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孝勤 《甘肃教育》2014,(23):114-114
正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启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精神振奋、思想集中,能够把教材中作者没有表达出来的深刻内涵挖掘出来,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案例运用到实际学习与生活中。那么,怎样才能把历史活动课教"活"呢?一、吃透教材,正确认识历史活动课的地位和作用历史活动课是历史课教育的延伸、拓展和深化,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增强学生的主体学习能  相似文献   

2.
王本建 《小学生》2012,(12):94-94
一、正确的认识1.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统一的。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常规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活"的内涵教师也要有正确的的认识,"活"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它不是指"乱哄哄",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指在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3.
赵燕 《快乐阅读》2013,(6):121-122
作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极为丰富,主要包括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以及社会即学校三个方面的思想。总得来说就是老师要让自己的教育"活"起来。其后他又将生活教育理论的特点归结成为了世界的、生活的、前进的、行动的等几个方面。生活教育的理论对于目前我们国家的幼儿教育来说,我感觉尤为重要,对我们幼儿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我针对幼儿教育中的具体情况来粗浅地谈谈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融入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结合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的“活学校”的教育思想,对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系统阐述,在当今教育中仍有其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管理思维都赋予了新的内涵,对一系列的教育热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学校在运用“活学校”的理念,办好“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新路子,创新新方法,提炼新亮点。  相似文献   

5.
"数学世界"是多姿多彩、津津有味的,走进生活,以趣生情;情感互动,以情传情;实践探究,明理动情;审美教育,以美育情,进而让数学教学、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贴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6.
正新《数学课程标准》在过程性目标中要求学生"经历"特定的数学活动,"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探索"一定的数学规律,这正是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必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一要求。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如何把握学生这一天性,把无心的"动"变成有心的"活",就需要我们教师扮演好数学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及合作者的多重角色,给学生提供"活"的机会。一、融生活——诱学生心"活"起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教育心理学家马卡连柯曾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被誉为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家、实践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被我们倡导和学习。其中"活的教育"———旨在"用活的教师教活的学生、拿活的教材教活的学生、活选教法教活的学生;活设情景教活的学生"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更明确地推行和实施新课改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小学数学课,只要教师掌握方法与技巧,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教师就会很轻松,学生就会很快乐。小学数学教学要紧贴生活,创设生活化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强烈兴趣。无论是多彩的数学活动还是有趣的教学环节,都是引导学生畅游数学的广袤海洋,探索数学世界无尽奥秘的灯塔。要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就得让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一、把生活带进数学课堂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氛围浓的气场。在扑面而来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让课堂鲜活高效,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去品味知识,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是每一个教育者共同的追求。本文通过深挖"活学课堂"的内涵,探究"挑战性学习主题"的特性,并以"挑战性学习主题"为抓手,在学校范围内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使学校课堂教学呈现"活"的状态,达到"活的教"和"活的学",以使学校教学水平提升一个层次,同时构建校本的"活学课堂"。  相似文献   

10.
王璋贵 《教育》2012,(27):39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该课程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教科书的编写把学生当作主角,设计了一系列学生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烦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让课堂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在课堂中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有着近百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系南通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行教学改革,将构建"活"的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活"的课堂的根本特点是"活","活"的含义主要包括灵活、活跃、鲜活等,它意味着课堂形式是变动生长的。具体表现在:教师引导灵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鲜活、灵动;课堂问题来自直接或间接的生活,师生通过解决问题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王玉 《教师》2014,(25):109-109
正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面对着"活"的人、"活"的事、"活"的物,要想更好地发挥英语的语言功用,就要求学生活学英语、学活英语、学英语活,而这一切又要求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以陶行知先生"活"的思想为指导,给学生活的英语课堂。下面本文就围绕陶行知先生"活"的思想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做几点阐述:  相似文献   

13.
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活"是教育活动的灵魂,"动"是教育活动的个性。本文从内容、形式、教法、学法、评价五方面介绍了活动课程"活"的内涵,用例子阐述了"动"的含义,并对"活"与"动"的配合进行了分析,提出只有"活"与"动"有机结合,两者相互映衬,幼儿园活动课程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的"活教",就是要把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教活"是教学的目标。"活教"则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只要教师活教、教活,学生活学、活用,语文课堂才能高效化、优质化。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化不应写在纸上,也不应放在储藏室里,更不应只存在于记忆深处,我们要让文化"活"起来,活在人们心间,活在亿万中华儿女的血液里,散发永久魅力。那么,如何让文化"活"起来呢?我曾执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课,现以此为例进行阐述。一、基于生活情境,文化"活"在生活点滴[课堂片段1]课前,我走到教室门口时,突然下起鹅毛大雪,学生都被下雪吸引过去,兴奋着,叫喊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活动课具有拓展性、延伸性等特征,实践性、探究性都很强,担负着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的任务,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在设计语文活动课时,要特别注重其开放的作用,要让活动课真正地"活"起来。一、活动内容要"活",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有时候活动课的主题是确定的,但活动内容必须要"活"。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生活环境和经历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活动课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内容过易,看似热闹,其实学生的思维活动少;内容过难,超越学生认知水平,只会让大多数学生知难而退,同样难以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7.
活动课是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的一门新课程。它是为了弥补学科课程脱离生活实际之不足,让学生自主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从活生生的实践中获取活知识、产生活思想、培养活动能力,实现素质教育合格加特长的育人目标。因此,用传统的学科模式指导活动课教学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必须针对活动课“活”与“动”的课型特点,让  相似文献   

18.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活的教育,更是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现象"、"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要用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显而易见,唯有活的教师才有活的教学,唯有活的课堂才有活的学生,唯有活的环境才有活的启示,唯有活的实践才有活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阮水芬 《班主任》2002,(1):24-25
心理活动课,要既"活"又"动"."活"即教学内容活、时间安排活、目的要求活、教学方式活.也就是说,要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选择教材,安排教学时间、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活动方式等."动"即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动全身、动感情.为了带动学生,教师必须先"动",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健康、愉悦的情感和志趣.心理活动课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在活动中完善学生人格.  相似文献   

20.
<正>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发展着的活的系统。如何运用合乎语言的性质、合乎人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外语课堂"活起来",是外语教育工作者理应探讨的问题。一、师本化教材,使教学内容活起来面对英语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式为了使英语教育与国际接轨,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来来、面向现代化,从而树立与时惧进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寻求最佳方法。现行的英语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