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产业集群化发展、相互渗透发展以及产业持续发展背景下,基于对集群式供应链与战略联盟共性和差异性分析,提出一种新型的网络化战略合作组织即集群式供应链战略联盟,分析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并提出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国内各个产业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药材产业也不例外,作为我国最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类商品之一的中药材产业,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具有先天优势。亳州作为全国著名的"华佗故里,药材之乡",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18,(2):20-23
全方位剖析了亳州中药集群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从中药材种植面积、产业集群规模、中药商贸流通体系及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总结已取得的成绩,指出亳州市中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创新能力不足、集约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配套服务严重滞后等问题,分析了亳州市中药产业集群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品牌、创新、服务平台等升级要素,认为亳州市中药产业集群应以生产加工型企业为主导、"中药+养生+旅游"有机融合、内引和外联相结合为方向,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交易创新的发展道路,并提出提升中药材种植水平、完善中药产业物流体系、延伸中药产业价值链、打造中药产业质量诚信体系、建立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亳州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产品种类多,其中药材交易市场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知名度.而且中药材产业链长,就业面广,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已被当地列为支柱产业之一.文章首先考察亳州中药材分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提升中药材产品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实训基地如何适应产业集群的发展,高职毕业生与产业集群企业所需人才如何才能实行有效对接?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特点及集群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的三种国内模式和国外的德国、澳大利亚模式,提出了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建设的构想,阐述了区域集群式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的内涵、动因及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是世界范围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创新则是企业集群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支撑。本文首先剖析了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的理论内涵;其次,从四个方面研究了集群式创新的驱动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的若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模块化的制造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多样性。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演进是在国际分工的背景下进行的。随着模块化的发展,国际分工也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模块化产业集群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它大体分为三种演进路径:集权型、核心企业协调型、网络组织型。模块化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其竞争优势有四个方面:第一,从竞争关系来看,模块化产业集群改变了企业间的竞争机制,整个供应链中形成一种竞合关系,这种竞合关系反过来也可以优化整个模块的供应链系统。第二,从交易费用来看,模块化产业集群可以降低资产专用性风险;降低交易的协调成本,提高交易频率。第三,从创新效用来看,模块化产业集群可以实现效率和创新的有效统一。在模块化产业集群中,各子模块之间展开"背对背"竞争,模块的供应商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模块化产业集群中,各子模块之间同时平行开展工作也有利于创新。第四,从抗风险能力来看,一方面模块化产业集群是一个开放的、自发的系统,它可以自我调节、自发进化,因此它可以应对内生风险;另一方面模块化产业集群也可以提升产业抗周期性风险的能力,化解因产业衰退而带来的结构性风险,从而可以提升集群的抗外生风险能力。模块化产业集群所特有的竞争优势,使得集群内部成员可以共享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8.
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推动我国的产业优化升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因此,实现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创新模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考察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创新模式,提出了产业集群视角下,通过集群内部企业的横向联合形成集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其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行业协会建成稳定的协作关系,构建一个联动创新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实现集群视角下产业技术的动态创新和优化。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集群发展是世界范围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创新则是中小企业集群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支撑。在对集群与创新关系相关研究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小企业集群式创新的理论内涵,研究了集群与技术创新的正相关性与负相关性,提出了降低和避免企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负相关效应,以及促进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总结以往县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基础上,描述了亳州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对相关产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亳州三县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各产业间互相推动的紧密联系,从四化协调、同步发展的视角,提出建议以推动亳州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指出外向型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存在渗透型、交叉型和重组型三种模式,两者融合发展时在企业家重视程度、运营模式、集群技术、供应链企业协作等方面存在困境,最后从开展企业家跨境电商培训、转变出口模式、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集群技术、提升集群供应链企业协作能力四个角度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南阳玉雕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阳市玉雕加工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改革开放后,通过工艺和管理的不断创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对地方经济贡献明显.未来应该通过建设完整的原料供应链、重点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创新工艺理念、做好人才培养与储备、建设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等措施,使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集群供应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集群供应链的各个成员企业的异构信息系统之间出现了"信息孤岛",成为集群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共享的瓶颈,影响着集群供应链的分工协作和市场能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集群供应链信息集成的原因,提出了集群供应链信息集成的概念;然后阐述了集群供应链信息集成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技术,提出了基于Web服务的集群供应链信息集成框架;最后以陕西输变电集群供应链信息集成实例说明了信息集成的具体实现过程。通过Web服务,在集群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信息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实现了跨企业、跨供应链间的应用集成。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是一种以经济分工理论为基础,充分发挥当地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依次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西藏已经具备参与经济分工的基本条件,认为西藏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发展各种产业集群,如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农牧产品产业集群、手工业文化产品产业集群、生态旅游产业集群、贸易服务产业集群,最后,指出西藏在参与经济分工建立产业集群应处理好的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产业集群多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按照链间创新技术信息是否溢出及是否进行技术创新合作两个条件,将产业集群多供应链系统市场状态分为四种情况,采用博弈理论分别对这四种情况进行分析。以技术创新投入与产量作为决策变量,推导出不同情形下各供应链间利润函数,并得出四种不同博弈情形下各供应链的技术创新投入、产量选择以及利润表现,以期为各市场主体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下,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和先进技术的有力支持,现代物流的作用还未很好地发挥出来。本文把以物流集成化为核心的时基竞争战略引入到集群式供应链物流网络结构的设计与构建之中,以解决集群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实际问题。以企业物流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的15个重要属性的权重决策分析作为实证研究基础,来验证改进的模糊数学及AHP分析法在实际的多属性决策分析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产业集群理论是近年来各国经济学家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从产业集群的内涵、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论述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的促进作用,并就此对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槐林渔具产业集群位于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经济区域内,渔网制造业较发达,初步形成了“槐林渔网”的集聚品牌效应,在安徽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但诸如创新机制、网络协作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该集群快速发展的步伐。文章在分析槐林渔具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促进该集群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总结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并提出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模式与网络系统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研究工作者学术交流的前沿阵地和学术成果发表与推广的重要平台,对推动我国的科学研究发展事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今我国学术期刊产业呈现出区域间的严重失衡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我国学术期刊产业跨区域集群式发展"市场+科技+利益"三大动因,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期刊集团从独立办刊到跨区域集群化发展之路,提出我国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的路径:利用优势品牌效应,加大内外资源整合;建立跨区域集群化服务平台,实现期刊信息服务;集群协同发展,满足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