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广播新闻评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衷菱  肖潇 《中国广播》2005,(11):62-65
广播评论在我国6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个性化之路的探索明显滞后于广播媒体的发展,广播评论中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广播新闻评论的发展现状界定为1994年中央台《新闻纵横》等首批广播评论性节目开设至今的十年,在对这十年间我国广播新闻评论的发展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广播新闻评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复旦大学出版社在出版了教科书《新闻评论学(修订本)》后,最近又出版了新闻业务丛书《广播评论——功能、选题与语言艺术》。《广播评论》一书的作者仲富兰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评论员、主任记者、《今日论坛》节目的主编。该书较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新闻评论的成功经验与作者的真知灼见,努力研讨广播新闻评论的特殊规律与写作技巧,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目前,有关新闻评论写作的书籍不少,然而花30多万字专门研究广播评论的书籍还很罕见。  相似文献   

3.
俞炜 《新闻实践》2013,(8):54-55
近年来随着汽车量的猛增,广播业迎来了新的春天。广播评论从记者现场口头评论到连线嘉宾的访谈评论,从纯文字评论到带音响评论,到评论性专栏节目的涌现,广播评论逐渐成为各广播电台抢夺空中市场、表达媒体立场的重要手段。相对于报刊、电视,广播评论发展比较滞后,评论总体偏弱。一些电台的编辑记者仍按报刊手法写作评论,形式上缺乏生气,有的则直接播报报刊评论,缺乏自己的观点和节目内容。然而,换个角度看。这表明广播评论的创新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1994年10月1日,《新闻纵横》节目的开播,标志着新时期中国广播界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开端。《新闻纵横》定位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行使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职能,突出舆论监督职能,以记兼主持人的播报形式,以新闻事实为依托,融新闻、评论为一体,夹叙夹议,配合《新闻和报纸要》、《全国新闻联播》进行深度拓展和延伸报道。  相似文献   

5.
广播评论是按照广播的传播特点,运用便于口说耳听的方式采录、撰写、制作和播出的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的广播新闻体裁。广播评论是通过媒介,面向广大听众阐述对于客观事物见解和看法的一种体裁。广播评论的特点是便于口说耳听。广播这种后起的新闻媒介在移植报刊新闻评论的同时,也按照自己的传播特点逐步改造这种体裁,从而形成了不同于报刊评论的表态方式。  相似文献   

6.
广播消息是一种以有声语言和其他音响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广播新闻体裁。广播消息和报刊消息一样都要写成文字稿,但由于广播消息与报刊消息所使用的传播工具不同,因而有不同时写作要求。广播新闻是“说”的新闻,因而要尽可能按照“听觉规律”的要求办事,它的最根本的要求是必须适合于听众通过听觉来接受信息的传播特性。导语直入,简明扼要,不绕弯子,不卖关子广播消息的导语在写作上类似报纸消息的标题,既不过于抽象,又不过于具体,而是虚实结合。报纸消息的导语前,一般都有生标题、副标题、引题等。这些标题是读者…  相似文献   

7.
《视听界》2012,(4):6-6
《视听界》多篇作品荣获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奖中国广播影视报刊协会2011年度优秀新闻作品近目揭晓。《视听界》的评论《善待学刊》(作者王晓明)、专访《第一财经频道的“第一梦想”——访第一财经频道总监谢力》(作者单文婷)获得一等奖,评论《停播商业广告=公益频道?》(作者金珠)获得二等奖。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优秀新闻作品是全国广播影视报刊业内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奖项。本次评选,  相似文献   

8.
(续上期)瑞典的《报刊、广播和电视道德准则》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新闻自律的国家。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在瑞典形成得甚早。早在1923年,瑞典时事评论家俱乐部即已正式采用《报业伦理守则》作为报刊发表新闻与评论的规范、依据。1953年,该守则曾被修订。历经近80年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发展,瑞典目前已形成规范报刊、广播和电视这三大新闻媒介的新闻道德准则:由瑞典新闻合作理事会于1978年首次通过,1995年再次通过的瑞典《报刊、广播和电视道德准则》。该准则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布信息的准则”,第二部…  相似文献   

9.
广播新闻述评一直被人们称为电台的旗帜,它有着其他播新闻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由于广播传播的特殊性,广播新闻评论也形成了区别于报刊和电视评论的鲜明个性,即形成了新闻性、政论性和短、浅、软为其表现风格的个性特征。这些特点使广播评论的写作也必须独具广播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是报刊、广播反映和引导舆论的重要武器。如何写作新闻评论,使之更好地发挥反映和引导舆论的作用,就要根据报刊、广播的不同特点,走自己的路。写新J丫!J评论,一般侧重于运用逻辑思维,然而,并不排除  相似文献   

11.
李建秋  魏波 《新闻界》2005,(6):51-52,61
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电视新闻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主流新闻体裁之一,各地电视台都把新闻评论性节目作为重点节目推出,中央电视台还专门设置了新闻评论部.新闻评论性节目对于电视新闻传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2005年8月至9月,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中国各地电视台都隆重推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专题节目.其中,新闻评论节目成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重头节目。从写作方面来看,许多优秀的以抗战为题材的新闻评论节目鲜明地体现了电视新闻评论写作的特点,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写作具有很大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时下,京城媒体圈子里似乎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一个栏目办了两年还在继续办,那这个栏目就是老栏目了。如果按这种说法衡量一下有7年历史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节目,真可以说是一个老节目了。但令广播人欣慰的是,7年里这个节目两次蝉联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称号之后,又两度捧回中国新闻名专栏的奖杯;更为重要的是,7年来,《新闻纵横》一直贯穿着一种朝气蓬勃、敢为人先的冲劲和名气,一种坚持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勇气。初出茅庐1994年10月1日,《新闻纵横》开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大幕由此开…  相似文献   

13.
西方资产阶级报刊、广播、电视运用的新闻手段主要是新闻与评论。美国早期新闻学者约斯特说:“新闻是报纸的生命,评论是报纸的灵魂”。新闻与评论在资产阶级报刊、广播、电视宣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初期的资产阶级报纸上完全是新闻,以后才有了评论(主要是读者来信和评论),再后才有了社论。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对于新闻手段的具体运用、反  相似文献   

14.
广播特点是声音传播,这自然是广播的优势,也是其劣势声音传播的劣势就是声音的易逝性,收听的随意性广播一瞬即逝,不留痕迹而听众靠听觉接收信息,理性色彩较强的评论性稿件听起来很吃力,一旦听众的思维过程落后于信息传递过程,听众的感觉思维记忆就难免陷入混乱,结果是前一句话还没反应过来,后一句话又没跟上思维,下文越听越不明白。可以说如果对广播用声音传播的特点不能扬长避短,自然也就影响到新闻评论性节目的收听效果,那么,如何增强广播新闻评论性节目可听性呢?一、选题的贴近性新闻评论性节目就是对受众关注的话题进行深…  相似文献   

15.
一、非新闻周刊特性对广播电视报消息写作的制约消息是报纸的主角。作为非新闻性的周报——广播电视报新闻消息的写作与发表是相当难的。论抢时效,它干不过日报、电台、广播电视报周刊特性,使其失去了“抢新闻”的先机,另外广播电视报的专业性使其报道的题材范围大受限制。广播电视战线究竟能有多少新闻?可报道的范围被大大地缩小了。虽然扩版以后,增强了新闻性,如辽宁广播电视报还开辟了固定的带评论性质的侃谈栏目《“老”字号茶座》,使报纸的新闻个性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的分类同写作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按照新闻工具——传播媒介分,有报纸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按发表的配伍分,有单独发表的评论、配新闻发表的评论;单是报纸上常用的评论形式也有十几种之多。而我们写的时候,只能是一次一篇,一种具体形式。这一讲我们就来谈谈  相似文献   

17.
今年1月1日起改版的《新闻广角》,是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深化新闻改革、强化精品意识,推出的首个新闻评论性节目。这是一个以热点类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对象,将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与评论的导向性、说理性有机融合,并以此作为节目定位原则的评论性新闻专栏节目。从开播到7月18日整整二百期的《新闻广角》,以其新闻性强、题材广、主题深、评述活得到了社会不同层次听众的欢迎。这些节目中有十二期节目还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有的节目反映的问题甚至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有作为才有地位。在多种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江西台《新闻广角》依靠过硬的精神产品,赢得了独有的受众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听众在新形势下对广播的新需求,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8.
<正>在当前多媒体竞争的形势下,广播新闻评论要获得发展,必须注重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本文结合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广播新闻评论发展与创新的思路和对策。一、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1.简洁新闻评论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狠、准,这是最基本的也是高标准的要求。简短的消息写作较为容易,只要将事情的梗概说清楚就达到要求,广播评论不同,简短的言语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是新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新闻评论,在写作与应用上,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电视新闻评论是伴随着电视事业发展而新兴的新闻文体,它脱胎于报纸、广播的新闻评论,它既区别于电视新闻,又有别于  相似文献   

20.
李军 《青年记者》2013,(6):65-66
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电台对当今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问题或倾向进行分析论述所撰写的存在一定观点及立场的评论性文章。①虽然新闻评论的播出数量比新闻报道要少得多,但是新闻评论所具有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广播新闻评论深入分析当前社会的许多焦点问题及热点问题,把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