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心!祸不单行人们常说:“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发生这种现象:在遇上倒霉的事情后,常常会有“一而再,再而三”的祸不单行的情况,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心理学上,将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或者一个人接触了客观事物之后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相似文献   

2.
基于某种需要,将某副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使联意发生变化,营造新的意境,组成新的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用加减法制作对联要求联意不做作,不牵强,字生趣,意通神。这种对联多含诙谐、戏谑、讽刺意味。1.加字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写了多副春联均被珍爱墨宝之人揭走,最后只得撰一联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因联语不吉利才没有被人揭走,晚上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后各添三字,初一的早上,大家看到的春联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王羲之仅在联尾续上“今日至”“昨夜行”,联意即由原来的晦气变成…  相似文献   

3.
家长和教师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在学习上有时努力,有时松散;有时工工整整完成家庭作业,有时信手涂鸦字迹潦草。诸如此类“冷热病”使家长们不知如何是好。在心理学上,这种“冷热病”被  相似文献   

4.
许多大作家在谈到他们的创作心境的时候,常常使我们看到共同的东西。在此引用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过的话:“……他们常常有一种像是灵感的特别心境。……常常有这种时候,你觉得要写作——但不知道写什么,只是觉得要写东西……假如没有这种时刻,谁也不会写作了。” 屠格涅夫此话所说的即是创作心境的问题。他所指的“这种时刻”显然是写作的最佳阶段,是写作者的创作高潮期。凡是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某个阶段,欲逼迫自己写点东西却什么也写不  相似文献   

5.
在转变差生的工作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种“反差”现象:有些差生品德行为差,但他们却差得颇有“才能”,比如,他们在恶作剧、故意违反纪律、无礼貌、撒谎、考试作弊、损坏公物时显得“聪明”,有“水平”,常常弄得老师啼笑皆非,下不了台。一些老师感叹:要是他们把这些心计用在学习上就好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体现在差生身上的这种高低“反差”现象呢?这当然可以从各个方面去解释。我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它涉及到差生的心理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龙超 《辅导员》2010,(3):23-23
生活中有些感觉虽然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其实可以用数学来描述、推测、证明的。这不,已经有人在论证“祸不单行”了……  相似文献   

7.
凌丽蓉 《湖南教育》2005,(16):30-31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向学生热情地传递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要求时,学生不仅毫无兴趣,而且还出现厌学甚至直接反对的抗拒行为。遇到这种情况,师生之间往往会造成需求与目标之间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作为教师,心中常常感到不平衡,会对学生讲这样的话:“我都是为你好!”你们要听话!”你怎么这样对待学习?”有的甚至还粗鲁些:“你这笨蛋!”而学生的回应常常是:“老师真啰嗦!”老师真凶!”真没意思!”讨厌!”不想见到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当然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老师与学生缺乏应有的沟通。一项研究表…  相似文献   

8.
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查理斯·狄更斯的短篇小说《穷人的专利权》选入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本,细读课文,有两个疑点: 一、“碰上时运不济,我的女儿夏洛蒂的孩子生病,或者祸不单行,两者俱来的模型也就只好搁在一旁,一连几个月也不会去碰它。”这“两者”指什么?“两者”的前边,“碰  相似文献   

9.
许多人之所以记忆力不佳,是由于对自己的记忆力缺乏自信。在面对一个要记的材料时,这些人常常想:“多难记啊!”“这么多,我能记住吗?”这种想法是提高记忆力的最大障碍。美国心理学家胡德华说:“凡是记忆力强的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记忆充满信心。”要想树立起这种信心就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经常在心中默念:“我一定能记住!”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位学生在抽烟,教师见了问“你这样做对吗?”他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对!吸烟有害健康,是违反《中学生守则)的.”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明知故犯”.  相似文献   

11.
对联故事     
王羲之的半截联东晋时,年节将至,大书法家王羲之挥豪写了一副门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不料儿子刚贴在门口,就让人悄悄揭走了。王羲之只好再写一联:“莺啼北里,燕语南邻。”谁想贴出不久,又被酷爱他手迹的人“盗走”。眼看就要过节了,家人很是焦急。王羲之略一沉思,笑着又写一联,然后叫儿子将对联拦腰剪开,各先贴上半截:“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下子没人“盗”了。初一黎明,王羲之亲手将两个后半截贴在下面,结果成了:“福  相似文献   

12.
让我最感动的,是全班三十几名学生,在毕业考试作文《离别母校的留念》中,大多写到了我,写到了我平时和他们一起游戏,写到了我单脚跳着给他们上课,写到了我“祸不单行”、“被美文倾倒”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在学习中都会为自己的“记不住”而烦恼。而人的记忆力的强或弱常常不取决于人们认为的脑子的好坏,而是取决于人的心理和记忆的方式。心理学认为,记忆力不好的人常常自我暗示,“我就是记不住”或“我的记忆力不好”。这种暗示只会使人的记忆力减弱。因为这种“暗示”会在人的心理上形成障碍,这种障碍将会阻止你去努力提高你的记忆力。  相似文献   

14.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性散文作品。文中出现四次“流泪”描写,字里行间洋溢着动人的亲子之情,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第一次流的是“悲哀之泪”。文章写道:“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当时,“我”的“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真可谓“祸不单行”。面对着颓败的  相似文献   

15.
她软软地靠在墙上,腿慢慢地向下弯下去,仿佛已经不足以支撑身躯。原来,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是恶心一个爱干净的男生!什么叫祸不单行?时光定格在周晓琴的十五岁,那段黑暗的日子,是祸不单行最好的解释:母亲与人私奔,她成为同学窃窃议论的笑柄:父亲借酒消愁,天天喝得烂醉,终于出车祸,  相似文献   

16.
异口同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Wave after wave Meaning:Hit one snag after another/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A run of bad luck Example:The work has been confronted with difficulties,wave after wave.Synonymy:Misfortunes seldom come singly.祸不单行Antonymy:It’S all plain sailing.一帆风顾Origin:“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姜夔·白石道人》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常听到教师或家长议论:某某爱好制作航空模型,某某喜欢语文。这种“爱好”与“喜欢”,在心理学中叫做兴趣。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个复杂的个性品质。它受一个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课上老师常常这样说:“大家站直了,不要猫腰!”这句话体现了一种语法现象,就是动物名词可以用作动词,其实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英语中。如:  相似文献   

19.
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遇到在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句型。这种句型与其他一些句型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在教学中常常为辨认一个句子是不是属于加“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句型而发生疑难。本文仅就中学语文教材中遇到的这种句型,谈谈它与其他相似句型的区别。 (一)加“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句型与加  相似文献   

20.
<正> 在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为之b”这样的结构形式,在多数情况下,这种结构中的“为”是动词,“之”是代词,“b”是“为”的宾语,多由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充当。最早研究这种结构的是近代语法学家马建忠,他在《马氏文通》的“指名代字二之三”一节中,认为:“‘之’在‘为’后面有偏次之解。”即:“之”相当于“其”,表领属关系,“为之b”是动宾结构。马建忠的这一观点,一直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