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群体内传播与群际传播生态中呈现出复杂的个体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而栖息于网络群体传播间的网络舆论在生成机制与效能转化过程中体现出三个重要特点:群体传播中个体交往结构不平衡、意见波聚合与辐射引发舆论“热能--效能”的转化、群体传播中信息博弈呈理性趋向。这三个特点成为我们解读网络舆论独特性与探讨其理性与否的三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意见分化、对立或聚集,产生网络对峙、网络声讨等群体极化现象.为揭示网络舆情演化系统中群体极化现象的特性与形成规律,在分析网络舆情演化中群体极化的内涵、特征和形式的基础上,从网络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则、交互过程、群体涌现等出发构建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Multi-Agent系统,建立网络舆情演化中的群体极化模型,给出算法实现,并且利用计算实验方法验证群体规模、意见领袖数量、意见领袖观点等对网络舆情演化中群体极化的影响,进而对网络舆情演化中群体极化的形成机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诠释.研究有助于把握网络舆情演化规律以及监测网络群体成员的群集行为,有利于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  相似文献   

3.
群体说服主要依赖个体说服来完成,因此群体说服中存在二级传播现象,此二级传播过程为"群体说服者——群体中的意见领袖——群体中其他成员",因而在理论上可以构建群体说服中的二级传播模式。该模式构建路径是疏通传播渠道、完善说服内容、丰富说服方法,维持则需要从群体意识、群体交流、意见领袖关注度三个方面强化维持条件,消除维持障碍。  相似文献   

4.
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群体之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正是因为被所处的群体所容纳,所以我们很少去思考群体的特性,以及我们每个个体在群体中的作用及表现.勒庞的《乌合之众》给了我们反思群体和个体的机会. 自觉的个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是就要变成组织化群体的人所表现出的首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安瑞琦 《视听》2022,(3):128-131
线下剧本杀凭借沉浸式体验和全过程沟通互动的特性为青年群体提供了一条重新回归面对面交往模式的新路径.数字化交往时代的来临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现实交往,线下剧本杀为人们搭建了一个全新的人际交往空间.借助互动仪式链理论对线下剧本杀中青年群体的互动行为进行分析可知,青年群体亲身参与游戏实现身体在场,游戏规则划定了玩家群体边...  相似文献   

6.
档案用户需求量的高低,是档案管理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各类档案用户的需求研究是提高档案利用率,做好档案工作的关健环节。我们在研究档案用户的需求时,不能只关注个体档案用户的需求而忽略了群体档案用户的需求。虽然从形式上看档案馆(室1的服务对象大多为个体用户,但这些个体用户彼此之间都具有这样那样的联系或共同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使群体内部成员彼此认同,并使成员与非成员之问有所区别,因此,群体用户的档案利用需求非常值得档案管理人员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图书市场的读者群体日益分化、细化,形成了专业读者群体、传统读者群体和新兴读者群体的差别.“读者功能”从最初纯粹的读者转变为图书出版流程中各种行为或活动的参与者,即为包含选择、评价、接受、参与、推广、交流等行为的立体的鲜活的个体.“读者群体”就此成为集作者、译者、出版者、销售者、读者五位一体的利益共同体.这正是翻译文化出版的意旨所在.  相似文献   

8.
李湛 《青年记者》2012,(7):57-58
“从众”一词简单明了地归纳出个体在群体中的个人心理.然而群体并不仅仅是让每个个体都“从众”这样简单.勒庞的《乌合之众》使我们对群体狂热,感性的一面有了深切了解. 群体与个体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无论是由杰出人士组成的群体,还是由普通甚至平庸者组成的群体,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特性.来自完全不同的职业、身份、地位的人因为一些原因聚集在一起时,也会表现出某种共通性.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呈现出更加鲜明的后PC时代特征,并孕育出绚丽多彩的交往工具与平台。基于网络平台构建的社会群体具有典型的"小世界网络"特征,即关系紧密的小型群体,与关系疏散的庞大群体。基于对新型社交群体特征的阐释,深入探讨群体交往的形成要素以及交往平台的如何构建。  相似文献   

10.
节目形象包含了文化内核、呈现方式、播出渠道、观众反馈等多方因素。群体脱口秀不是个人脱口秀的简单相加,而是群像基础上的形象共塑。群像与个体角色设定上的调和、群体成员间互动的内容与方式、网络播出渠道受众的多层次构成,共同塑造了群体脱口秀的形象。“表演”概念不仅包含了舞台表演艺术,也是对人类行为观察分析的一种视角。从“表演”角度切入,对群体脱口秀的角色定位、演员互动及受众参与等行为进行研究,可以较为全面地呈现群体脱口秀形象的设定及达成全过程,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探讨网络节目文化的构成与呈现。  相似文献   

11.
公共领域和群体极化是目前研究互联网公共讨论的两个重要理论视角,其基本观点却相互矛盾。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认为公共领域和群体极化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一方面,公共领域最终形成的是同质群体;另一方面,群体内成员的观点必然有所差异,从而可以形成理性的讨论。本文认为,互联网技术给群体关系和公共讨论带来新的特征和挑战,从整合的视野,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互联网讨论与真实生活感知的关系、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控制因素和互联网讨论在现实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彭兰 《当代传播》2021,(1):21-26
虽然信息病毒现象一直存在,但社交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使信息病毒问题更为严重,对抗信息病毒也可以借鉴群体免疫的思路。从“传染”动力学角度看,社交媒体促成信息病毒传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作为“人媒”的个体的局限、社交环境中专业性“浓度”的不足、群体互动的影响以及群体分化的影响。个体免疫力对于群体免疫至关重要,而对于信息病毒免疫力形成来说理性建设尤为关键,特别是理性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价值理性的倡导、交往理性与公共理性建设以及新技术理性倡导等。对抗信息病毒也需要阻断其传播路径,主要的策略包括:部分节点率先免疫减少传播路径,群体协同识别、阻隔信息病毒,以及通过平台机制与技术来抑制社区传播。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一对一定制化沟通的实现,能最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推荐信息"日趋重要.传统网络推荐技术在支持个人决策行为的过程中非常有效,但却很难运用于群体决策过程之中.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为群体成员进行商品推荐.这种方法考虑到群体决策过程中会受到群体成员间交互作用的影响,不同意见在群体中的重要性存在的差异.基于商品的协同过滤算法,通过使用GA方法用来学习群体偏好解决子群体的未知评分问题.实验的结果显示,我们提出的方法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群体推荐意见,并可以广泛运用于群体推荐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群体凝聚力与图书馆现代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是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的人群集合体,是个体与组织沟通的重要桥梁;群体工作绩效是有赖于其凝聚力的高低,而群体凝聚力的高低受到诸如群体领导方式,群体外来压力、群体规模、群体内部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的影响;目前图书馆群体凝聚力现状令人堪忧,造成观念陈旧、人员流失、职能欠缺;着力提高群体凝聚力,是图书馆现代管理的目标之一,能使图书馆坦然面对新世纪的生存挑战。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虚拟环境下,群体聚合成为一个突出现象,这种聚合过程受到互联网技术、交往方式、网络文化、社会变革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速度快、突发性强、目的性强、情感性弱等特征。网络群体聚合对人们现实生活产生着愈来愈大的影响,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6.
当下我国不断加速的老龄化进程与智能媒介新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冲突,老年群体在积极融入智慧生活的过程遇到了技术和心理上的多重困难,寻找适老化的新媒介使用与传播策略是国家和相关企业关注的重要议题,老年群体在微信语音视频、网络K歌、直播聊天等虚拟空间的交往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口语传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虚拟环境下的口语传播面...  相似文献   

17.
浅析图书馆员的群体素质和个体素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个人的素质决定着他的工作水平与事业成就;一个群体的素质,决定着这个群体的贡献大小和发展前途。本文探讨了图书馆员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的内涵,以及如何提高个体素质、优化群体素质的一些建议,旨在使图书馆事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傅芳鸣 《新闻传播》2023,(11):21-24
饭圈是由专业性和组织性的粉丝群体所组成的利益圈层,它的形成是由原来的单一“个粉”渐渐变化为族群化的“团粉”的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变化。网路平台出现、传播模式变化、把关人缺失等因素成为“饭圈”乱象的催化剂。饭圈中的成员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沉默螺旋效应和群体极化等一系列群体心理的影响,最终使饭圈发生群体极化现象。那么,面对一个极化的群体,我们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治理,内部既要群体成员加强自我意识走出信息茧房;同时又要在平台的协助下去监管和规范饭圈行为。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互联网技术为短视频平台发展提供了沃土.调查发现,青年群体对短视频平台具有较高的用户黏度,甚至呈现出"成瘾"现象.研究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和依附理论出发,对青年群体短视频成瘾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短视频平台的内容能够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娱乐、信息和社交需求,也是造成其成瘾的关键因子.同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青年群体的特点,就如何助力青年群体戒除短视频之瘾,提出了平衡短视频与现实世界关系、重塑对短视频的认知和构建个体替代行为等三个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农民报道缺失原因分析 媒体话语在农村环境中受阻.相别于城市,农村由于户籍制度和交通不便的限制,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活动不够频繁与复杂,交往双方相互知情、关系稳定,因此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不如城市居民那么强烈.大众媒体的威力没有城市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