需要的。因为要把我們的国家,建設成为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体现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科技革命、经济和政治变革等基本因素共同促使了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视域,只要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的原理观点、规律呈现、行为方式,都被加以系统性阐述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如何牢固树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有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已然成为巩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极为重要的现实命题。辨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的必要性、规律性与客观性三大出场原则,直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的“政治立场”、“观念自洽”与“主客平等”困境,把握具体现实、站稳人民立场,厘清观点事实、创新叙事方式,反思社会问题、构筑主流共识,不断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的合法性、合理性与正当性,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所有制关系变革的历史轨迹是从传统的私有制、现代的私有制向现代的新型公有制转变。从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角度来看,传统的公私之辨、义利之辨所突出的以公代私、重义轻利思想对近现代私有制和私有观念产生排拒性。而建立在大生产制和新型公有制基础上的共产主义公有观和革命功利主义,扬弃了传统的公私观和义利观,成为时代精神的旗帜。应当指出,现代中国所有制变革是曲折复杂的,传统的公私观、义利观对所有制变革的影响也是错综复杂的  相似文献   

12.
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过程,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的过程。受管理思维、文化传统、理论体系等多条路径依赖综合的影响和制约,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内容、方法、机制等具体操作层面的改革创新相对滞后。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以变革的精神克服这种依赖所带来的"惯性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在革命军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过程,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的过程。受管理思维、文化传统、理论体系等多条路径依赖综合影响和制约,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在观念、内容、方法、机制等具体操作层面的改革创新相对滞后。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以变革的精神克服这种依赖所带来的"惯性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所有制关系变革的历史轨迹是从传统的私有制、现代的私有制向现代的新型公有制转变。从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键角度看,传统的公私之辨、义利之辨所突出的以公代私、重义轻利思想对近现代私有制和私有观念产生排拒性。 而建立在大生产制和新型公有制基础上的共产主义公有观和革命功利主义,扬弃了传统的公私观和义利观,成为时代精神的旗帜。应当指出,现代中国所有制变革是曲折复杂的,传统的仅私观、义利观对所有制变革的影响也是错综复杂的。  相似文献   

15.
李玥 《华章》2013,(27)
英国是一个在近现代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国家。英国自从光荣革命后,确认了代议制民主,其政治现代化发展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并引领世界各国不断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所谓政治现代化是指国家政治权威的世俗化、理性化;政治参与的广泛化,以及政治权力结构分化。英国的政治现代化特点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中的以发明创造为手段的合理谋利精神,政治上以渐进的变革为形式的传统的保守主义倾向,对殖民地灵活、务实的管理方式。英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特点对中国以及其他世界上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同样有着深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孙中山的现代国家建设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晚清以降,如何摆脱国家权威危机,创建一个能适合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型国家体制,一直是困扰几代中国人的核心问题。不同阶级和不同社会的代表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之前,孙中山以三民主义建设现代型国家的政治理念,不仅标志着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蕴藏着实现政治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其一,它具有理论上的全面性;其二,它具有思想上的前瞻性;其三,它具有实践意义上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革命取得胜利、建设取得成就和做好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而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又是我党三代领导核心一贯的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尤其指出,理想信念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精神。文化精神引领思想变革,思想变革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变革。其中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汇,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现代化观念、现代化精神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精神在中华大地上互动交融的过程中得到扬弃与发展,并逐渐融为一体,成为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精神。其中马克思主义是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是根脉,现代化精神是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王晓峰  刘畅 《文教资料》2012,(22):73-74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革命传统文化的运用正成为新的手段和途径。充分挖掘和发挥革命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革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探索。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党确定了在本世纪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而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就不仅要使人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现代化,更要实现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现代化。当前,随着经济和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社会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许多新的社会观念正在取代过时的旧的传统观念。在变革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