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开 《寻根》2011,(6):16-20
春秋末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中期的庄子是继老子而后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哲学思考构成了道家思想传统的主要部分。历史地看,道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在于:春秋未年、战国初期出现了一场极其深刻的政治社会的结构性变动,同时也酝酿了精神思想领域里的“哲学突破”。道家哲学正是这场“哲学突破”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 老子诞生于河南省周口市的鹿邑,是我国第一位哲学家、思想家,是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思想早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社会中,由于"独尊儒术",老子文化在很多时候是被冷落或忽略的,尤其在社会动荡之时,人们更无心情"无为而治",客观而言,老子的思想更多适合于繁盛之世。对老子文化研究掀起热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3.
仁爱是贯穿儒家学说思想的主线,自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系统的仁爱学说之后,仁爱观不断发生变化.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在孔子仁爱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他们的仁爱观既存在思想传承上的相通之处,又有着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正人们了解"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需要读史。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建议干部们读《史记》与《汉书》。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华的第一部通史。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他介绍父亲司马谈的《六家之要指》;"六家"即六个思想文化学派: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即道家)。司马谈受汉初"黄老之学"的影响,对道家的思想文化予以很高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道家思想史上,《淮南子》是一部"总覈万略,错综百氏""雄长千古"的"绝代奇书",为历代学者、文士所欣赏与称誉。《淮南子》的成书是以西汉淮南王刘安为领袖的"淮南学派"精心撰著的历史产物,是他们"论道""悟道""修道"的思想智慧结晶。与先秦时期《老子》、《庄子》相比,《淮南子》既有前者的哲思之魅,又有后者的文学之美,可谓是兼得二者之长而别具自身的汉代道家特色。  相似文献   

6.
试论庄子的价值哲学刘兴邦庄子的价值哲学是中国传统价值哲学中最具理论特色且影响深远的价值哲学形态。庄子在继承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既有别于老子,又有别于儒家的价值思想体系。"道"是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它是自然的本体,又是人格...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一脉的《老子》及由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其形成固然与殷周以来的文化传承密不可分,然而它更深远的社会历史文化渊源则与中国上古的华胥文化相关。老子及道家重"朴"的理想社会、"守柔""守雌"的人生态度以及对雌性文化的推崇等特征,无不与华胥文化有着渊源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正>“道家”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陈丞相世家》,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旨》首次将“道家”作为学派来论述,《汉书·艺文志》基于目录学家的立场沿用此含义,此后“道家”作为学派成为基本用法。但内容上以学派视角论述道家的文本在“道家”一词出现之前就已存在,例如《庄子·天下》就是最早对道家典型人物及其思想进行论述的文章。随着学术史的发展与完善,学术史文献论述道家的方法与内容不尽相同,道家的内涵与特色也有了区别。大一统的建立使得道家不得不在道势之间产生学术分歧,道家内涵因此在不同时期的学术文献中有所改变。本文就以《庄子·天下》、《论六家之要旨》和《汉书·艺文志·道家略》这三篇学术史上的重要文献所论道家之异同为例,以学术史的视角,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分析道家从先秦到两汉的发展与分化。  相似文献   

9.
王弼作为魏晋玄学创始人之一,以其特有的解构和思辨功夫沟通并调和儒道,在儒家圣人中注入道家自然的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哲学命题。诸如"以无为本"、"得意忘象"、"大音希声"的哲学命题后来被引申到美学领域,影响深远。本文尝试将王弼的玄学与美学思想做一番简要的剖析,借以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宗师。古代文献《庄子》、《史记》等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并且孔子誉老子为“龙”,老子比孔子为“凤”。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件事真实与否,历来争论不休,难有定论。我们姑且悬置这一聚讼纷坛的问题。我们感兴趣的是,在这里,龙、风究竟有何寓意。此外,神仙家附会说老子乘“青牛”出关,青牛又表达了神仙家的什么观念。我们尝试着对此进行一番文化解读。一、孔子誉老子为龙《史记·老子列传》说孔子问礼干老子,归去之后,谓弟子曰:“乌,吾知其能飞;鱼,否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  相似文献   

11.
扬雄与玄学     
魏晋玄学在理论形态和学术渊源上与两汉道家思想关系密切。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前修时贤多有论述。然其中的一个重要关捩问题,即两汉道家文化的关键人物扬雄及其太玄思想对于魏晋玄学文化生成的意义,似未见深入剖析。事实上,扬雄是两汉道家文化源流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上承贾、马、严遵,下启荆州学派,在哲学论点与思辨方式上为玄学导夫先路。他的太玄思想与玄学责无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魏晋玄学的思想方法之一是从理论上调和儒家与道家、自然与名教的关系。据《世说新语·文学》注引《文章叙录》曰:“自儒者论以老子非圣人…  相似文献   

12.
正熟悉白遇道其人,源自由陕西省文史研究馆、西北大学出版社组织的《关学文库》整理出版工作;而了解白遇道基本生平,则与读曹冷泉(1901—1980)所撰《陕西近代人物小志》有关。民国三十四年(1945),曹氏所推介的近代陕西名人,就包括了"清麓学派"创始人、三原贺瑞麟(号复斋,1824—1893)和"烟霞学派"创始人、咸阳刘光蕡(号古愚,1843—1903)等。刘古愚以陕甘味经书院为阵地,致力于洋务实业和维新教育,"独截众流应世运,巍然百代振儒风";而贺瑞麟以正谊书院为阵地,倾心于儒学教育和礼教推广,"复斋高节配前贤,笃守程朱壁垒坚";两人的共同选择在于都从事书院教育  相似文献   

13.
老庄同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们的社会政治观差异甚大。老子以积极的态度,对治国安邦提出了自己一整套主张,并希望在社会政治领域中得到实施。庄子因愤世而走向消极,对治世之道完全持否定态度。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是二人所处的社会政治地位不同,二是生活的时代环境有别。  相似文献   

14.
老子、庄子同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庄子思想多继承老子的哲学观念而来。历来研究多着眼于他们观点的相同之处,而注意二之间的相异则不足。作通过对《庄子》书中“道”论与多篇寓言的考论,认为庄子给老子之道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使“道”带上了明显的此岸性色彩,在悟道的途径上,丰富了道家学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与商丘     
郑清森 《寻根》2013,(4):26-30
孔子先祖为宋国人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学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学说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后中国几千余年的发展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道家思想对中国的文学艺术、道德、宗教、政治与科学技术等发展都产生过持久的积极影响。这说明,道家思想中可能包含着勃勃向上的教育理念。因此,从古老的道家哲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探讨一下大学之道,也许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无为”思想在先秦时期的道、儒、法家的思想体系中都有表达,但意义不尽相同。如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讲“其身正,不令而行”。由于孔子曾经向老子问礼,所以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大致相同。他们分别是道家、儒家学术规范化的开创者,道、儒思想被后世认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人世,那么他们的“无为”思想又有何差异?  相似文献   

18.
庄子时代,神仙思想已经孕育成型。庄子在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时,继承了老子首创的道家学说,也吸收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思想,并将二者结合了起来。“仙”与“道”的结缘,使道家学说和神仙思想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庄子才成为后世道家和道教共同尊崇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9.
儒家精神     
王中江 《寻根》2011,(6):4-10
有一个总括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和信仰的文化符号,叫做“三教九流”。“九流”是指先秦诸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和杂家等九种学派;“三教”是指儒教、道教和佛教三种教义和信仰。作为先秦诸子之一的儒家,汉代以后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获得了正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郑清森 《寻根》2012,(1):118-120
庄子,名周,为东周宋国蒙人,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庄子》一书,十余万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