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2008年开始,江苏高考语文的考点增加了一项内容: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必考的篇目有:《三国演义》《红楼梦》等10篇。其考查的范围一为考查名著的主要内容,二为考查名著的艺术特色。考查题型主要分为四大类。但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高中语文的名著阅读教学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妥之处,所以笔者通过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谈加强名著阅读教学的对策。一、近几年苏教版高考文科附加名著考查的方向分析1.考查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赵仲春 《新高考》2009,(3):22-23
2008年,名著名篇的阅读考查首次出现在江苏省的高考试卷中。因为是初次亮相,所以不为难考生,两道简答题还是比较浅易的,稍微接触过《呐喊》与《红楼梦》的考生都能作答。而2009年高考名著名篇简答题的考查可能会考得更细致、更灵活,必将稳  相似文献   

3.
金修传 《新高考》2008,(4):16-17
200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将"名著名篇阅读"定位在理解能力层级,这就意味着名著名篇的阅读以识记理解性阅读为主,借鉴2007年福建省高考名著名篇阅读考查经验,结合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典型题示例",2008年江苏高考名著名篇阅读题将会有以下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4.
<正>文学名著列入高考考查范围已经十多年了,怎样让考生充满自信地迎接高考,教师怎样加以指导,需要文科教师共同探索,尽可能让学生少走弯路。我们先要明白高考考查名著现状。文学名著列入高考考查范围已经十多年了,一般考查十部名著,涉及短、中、长篇三类,其中篇目大多数不变,仅少部分微调,有些篇目一直存在,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皇皇巨著,研究学者穷其一生仅是走前人的老路,当已被课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的高中生们面对它们时,要掌握到哪一步  相似文献   

5.
2014年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了11部古今中外的名著阅读和考查要求。名著阅读是文科语文加试考查的重要部分,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水平、深入领悟名著内容的能力。重视名著阅读是应对高考必须进行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阅读名著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思维得到锻炼,进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经常出现关于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中有关内容的试题.2017年数学高考大纲中明确指出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考查要求,所以在高考备考中一定要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特别是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下面举例说明,供参考.1渗透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  相似文献   

7.
翁丽雯 《考试周刊》2011,(88):40-40
名著阅读作为高考的一项考查内容出现在高考试卷中,有人说它加重了名著阅读的功利化,是快餐文化的有力推手;也有人说这是让现代人回归名著的一大契机。 “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的新增栏目和重要栏目,与“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并列而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一部经典名著,历来为人们所喜欢,百读不厌。再加上近年来高考、中考增加了对名著的考查,阅读《水浒传》就更有实用价值了。对于一部《水浒传》,我们了解多少呢?理解多深呢?客观地说,虽然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在2007年将名著的考查正式列入高考范围,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名著已经成为高中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攻克的壁垒。  相似文献   

10.
《语文知识》2014年第9期刊登了苏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俊清老师的文章《贴地而行还是飞天而舞——高考名著考查的回望和前瞻》,对于承担文科班语文教学任务的我们来说,着实受益匪浅。高老师的文章对福建和江苏两省的历年高考名著考查题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和分析,材料丰富,剖析精到,既依据两省考试说明的要求解读各自命题的优劣,同时立足于名著高考的考查实际。针对江苏高考而言,尤其关注到高三师生巨大的应试压力,可谓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中考,对名著阅读的考查,一改以往侧重以填空题进行考查的形式,出现了许多新颖别致的题型,而且涉及的面有了明显的拓展,考查的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更多地考查了学生对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这也给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要从初一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广泛深入地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备考练习】1.名著点评。(1)《水浒传》中,同样是杀了人,为什么鲁智深杀了镇关西,一走了之,而武松杀了西门庆、潘金莲后却要投案自首?请结合两人的思想性格、经历等方面,谈谈你的理解。(100字左右)(2)请结合《鲁滨逊…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7-9年级的学生要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列出了学生必读的中外名著目录。在总目标中也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因此,近两年对中外名著的考查屡见不鲜,考查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选择题,有填空题,有语言表述题,也有作文题,但巧借对联考名著是今年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又一亮点。下面就2004年一些省市的中考题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课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7—9年级的学生要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列出了学生必读的中外名著目录。在总目标中也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因此,近两年对中外名著的考查屡见不鲜,考查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选择题,有填空题,有语言表述题,也有作文题,但巧借对联考名著是今年中考语文试题中又一亮点。下面就2004年一些省市中考题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7-9年级学生必须读完《汤姆&#183;索亚历险记》等10部中外名著。 因此,中考中名著的考查,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下面我就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名著考题的分析,看09年名著考查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怎样指导读名著及中学生怎么读名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华读书报》第337期(2001年2月7日)报道:2000年重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详细开列了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多数教育工作者对此持肯定和赞赏态度。然而,不少中学生反映名著太厚,内容太深,时间太紧,很难读完且收获不大。一些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也对学生要读哪些名著和怎么读的问题提出了不同见解。 中学生应该读哪些名著,新大纲颁布后,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林  相似文献   

16.
名著的语文教育价值和人格陶冶功能世所公认,多地高考试卷引入名著考查题也就顺理成章.福建、江苏自2007年、2008年在高考命题中设置名著考查题,迄今分别已坚持8年和7年,且考试目标、考查内容、考题类型渐趋稳定,特色各异,但各自都有着相当的代表性.2014年高考题新鲜出炉,较之往年,名著考查有何新动向?这些新动向是否应该成为名著考查的大方向?名著考查的所能、所求、所忌各是什么?笔者主要通过对福建、江苏两省历年高考名著题的梳理、解析,试图勾勒高考名著考查两种截然不同的走向,并探求其各自存在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进而审视2014年高考名著考查命题的得失,以期对高考名著考查的优化有所前瞻.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进实施,语文学科愈来愈重视学生的文化积淀和文化修养,学生对名著的了解和熟悉程度成为考查的一个方面,考查形式五彩缤纷。下面就今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的名著考查题型作一分析。一、填空式例题:名著知识填空。(2分)①《威尼斯商人》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的著名喜剧,剧中人物是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典型的“吝啬鬼”形象。②“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2005年山东临沂课改区中考试题)解析:名著知识填空是中考试卷中的传统考查方法,只要对大纲推荐阅…  相似文献   

18.
江苏高考自2008年改革以来,文科语文新增了附加题,其中名著阅读题占15分,至今已经有六年时间,题型和考查的规律已趋于成熟。本文立足学生阅读现状和对六年考试规律的摸索情况,分析江苏省高考名著附加题的考查特点和规律,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名著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7-9年级的学生要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列出了学生必读的中外名著目录。在总目标中也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因此,中外名著走进中考已经成为许多省市中考语文试题的显著特色之一。2004年中考对名著的考查在以往的基础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20.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犹如打开一扇窗,从中可以窥见世事万象,人生百态;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新课标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化标准,新教材中也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关于名著阅读的考查也成了高考的重要内容,名著阅读已逐渐成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但由于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学生要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拿出大量时间读所有原著,恐怕已不现实。合理安排,精心指导,已成为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