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柏海山 《今日教育》2009,(11):58-58
我能够认识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够期望什么?人是什么?这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一生孜孜以求并力图给人类解答的几个问题。那么,置身于教育中的我们是否应该自觉地进行一番理性的哲学拷问:教育是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教育是为社会服务,也是为人服务,但归根结底是为  相似文献   

2.
费尔巴哈哲学是否包括在德国古典哲学之中?这个问题在哲学史界似乎早有定论。国内外的一些哲学史书籍,都把费尔巴哈哲学包括在德国古典哲学之中。在一九七八年全国西方哲学史讨论会上,曾有同志对此提  相似文献   

3.
古典的悼念     
沈园,作为一隅古典的遗存,你终究没能成就一段情缘,身在一对恋人厮守的圣地,穿越年轮轻吟古典的词句,等待见证一出况世悲缘。 我的等待在一个叫做“宿命”的轮回中被迫停止,后来者的目光在江南的烟雨里游离,辨不出你离去的方向。 那是一个不可一世的时代,谁能掩埋一股笃信命运的潮流? 我岂能只身行走在宋朝的思维里?宋朝的春雨粒粒如帘,在一页泛黄的书笺上,是否残留着谁当年的泪痕? 沈园。词人。沉默。  相似文献   

4.
敬畏自然     
当你徜徉在古典诗词的美妙意境中,是否被那自然神奇的景象深深折服?“道狭草木长,晞露沾我衣”,你是否感觉到了草尖露珠的沁凉和青草的香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是否看到了翠绿的山峦清澈的天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你是否听见那灵动的清泉伴着花草的浅吟低唱?  相似文献   

5.
索列尔的序言并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本来观点.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人是与历史事件进程紧密相关并参与其中的.整个社会主义的实践问题在索列尔看来或许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第一,无产阶级对自己作为一个阶级的存在是否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第二,无产阶级自己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来参加反抗其他阶级的斗争?第三,无产阶级是否将要推翻资本主义的组织结构,连同它的全部的传统思想体系?其实,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传播现在还远赶不上社会达尔文主义,但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却能让我们中的部分人写出关于历史的更加令人信服的著作,远比那些仅仅在哲学和古典学问的帮助下运用他们的技巧的文学家更加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6.
2002年全高考诗词鉴赏中给出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求学生回答“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这个试题的设计,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古典诗词中用典技艺的鉴赏,学生是否理解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是关系到这道试题答案正确与否的关键。用典,即在诗词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人讲究用典,这既可以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进而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考生要正确…  相似文献   

7.
亢小峰 《教育》2011,(28):31
私塾教育在公共教育面前,是否能占水一方?是否能补充公共教育的不足,是否能在主张个性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走越远?并与之和谐相处?这些思考不论是私塾里的"先生"还是孩子们的家长都得面对。在鼓励多元化、均衡化、尊重个性、注重发展以及鼓励各种形式办教育的环境下,  相似文献   

8.
1“主题”之前先有学生。主题设计要重视那些来自学生的课题,要以学生为“主题”展开学习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2"考虑“主题”对学生的价值。以“问题”的方式思考主题的价值“:主题”是否基于学生已具有的知识及能力(或旧有的经验)?是否能帮助学生更加了解他们所居住的世界?是否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是否能让学生了解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实践活动的价值?是否能提供学生表现想法的机会?是否能鼓励学生积极在校外寻找资源?是否能促进学生与家长间的沟通?3“#主题”从学生角度考虑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注意学生生…  相似文献   

9.
美术课学生得到了什么?能画一些简单的 花草、鸟兽、人物、建筑?能认识大卫、蒙娜丽莎?能知道梵高的向日葵和达芬奇的鸡蛋?假设这些都能达到,我们的美术课是否就算成功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使学生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得美的感受,具体而言,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如下操作: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惯性系中,功、能计算值是否相同,功、能关系是否都成立?给定的质点组在这一惯性系中机械能守恒,在另一惯性系中是否也必定守恒?这些基本问题很有必要把它弄清楚.  相似文献   

11.
正文言文怎么教?见仁见智。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得弄明白为什么要教文言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这样定位文言文教学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针对这样的目标定位(《新课标》在表述方面是否有问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08,(8):18-21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父母工作忙碌而没能给你买早餐时,你是否能毫无怨言地自己解决?同学不小心弄脏你心爱的衣服时,你是否能大度地说没关系?在拥挤的街上,陌生人踩到你的新鞋时,你是否能报以宽容的一笑?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歌是我国灿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之称。此外还有先秦的《诗经》、汉代的赋、古风等。阅读古典诗歌,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增加文采。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了古诗鉴赏的内容。《考试说明》对鉴赏古典诗歌的要求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从题型看,2002年以前为客观题,2002年开始为主观题。做这样的改动,更能考查出考生的鉴赏能力。鉴赏古典诗歌,主要理解三个问题: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写这些内容?怎样写?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  相似文献   

14.
独立学院的产生和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变功不可没,但是它所带来的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机会的增加,是否能促进高等教育收益在不同层次人群中更趋均衡的分配?是否能形成高等教育多层次、多形式发展?是否能体现我国教育政策中关于教育公平的这一理论诉求?现实中关于这类问题的考察和思考,对我国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更趋公平,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语文新教科书中,古典诗词的分量增加了,可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没有被选入教科书,这些古典诗词都值得同学们细细品味。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古典诗词不仅能净化心灵,还能获得美的享受,更能启迪智慧,开启写作之门。通过诵读古典诗词,同学们可以获取哪些写作知识呢?一、明确真情是文章的生命真情是诗词的生命,是写好诗词的第一要素。正是因为融入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才使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引起人们对团圆的渴望;正是因为融入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才使岳飞的《满江红》中那精忠报国的语句成为千古绝唱;正是因…  相似文献   

16.
一棵小草浸润了晨露,就能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一滴水有了大海的涵养,生命就会得到永恒;一篇文章有了丰厚的底蕴,才更能打动人心。你是否也曾遭遇过提笔却写不出、有口却不能言的尴尬?是否曾在遇到那些胸怀锦绣、口吐珠玑、下笔成文的人时自惭形秽?是否曾因为脑中空空、口中讷讷而渐生苦恼?  相似文献   

17.
晓君 《初中生必读》2008,(Z1):77-78
古典诗文蕴藏着深厚的情感资源与文化底蕴,作文时若能巧妙运用,语言必定会散发出浓浓的书卷味与文化气息。如何才能让古典诗文为文章增光添彩呢?一、引诗词亮化语言。精美的古诗,是前人心血的结晶。直接引用诗  相似文献   

18.
用"是"或"否"回答下列问题:1你是否在做事的同时,能听到周围的人在谈论什么?2你的朋友和熟人是否经常捉弄你?3你是否经常由于粗心大意而失算?4当你穿过马路时是否仔细观察四周?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一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幼儿缺乏从新的角度探索、思考和讨论的欲望和激情,缺乏敏感、好奇、好思和质疑的创造性品质。对此,我们应该反思:提供给幼儿的材料是否适宜?是否考虑到了层次性?所提出的探索要求是否恰当?是否能激发幼儿的想像和思维?平时是否忽视了幼儿创造性品质的培养?在这一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组织的教育活动更有利于幼儿主动、  相似文献   

20.
一堂美术课要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目前美术课堂教学中哪些现象值得探讨?如在备课时,教师是否能把握好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知识容量与教学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性?在课堂上,教师是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课堂设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