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印第安女苦役"形象作为近代西方文化与印第安文化相互碰撞的产物,成为欧洲启蒙思想家论述美洲退化问题的主要论据。而美国政治思想家托马斯·杰斐逊则认为印第安人与欧洲人在体质和心智方面并不存在差异,性别压迫的现象广泛存在于野蛮社会之中,强调唯有在文明社会,所有社会成员的权益才能获得真正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杰斐逊构建起印第安社会野蛮的言论,积极推行印第安人"开化"政策。在19世纪以来美国白人与印第安人矛盾不断激化,以及印第安社会对同化政策持续抵制的特殊历史语境之下,美国白人开始广泛渲染印第安人在体质和心智方面的先天缺陷,将其比作不可救药的低劣种族。至此,杰斐逊基于人类种族间体质和心智平等而构建出的印第安社会野蛮的言论,演化为印第安人体质和心智具有先天缺陷的印第安人种族低劣论,成为白人屠杀和掠夺印第安人的法理基础,对近代美国社会中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群体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们通常认为,人类文明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进程,因而现代人是文明人,原始人则是野蛮人。这种认识对于物质文明来说,更准确一些。对于精神文明来说,原始人由于孱弱而懂得敬畏,现代人由于强大而充满狂妄,当文明的西欧人与印第安土著部落相遇时,所谓的"文明"戗害了所谓的"野蛮"。文明的真谛应是敬畏与悲悯的统一,因此,现代文明相对于原始文明,更大程度上是认识领域的拓展。从文明的本质来看,原始先民大有让现代人所汗颜之处。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论述了美国早期文学家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的成名之作《拓荒者》中的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库柏主要通过文明开化与原始野蛮、环境保护与环境破坏、法律至上与藐视法律这三方面来展示这种冲突,从而把美国边疆社会所经历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文明作为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方而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宜于人类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人的世界”,另一方面由于受狭隘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使,对自然界实施了野蛮的榨取行为,破坏了人与自然界和谐、协调的关系。人类要真正求得良性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活动唯一正确的选择。可持续发展观警示人们,必须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环境权利与环境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保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骑马出走的女人》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劳伦斯对“他者”文明—原始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它讲述了一个厌倦西方文明的白人女性骑马出走,投奔印第安人并甘愿献身于印第安神明的冒险历程。整个故事看似荒诞,然而实际上却承载了劳伦斯拯救人类文明之理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史前文明和史前文化研究 1.1“文明”是一个与“文化”相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名词。“文化”指的是人同自然相适合的方式,“文明”指的是这些方式的成果表现;文化的发展体现为人类生存方式的转换,文明的发展则体现为其成果的积累。因此,文明通常被看作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摩尔根—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学说中,“文明”代表了继“蒙昧”、“野蛮”之后的一个社会发展时期,以文字的使用为其标志。按照这一看法,史学界通常用“文明”指称由氏族解体而进入国家组织的  相似文献   

7.
在拉丁语中,“Civilis”(文明)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作为一定社会成员的公民所持有的素质和修养;二是指对公民有益的教育和影响。在西方,英国启蒙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写的《利维坦》一书,首先提出了“文明社会”的概念。他当时所说的“文明社会”,是指与战争状态相对立的和平状态。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把文明视为民主、自由和平等,与君主专制、等级特权对立起来。摩尔根的社会发展学说则将史前社会分为“蒙昧”、“野蛮”两个时期,与“文明”时期合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时期。人类从蒙昧、野蛮时期通过各种…  相似文献   

8.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修道院 ,作为“黑暗时代”里的文明使者 ,僧侣们以其宗教献身精神和榜样的力量 ,引导蛮族日尔曼人皈依了基督教 ,从而使其步入文明世界的殿堂 ;修道院也是西欧野蛮世界里农业文明的拓荒者 ,它们的默默劳作 ,使凋敝的社会经济得以恢复 ;同时它们还是战乱世界中的避风港 ,欧洲历史与文化的延续者、救护者 ,西欧的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它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其内涵主要是指人类在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它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文明新形态,必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明”和“野蛮”总是站在pk的擂台上,互相抗衡。人类早巳步入文明的时代,如果说“文明”是种必然,那么“野蛮”就是偶然的集体挑衅。从某些方面来讲,这种挑衅其实也是对文明世界的一种文化补偿。  相似文献   

11.
<正>两千年前,当世界上不少民族还处于野蛮的蒙昧状态时,作为人类“早熟儿童”的希腊人,就已经跨进了文明的门槛。理性之光烛照西天,希腊文学的领地上,出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萨福等“日神型”作家。他们稳重、体面,祟尚和谐与自控。“没有粗野的激情,而有智慧的静穆,洞察入微,讲究理性,追求和谐均匀,用哲学的冷静来摆脱感性的剧烈”,具有鲜明的理性精神。但是,这毕竟只是人类的童年时代,与生俱来的原始生命冲动与鲜活的生命激情,正以猛烈的势头在鼓荡着人们的心胸。于是,从奥林匹斯山诸神的恣情纵欲,到高加索山盗火者的狂热殉道;从阿喀琉斯为红颜的冲冠之怒,到美狄亚杀  相似文献   

12.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曾经一度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争论,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基于一种狭隘的政治视角,对"文明"的片面理解.对"文明"本身的思考显示出文明的普世性.文明是冲突还是和谐,取决于人而不是文明本身.冲突实际上是用文明伪装起来的野蛮,和谐才是真正的文明.  相似文献   

13.
贾冬玲  程金柏 《中学文科》2005,(1):46-49,91
识记:1.在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2.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3.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理解:1.简述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阶级和尉家的过程。2.描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活动:采用多种手段获取图文资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古代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凭借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随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由被动接受、初步探索、过度征服到和谐共处,人类文明大体上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迈入了生态文明阶段。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是人类应对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可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生态文明教育责无旁贷地要肩负起发展人类生态文明意识的重任;学科教学更应主动承载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转化,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关注生命的自然学科.更具有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独特优势,必然需要在这场绿色文明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产生于我国上古社会时期、以人的道德行为规范为核心的道德文化,按照我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命名惯例,因其缔造者为帝舜,而被史学家、文化学家、社会学家们冠名为“舜文化”。近年来通过对“舜文化”的研究,不仅对我国道德文化进行了正本清源的梳理,而且还澄清了历史上习惯把孔子作为“道德文化”创始人的误解,正确理解了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也”的真实含义。 舜文化产生于距今四千多年前的上古社会原始氏族部落联盟晚期(又称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或原始农村公社时期),依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它是在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的进程中,纯朴无华…  相似文献   

16.
文明是决定和影响人类活动的长期的基本因素。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各种文明观的讨论逐渐演化成文明学的各种派系。当前主要有三种文明观:文明冲突论、文明对话论、文明交往论。在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实践中应承认并维护文明的多样性。文明发展的趋势是文明和谐和文明相处。人类真正的危险在于各个民族、国家间文明的互不相融,以及由此导致的误解、紧张、冲突乃至战争。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持续发展有赖于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文明的对话、沟通和理解,有赖于文明间的和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汪卉 《考试周刊》2007,(48):92-94
《彩票》是雪莉·杰克逊的一部颇具争议的短篇小说。它描述了一个现代村落里,看似和谐快乐的人们却以彩票的形式举行野蛮的祭祀活动,把人做为祭祀品以换取村镇繁荣,反映了人类在虚假的善和文明的表面下,掩藏着邪恶和野蛮的本性,从而建构了人性善与恶、文明与野蛮的二元对立。然而,作者在宣扬人性恶的同时,在文本中也不自觉地流露出人性善的一面,这种自相矛盾解构了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珍珠》在讲述印第安人生存斗争的故事中,再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印第安文化,传播印第安人尊重大地的深层道德,为今天工业化社会缓和文明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提供了借鉴,促使人们深刻思考人在自然界的位置,建立人类与自然界的新型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印第安裔作家莱斯利·马蒙·希尔科的小说《典仪》描述了混血印第安人被边缘化的困境。本文通过分析为治愈小说主人公塔尤而举行的一系列的典仪,来证实印第安传统典仪是与病魔及死神斗争的必要武器,是治疗疾病的有效途径,是回归印第安文化身份、摆脱文化边缘人困境的关键。依靠典仪,印第安人能够对抗西方文明的侵蚀、治疗肉体折磨和精神创伤,恢复宇宙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陈晶 《文学教育(上)》2008,(13):142-143
列宁说:“恐惧创造了神。”“野蛮人由于没有力量同大自然搏斗,而产生了对上帝、魔鬼、奇迹等的信仰。”在史前状态下,人类能够真正认识和把握的已知世界是非常有限的。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之外是一个无限的未知世界,例如,美洲印第安人把自己不认识或不懂的东西都看作神灵,这便是神话及其神秘性的真正根源。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人类就在不停地寻求解答地球和自身来源之谜的钥匙,原始人努力的结果便是神话。神话虽然不是文明社会中自觉意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