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合成词中,有的词是自由语素或半自由语素与不自由语素构成的,如“桌子、老师、砖头、美化”等,其中“子、老头、化”都没有什么具体的词汇意义,只具有一定的语法意义,在词中起辅助作用,所以又把它们叫作构词的辅助成分,是不自由语素。这些不自由语素往往成了某一词类的标志,如“子”加在某些自由语素的后面,使这个词成了名词,所以“子”就是名词的标志;“化”加在某些自由或半自由语素后面,就成了动词的标志,等等。这就是不自由语素在合成词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部分所谓“联绵词”可以分言、合言、倒言的现象为依据,论证古汉语中的一些后人称为“联绵词”者,实际是合成词;这种合成词的两词素往往是同义或同源的;而它们一旦结合成词,固定下来,便具有了词无定形、音随义转的特征。由此推想,汉语的原始形态本是单音节的,并无多音节词,只是合成构词法出现较早,一些今人所谓“联绵词”而实为合成词者,其形成缘由已无法考证清楚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周家台秦简《病方及其它》的构词法进行了尽可能穷尽性的分析。经过分析,共得词429个,其中,单纯词245个,合成词184个,分别占总词数的57.1%、42.9%。本文还着重分析了“叔(菽)子”、“男子”、“女子”在构词法上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4.
试论联合式合成词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针对目前现代汉语教材在叙述联合式合成词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归纳和阐释一些专家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出了联合式合成词构成方式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合成词大多是从先秦文言直接承继而来,所以,先秦文言对双音合成词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以《说文解字》的训释为材料,在其词义系统中可探究一些双音合成词的内部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6.
谭丘话合成词既有直接继承的古合成词,也有在古语词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合成词,从而形成了谭丘话特有的合成词词汇系统。  相似文献   

7.
谭丘话合成词既有直接继承的古合成词,也有在古语词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合成词,从而形成了谭丘话特有的合成词词汇系统。  相似文献   

8.
开封方言存在子变韵和少量"子"后缀,同时还有一些"头"后缀,个别"头"后缀词也发生变韵,部分子变韵词同时存在一种双音节读法,词缀为一个模糊的thou音节。从开封方言部分同音语素构成附加式合成词的规律来看,读为thou音节的后缀不是"头",更倾向于是方言中的"子"。  相似文献   

9.
“予”和“与”“予”和“与”都有表示给的意思,所以都可以和给组成合成词使用,但“给予”用得较广,“给与”用得少。子和与虽然都有表示给的意思,但用法还是有点不同。比如,赠与友人,授予奖状,免予处分,与人方便,把信件交与本人等等。还有一个近音的“给以”,...  相似文献   

10.
<正> 合成词是词汇学和语法学都要研究的对象,历来为词汇学家和语法学家所关注。笔者在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教学和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认识,现在写出来就正于诸位同仁。 一、关于合成词确立的理论依据及实际操作问题 对最小的能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词,一般就其结构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指由一个词素构成的词,合成词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构成的词。对此人们的看法完全一致。由人们对合成词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合成词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两  相似文献   

11.
桂阳方言今保留了部分古语词,其中包括古方言词和古通语词。这些词在普通话里已经很少见到,但它们在桂阳方言中不仅能单独使用,而且还能和其他语素构成复合词,基本义相当完整。  相似文献   

12.
凉城方言形容词同普通话形容词比较起来有些不同。本文从凉城方言形容词的构词方式入手,探讨凉城方言形容词在运用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首先概述溆浦汉语方言 ,然后简单描写出该方言的声韵调 ,最后对该方言中的部分本字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仙游话、福州话和厦门话词语进行全面考察。提出仙游话有别于福州话和厦门话的三类特色词概况:一、反映仙游特有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词语;二、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形同义异”的特色词:三、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义同形异”的特色词。并就其产生的原因作初步探讨。认为古闽越语词语的遗留是未能考本字和来源特色词存在的可能原因,宋代以来自成一体的政治经济生活是多数特色词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莆仙话与闽南话的许多共有词语之用法明显不同于闽东话,体现了词义的共同创新。即使是沿海闽语共同之词语,但就词义创新方面莆仙话也更接近于闽南话,而闽东话的许多固有说法却未见于莆仙话。这种词义上的“共同创新”之特点与莆仙话是从闽南话中分化出来的历史相关联。  相似文献   

16.
汉语方言拟声造词法是汉语方言词组成方法的一种,用模拟声音创造出来的方言词除象声词外主要是名词.拟声造词法分单纯词造词法和合成词造词法两类.拟声造词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取声为名、稚婴学语、拟声达义、禽言自呼等.  相似文献   

17.
兰州方言叠字词,分为名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四类,其中名词类和形容词类的叠字词比普通话叠字词多,特点与普通话不同。文章用大量例证分析并说明了兰州方言叠字词的形式、功能及意义,并比较与普通话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燕说》是清末学者史梦兰的一部方言著作,记录了当时唐山的一些方言词。《燕说》记录的方言词有些沿用到现在,有些消失了。通过分析在唐山消失了的方言词,可以发现《燕说》记录的方言词不完全准确,清代唐山方言和山东方言关系很密切。  相似文献   

19.
"跳蚤"作为基本词存在于汉语方言中。对比汉语各方言点"跳蚤"一词的语音形式并分析其构词理据,可以发现北方汉语方言与南方汉语方言在表达"跳蚤"这一概念上存在差异。北方汉语方言多用"蚤"的合成词形式,少用"虱";南方汉语方言则少用"蚤",多用"虱"的合成词——狗虱。究其原因,可能与南、北地区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翁辉东1943年在上海出版的《潮汕方言》中的1000多条词语为调查比较蓝本,对现在的老派和新派潮州话进行了调查,并与其进行了比较分析。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潮州话的词汇系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