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叙述者的功能在莫言的小说《十三步》《酒国》和《生死疲劳》中已经远远超出了故事。《十三步》通过多层级叙述的设置以及大量第二人称叙述产生了主客转换的叙述效果;《酒国》通过叙述者兼小说人物“莫言”的设置,实现了对批判主体的批判;《生死疲劳》通过动物叙述者的设置以及两种思想范式的矛盾冲突,探讨了叙述本身的可靠性与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有人统计,《水浒传》全书关于酒的描写多达277处,可以说“无处不写酒:其人物,无一不吃酒;其场面,无一不摆酒”[1],酒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借以传情达意的重要道具之一。其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情节的衔接、推进,人物性格的凸显、转变,甚至社会生活、人情世故的投射反映,都离不开“酒”这一特定情境或简或繁的描写与叙述。从写喝酒的不同角度分析文本,更能领会作者匠心独运的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3.
《沉香屑第一炉香》虽然借用了传统小说的题材,并且给它装上传统的小说惯用“套子”,但无论是思想主题,还是叙述话语,都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古典小说,更不同于通俗小说,其思想与艺术具有明显的现代性,体现张堂玲对“纯文学”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4.
《酒国》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其语言极赋怪诞、草莽、方言等莫式风格。《酒国》中有许多中国文化特有的汉语负载词。其法译本由法国著名汉学家杜特莱夫妇翻译,获2001年度法国“Laure Bataillin”外国文学奖,是在法国广为流传的译本,也是一部治学严谨的译本。本文拟从翻译策略入手,对《酒国》的法译本中的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白曾以诗的语言概括陶渊明的生活,说“陶令日日醉”,(《戏赠郑溧阳》)也有人说陶诗“篇篇有酒”。(肖统《陶渊明集序》)的确,饮洒是陶渊明的显著特点之一。陶渊明的饮酒不同于没落阶级的消极颓废,它表现出在晋、宋易代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一位封建知识分子思想的复杂性。分析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陶渊明,有着十  相似文献   

6.
    
自从杜康糊里糊涂地把醋弄成了一种叫“酒”的液体后,酒便成了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宝贝。庆典时少不了它,祭祀时不能没有它,大军远征,犯人起解,两国谈判,皇帝祭天,红白喜事都少不了它。古人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这人生三大快事都得痛饮一番。就连古时行刑之前,也要让死囚喝上一碗“断头酒”。王右军醉书《兰亭序》;李青莲斗酒诗百篇;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白娘子酒后现原形……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史,几乎没有一处不与酒有关。酒,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绵绵流淌,生生不息。酒是一种奇妙的液体,它可以壮胆。武松景阳冈痛饮十八碗,…  相似文献   

7.
香港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中国法就其本质来看,就必然出现“一国两法”的独特情况.它不同于封建社会的“一国多法”、联邦制国家的“一国两法”、解放前的“一国两法”等.这种情况,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它是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8.
成语"巧夺天工"中的"天工",是指自然所造成的,而与其对言的,则是被省略的主语"人工"。该成语说的是人工的精巧胜过自然,极言技艺巧妙。在语用中,稍不留神,就会用错它。莫言先生的笔下,也出了这样的问题。小说《酒国》中,李一斗的岳父袁双鱼是酒国市酿造大学的教授,给学生们上过《酒类起源学》。为使读者了解其岳父的学识,李一斗的《猿酒》一文抄录了岳父的大段讲  相似文献   

9.
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被称作女性主义先驱者,她通过书写女性来为女性及女性作家获得“声音”。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伍尔夫提出了“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并把它贯彻到小说《奥兰多》中。基于SusanS.Lanser的《虚构的权威》一书中提出的叙事模式,通过分析伍尔夫在《奥兰多》中采用作者型叙述与集体型叙述相结合的叙事模式,揭示其体现出的“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和伍尔夫对女性作家遭受不平等侍遇状况的讽刺。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本,2004年6月第1版)将白居易《琵琶行》中“血色罗裙翻酒污”的“翻酒污”释为“泼翻了酒被沾污”。“沾污”是什么意思呢?笔者查遍手头所有的工具书,均未见有“沾污”词条。是“玷污”的笔误吗?《现代汉语词典》对“玷污”的释义为“弄脏,比喻辱没”,现在我们一般用的是它的比喻义,例如“玷  相似文献   

11.
酒品·酒礼     
酒有它自己的身世,自己的祖宗。明人冯时化著《酒史》,曰:“酒自仪狄、杜康始。”主要指明了酒在传说中的创制功臣,把仪、杜两位古人奉为酒的始祖。酒的生产应该很早,早在汉代就有“酒榷”之说。《黄帝内经·素问》云:“以酒为浆。”———说明酒的历史特别悠久。至于《吕氏春秋》和《战国策》等著作,则已明确地说酒于夏禹时期就被酿制了。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作者的家乡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金瓶梅》中酒描写的争议,已成为“金学”研究中一桩不小的公案。但以往的论者大多着眼于“金华酒”,而出现在《金瓶梅》中的其他多种酒则鲜见论及。本文通过对《金瓶梅》中大量出现的绍兴酒的考量,得出如下结论一、《金瓶梅》的作者确实是以既有的生活视野为基础从事创作的,但却故意将家乡的地名回避了;二、这一做法正符合作者隐姓埋名遁迹于世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3.
在《初级中学语文第三册》教学参考书中,编者将《童区寄传》中的“对饮酒,醉”的“醉”字,译作“喝醉了”,我认为不甚妥当。“醉”字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是指饮酒过量,神志不清,而在古代,它的原始义却是:饮酒过量,痛快酣畅的意思。如《康熙字典》转引《正韵》释为:“为酒所酣曰醉。”酣,是酒乐也。尽饮而未过量。这一含义直到宋代仍在使用。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觥筹交错,坐而諠(讠华)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  相似文献   

14.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有高度的艺术性.它既不同于《庄子》汪洋恣肆,妙趣横生,也不同于《荀子》《韩非子》浑厚绵密,峻峭犀利;而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明快畅达,跌宕多姿,富于雄辩性和鼓动性,对后世的说理散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齐桓晋文之事章》是孟子散文的代表作,它不但集中地反映了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主张,而且充分体现了孟子散文的雄辩特色.  相似文献   

15.
《海上花列传》不仅是第一部表现现代都市的小说,韩邦庆自谓的“穿插藏闪”的叙述笔法更让它备受称赞。这种笔法不仅是对小说传统叙事手法的突破,更与转型中的上海现代大都市背景结合起来,成为现代都市叙述艺术的发端。《海上花列传》中,韩邦庆认识到现代都市这一主体的存在,跳出狭邪小说传统的狭窄视角,这是现代都市叙述艺术得以诞生的主观性前提第二,“狭邪”本身为特殊时期十里洋场的最佳映照,韩邦庆以“狭邪”为视角写都市,又为《海上花列传》的都市叙述打下了坚实的客观基础。两者的相得益彰和随之诞生的新的叙述艺术,使《海上花列传》成为同时期最耀眼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6.
莫言是一位写吃的高手。他写《粮食》,写《吃相凶恶》,连中、长篇小说的书名也直接写吃:《红高梁》《透明的红萝卜》《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酒国》。难怪一位著名文学评论家说,“吃”是莫言小说中的关键密码。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藤野先生》和《呐喊&#8226;自序》中两次披露过他如何“弃医从文”,围绕鲁迅自身的叙述,中日两国学界的“阅读”和“阐释”呈现出不同形态。日本学界提出“弃医从文”叙述中存在“传说化”倾向,具有某些“虚构”要素;这一思考路向延伸到其国语教科书,是将收录的《藤野先生》定位为“小说”。其间既有学术研究的“证真”“证伪”问题,更有文化传统、文学意识和思考路向的制约。本文关注并考察中日阅读阐释的结构形态、差异由来及其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8.
“管仲相桓公”作为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在《周驯》《列子》《管子》不同文本中被加以改造,增添了该历史事件的思想性。因文本的思想旨趣各不相同,故不同的文本在叙述详略、叙述重点、叙述情节、人物设定等方面对“管仲相桓公”一事进行不同程度的改编。《周驯》侧重叙述桓公一人,旨在凸显桓公为君具备选择贤才的优良品质,这是由《周驯》的性质及其思想氛围所决定的。《列子》注重揭示管仲被重用的缘由为“命”“力”二者。而《庄子》以桓公杀兄的不义之举与管仲辅佐弑兄之君的张力,传达“守真”之旨。《管子》的《大匡》《小匡》则侧重叙述管仲之治国才能,旨在塑造管仲具备高超治国之才的形象。在历史叙事的视域中考察“管仲相桓公”在不同文本中的不同叙述方式,以期呈现历史叙事与思想史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试验修订本)在总结“两省一市”试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此次试验修订本与试验本相比,在下列十处基础知识的叙述方面有所变动。1.第13页,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五项内容: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改成“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2.第13页,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表格中,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平方  相似文献   

20.
“走”字在古汉语中是“奔跑”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中通常速度的“走路”之意。高一新教材课文《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说到两军交战,一方失败,“弃甲曳兵而走”,这里的“走”就是“跑”的意思,再引申为“逃跑”。“曳兵”指拖着如长矛之类的兵器,即手握兵器的一端,另一端则放在地上拖着跑。万一被敌人追上,还可以用它来抵挡一阵,以便继续逃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