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化地区位于湖南西部沉水中上游,古称“五溪蛮地”,全区人口400多万,其中侗、苗、瑶等28个少数民族人口96万。这里既是一个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人文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也是一个民间音乐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地方。本文拟作简明的介绍与探讨.一、溯源在怀化地区各县出土的文物中,有不少上古时代的乐器.如苇江曾出土了西周时的铎(乐器)、春秋时越国的铜编钟(乐器)和编钟甬;辰溪出土了战国时的铜编(乐器);淑浦出土了战国时的铜钟(乐器)、铜磐(乐器)、铜铸(乐器)、于(乐器);靖州出土了战国时的于(乐器)等.从出土的这些…  相似文献   

2.
西周铜鼎、铜簋 我区考古工作者1981年在固原县中河乡孔家庄林场发掘了一座西周早期墓葬及车马坑,出土骨、玉、铜、陶等各类器物20余件,贝195枚,蚌500余枚。铜器中有车辖、车軎、銮钤、当卢、车轴饰、马镳、马衔等,其中铜鼎、铜簋尤为珍贵。铜鼎,沿外折,上腹饰带状饕餮纹一周,下腹微鼓,三柱足,柱足上部均饰饕餮纹。通高26、口径21.4、腹深11.6厘米。铜簋,敛口,鼓腹,腹部两侧附半环形兽首耳。折沿,颈部以云雷纹带为底纹,上饰带状兽纹一周,并铸有两个对称的兽头。圈足,耳下部与足间有一凹槽,约2厘米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提到了一件纪录有西周分封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宜侯矢铜簋。并注明:“江苏丹徒市出土。”  相似文献   

4.
<正>《利簋铭》,利簋,又称武王征商簋(约前1087—前1043),西周早期青铜器,是一个叫利的人为铭记周武王的赏赐而铸造的青铜器。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公斤。形制是当时铜簋的典型造型,是天圆地方的体现。器内底部铸铭4行32字。金文大篆。1976年陕西临潼窖藏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典赏析]利簋是迄今为止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有西周第一青铜器之誉。武王克商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墙盘》,西周青铜器,又称《史墙盘》,西周恭王时器,1977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乡庄白村,现藏陕西扶风周原文物管理所。此盘高16.2厘米,口径47.3厘米,底径35.7厘米。铭文18行,合文3,重文5,共284字,为西周中期金文铭辞之长者。铭文分为两段,前段称颂西周六世先王(文、武、成、康、昭、穆)及时王恭王的重要功业;后段记载武王克殷后周室历任史官的家  相似文献   

6.
1976年 ,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著名的周原遗址中发现了西周初年的甲骨文微型刻字 2 93片 ,这些大都是周文王晚年到周康王初年的作品。甲骨上的文字细若发丝 ,需借助 5倍以上的放大镜才可辨认。这给研究者带来众多之谜 :这些文字是怎样刻出来的 ?有什么作用 ?在没有放大镜的年代里 ,别人怎样阅读 ?最近 ,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城固县宝山村商代遗址烧烤坑出土了一枚距今 330 0年的铜针 ,针体长约 8厘米 ,首端尖细 (见《西安晚报》2 0 0 2年 6月 11日 )。我觉得上述谜底可以揭开了。该铜针的出土解决了在甲骨上施行微刻的工具问题。过去 …  相似文献   

7.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铜马铜车展厅陈列文物有两件U形的青铜器。它们是在1980年12月秦陵西侧两号铜马铜车出土时,在两号车内各两件一并出土的。由于形制特异,学术界对其功用的解读至今仍未达成共识。以功能性为依据,经过十余年的思考探索与模拟试验推测,"U形具"的用途应当是车主人行路途中的助食具,而且是特殊尊贵身份主人、专用于行路途中的助食具。  相似文献   

8.
我国壁画起源甚早,是我国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老的历史和文明。发掘于固原南郊的北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原州刺史李贤夫妇合葬墓,不仅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种质地文物七百余件,同时还出土有绘制在墓道、天井、过洞、墓室等各类壁画四十余幅。因墓室早年塌方毁坏,现存较好的壁画仅二十余幅。  相似文献   

9.
2003年初,在陕西省眉县发现了一处西周窖藏,出土了27件青铜器,每件都带有铭文。其中《徕盘》铭文最长,上面记有11代12王周王世系、8代西周贵族单氏世系,这是迄今为止仅见的极为重要的出土文献记录,在先秦史学、先秦考古学、古文字学研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礼》一书是记载我国西周时的官制和政治机构的唯一的一部文献,它是研究西周史的一部基本书籍。然而由于它被发现较晚和其它原因,曾久被斥之为伪书,加以全盘否定,似欠公允。现在,在出土的文物资料中,有大量事实可以与《周礼》之文相互印证,特别是在出土的大量文字资料中,甚至有不少与《周礼》之文相同或相近,而且同一内容的文字在青铜铭文中可以多见。所以,对《周礼》伪书说可以重新提出商榷了。这里暂以  相似文献   

11.
正淳雅平正《董美人墓志》,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刻,原石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在陕西西安出土,初为上海陆君庆官陕西兴平时所得,旋归上海徐渭仁。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农民起义期间,原石毁佚。徐氏拓本流传甚少,出土初拓本尤为难得,目前存世的分别为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藏本、日本三井文库、徐渭仁拓本。  相似文献   

12.
商周之际,本地区的戎族与邠、雍以东从事农耕的周人已有往来。因为戎族“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在与“农桑地著”之称的周人交往中,已有物物交换的原始贸易。在固原县中河乡孙家庄,曾发掘出西周早期(穆王以前)一座车马坑和墓葬,出土有陶、铜、骨、玉器等文物20余种,蚌(515枚)、贝(195枚)。车马坑的发掘,可以征明当时当地的交通状况,出土的玉器特别是蚌、贝之类,为货币的原始形态,值得重视。据《盐铁论》云:“币与世易,夏后以玄(黑色)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贝以朋为单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最早的乐器是鼓《礼记·明堂位》说:“士鼓苇荃,伊耆氏之乐也”,意思是说鼓是用泥土,鼓面可能是用蝉、糜皮制作而成。现存出土最完整的古乐器1970年8月湖北随县战国早期曾国君主曾侯乙的一座大墓里发现的8种124件乐器。这里出土的乐器有编钟64件、编磬32件,还有楚惠王赐给曾侯乙的博钟一件。这是中国乐器史上最珍贵的文物。最早的竹簧片乐器实物1978年在湖北曾时已墓中发现的两件排箫,以及两件横吹的闭管乐器和五件笙。在这些乐器中,有一件排萧在没有脱水的情况下,居然多数箫管还可以吹奏发音,箫管还按音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五年二月在陕西岐山县董家村出土的一批铜器,是我国一次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其中有西周恭王时期裘卫所作诸器,具有长篇铭文,对西周中叶的社会经济法律制度提供了重要史料,而有关土地交易的史料尤为重要。有些同志已作了可贵的考释和解说,但看法尚不尽一致。本文想就西周中叶土地交易的问题,谈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和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钟,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很早就出现了.目前所见的最早的钟是西周中期的.钟因其大小厚薄不同,敲击时发出的高低音响效果也不一样.按钟的大小顺序组合悬挂,就叫"编钟".西周前期,以三枚为一套,以后逐渐增多.在山西、安徽、四川、云南等地曾出土过六  相似文献   

16.
<正>【作品概况】《汉三老碑》为东汉篆隶。碑立于公元223年,于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在浙江余姚客星山出土。出土时碑额已断缺,高93厘米,宽42厘米,共存217字,碑文记录了一位名叫"通"的汉代地方官"三老"祖孙三代的名字和祖、父辈去世的日子。现存西泠印社。属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17.
一、广汉三星堆文化之谜 1986年7月至9月,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了500多件珍贵文物,二号祭祀坑出土了600多件珍贵文物。这批文物的出土立即为国内外所瞩目。广汉三星堆遗址发现后,学术界把归入新石器西周晚期春秋早期巴蜀地区的考古文化均称为三星堆文化,其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即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文化,也称广汉三星堆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一年五月,固原县文物工作站在固原县中河公社孙家庄林场发现一座西周早期车马坑,并在附近清理了一座中小型的西周早期墓葬,共出土玉器文物四件,骨器12件,陶器一件,铜器二十一件。这批出土文物,填补了宁夏商  相似文献   

19.
西周甲骨     
建国以后,在安阳殷墟以外,曾有不少地区发现西周甲骨,有的没有文字,有的带有很少的刻字。如山西洪赵县坊堆村、陕西长安县张家坡、北京昌平县白浮村都有少量带字甲骨出土。 1977年春,陕西周原考古队在歧山县凤雏村西周宫殿遗址的西厢二号房内窖穴中,发现甲骨一万七千余片,其中上甲16700多片,为龟腹甲,卜骨300多片,为牛的肩胛骨。每片甲骨字数多少不同,少的一字,  相似文献   

20.
六师、八师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师和八师是我国西周时期的重要武装力量,传世文献和出土文字材料均有其载。但由于史料的语焉不详,人们对它的职能、编制和职官等重大问题还存在着许多不同认识。搞清这些问题,对西周史,尤其是西周军事史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