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贺菁 《海外英语》2011,(9):356-357
流行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关注流行语,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关注。通过校园流行语的传播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集体的心理特征,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镜像。研究21世纪以来校园中经典流行语变迁现象,能看出流行语一种显现的社会文化现象,即流行语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心态的大众化及社会心理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2.
王雪 《华章》2011,(34)
校园流行语作为社会流行语的一个重要表征,集中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独特的社会文化心态.可以说,流行语的使用是许多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目前已成为当下大学生表达生活感受和自身需求的一种重要符号.  相似文献   

3.
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校园文化现象,反映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心理.通过对校园流行语的了解和探索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意识,又可以让我们知道产生这种思想意识的深层根源.校园是一个小社会,校园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找到新的突破口的同时,也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流行语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与社会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大学校园的流行语更是反映时下最新潮流的动态,并与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本文拟从近几年不断涌现的美国大学校园流行新词入手,研究美国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运用,以期对美国大学校园流行语做深入分析,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  相似文献   

5.
校园流行语在语词层面具有丰富多彩的创新之处。作为一种流行于学生中的时尚言语,其形成往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原因,我们研究校园流行语词语特征,旨在更深刻研究其对学生和校园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反射作用。对待校园流行语,我们应该坚持尊重与指导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校园流行语是社会语言中较为独特的词语现象,它携带语言和校园文化的双重身份活跃于校园语言的舞台,而且越来越受到关注。模因论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理论基础上的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出发,对校园流行语这一文化现象加以分析,带有强势模因的校园流行语言,其传播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如今的网络已无处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十分的方便。远隔重洋秒传信息已不是新鲜事,甚至借助"一小豆腐块"就能够交流思想,培养情感,增进友谊。网络语言也就在这样的沃土里不断地滋生,而且以风卷残云之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流行语属于汉语言文化,它可以作为与其他文化沟通的桥梁,可以使外国友人通过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更深入的了解中国。本课题联系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有关文化进化的理论——模因论,饶有兴致地对模因论视野下网络流行语进行研究,又对网络流行语英译十分的关注。不仅关心模因论视野下网流行语的传播,更对这些网络流行语以什么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更为重视。  相似文献   

8.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校园新词的产生和流行。粉丝、PK等新词随着超级女生的走红迅速在校园流行。五彩缤纷的校园流行语有吸收外来词、新造词、旧词变新词等多种来源和产生的途径。校园流行语不但可以丰富汉语词汇,同时,也是了解青少年思想动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贺萍 《文教资料》2007,(3):62-64
本文主要是对大学校园中存在着并不断变化着的流行语进行分析归纳,从其类型、特点及来源等多个方面说明校园流行语作为一个变化中的群体,对现代汉语词汇构成的影响,探讨其反映的大学生这一群体独有的社会文化心理,以更有效地促进校园流行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解读校园流行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流行语主要是由高中、大学校园的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创造、改造、使用和传播,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为流行的词语,它是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心态的具体体现,是青少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的分析,不仅有利于了解青少年学生的群体文化心理,同时也能透过校园这个小社会,折射出整个社会的语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工具,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校园流行语作为流行于校园的一种话语形式,也在经历着种种变化,因而语言变异随之产生。从模因论的视角,以校园流行语为研究语料,从语音、语义、词汇和句法四个层面探析校园流行语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2.
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它以鲜活的形式表达特殊的含义。流行语涉及当代社会重大的事件、现象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流行语时代性强、传播面广,反映着当代社会人们的文化心态。在校园中,也有一些流行语。我们研究校园流行语是想通过这种现象揭示校园里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心态。校园里的流行语有的是随新词汇出现而产生,有的是旧瓶装新酒,赋予旧语汇以新的含义,也有的是方言的借用和交融。例如:1.世界杯——厕所。厕所的缩写“WC”与世界杯“WorldCup”的开头字母相同,因此踢“世界杯”就是上厕所…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园流行语属于社会语言变异现象的一种,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状况,分析校园流行语的产生原因、社会价值及其不良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从而引导大学生创建健康文明的大学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4.
校园流行语是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现象,极富时代气息,它作为口语的一种形式,反映了中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心理面貌。流行语作为社会语言的一部分,其产生可以归于语言流变中的社会变异,其自身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除旧创新,丰富发展,中学生流行语的发展也显示这种趋势,它又客观体现了中学生勇于创新,思维活跃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展现,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折射反映,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民族高校大学生使用的流行语是民族高校大学生独特个性特征的体现,是多元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的反映,也是大学生社会文化心态的直接反映。流行语的内容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流行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性别和民族差异。影视文化是大学校园流行语传播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流行语作为"敏感神经",可以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文娱等的热门话题。虽然流行语广泛传播过后会逐渐冷却,被人们淡忘,甚至成为"死语",但流行语作为整体永远都不会消失,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社会事件的不断发生,流行语会层出不穷、推陈出新,对日本流行语作以分析,可对其文化、社会现状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晕"、"有没有搞错"、"OK"、"哇噻"、"随便"、"酷"、"囧"、"没劲"、"雷"等词语不时从学生嘴里冒出.现在的小学校园里,在上课以及课间嬉戏的时候,学生们的嘴上多了一些流行语. 流行语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传的语汇.它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流行语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它是社会多元文化的一种表现.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层出不穷.在多元文化交织、冲突的社会背景下,应以怎样的教学心态对待多元文化呢?  相似文献   

18.
沈秀丽 《现代语文》2007,(5):115-115
一如果说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那么语言中的流行语则是观察社会的"晴雨表",是包罗人世百态的万花筒。作为语言中最活跃因素的流行语,总是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着人类社会的文化镜像。  相似文献   

19.
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前的大学校园生活,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拥有的特殊校园文化。必须科学地看待校园流行语,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乡镇校园这个独特的环境中,自然会出现不少具有校园特色、反映青少年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流行语.这些校园流行语极富时代气息,客观而深刻地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学生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