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李振 《新疆教育》2012,(16):36-36
阅读教学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审美情趣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成为教学成败和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的关键。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呢?  相似文献   

2.
李秋华  钱正高 《现代语文》2006,(12):56-57,9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只有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质,确保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才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实施语文素质教学的今天,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显得特别重要。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以下途径去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主动参与的情景,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促成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培养习惯,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李迎春 《新疆教育》2012,(19):116-116
阅读教学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审美情趣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成为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的关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在学科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打基础的任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识字,是小学生阅读、写作的重要基础,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需  相似文献   

6.
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应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中去。这是因为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培养需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作为前提条件,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自由的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自由的思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有更大的解决问题的冲动。因此,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现代意识,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9.
吴伟芬 《文教资料》2000,(1):146-150
“课堂参与意识”是指具有较强自我意识的学生主动而又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的心理现象,是在课堂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是逐渐积淀而形成的。因此,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完全可以通过教师坚持不懈的培养而形成的。关注并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有利于实现罗杰斯提出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有利于在教学中体现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有利于走出“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调节学生听课情绪,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因而也就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多方面素质的提高。语文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培养…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中主要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极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当着重重视学生的个人主观意识,通过有效的引导与帮助,能够使学生激发活动参与意识,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并提出具体的语文教学策略。希冀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严伟 《考试周刊》2011,(84):57-57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极度缺失。语文教师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创设问题情境、传授提问方法等方面做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也是对语文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然而,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与学生互动太少,无法提高学生主动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洁 《华章》2012,(24)
中职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的养成,是中职语文教学优化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应用型中职人才的需要.中职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的培养,其基本策略包括,确认前提、夯实基础、作出保证、开拓途径等.结合学生实际,强化实践教学,实施这些策略方法,可以有效养成学生语文问题意识,促成中职学生语文技能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本文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阐述了一些想法。一、选择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曾经的“满堂灌”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创新意识,概括地说就是革故鼎新、锐意进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新时代赋予教育当然也包括语文教学以新的历史使命。本文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欲通过探讨创新意识内容、特点及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探索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模式和方法,以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实施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文认为可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即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土壤;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变换课堂教学模式,促成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培养习惯,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温静 《成才之路》2009,(26):40-4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语文活动课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延伸扩展、提高及补充。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基于语言文字的知识性学习训练,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培养人文情怀的养成教育。语文,涵盖经史子集,也接通哲学、地理、天文等诸种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融进法制意识,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无疑具有天然的优势。语文是语言文字的技术和艺术,覆盖了听说读写多个方面,将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语文教学中凸显法制意识在青少年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也自不待言。换言之,从语文教学、法制素养和社会建设的关系看,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法制素养,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心灵美好、素质全面的合格公民和优秀公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学习兴趣则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求某种事物或参与  相似文献   

20.
李华 《考试周刊》2010,(19):55-56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个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