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期刊:做大蛋糕的优势——兼谈社办期刊经营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出版署提出的“社刊工程”,把办刊从一个出版社的企业行为提升为由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重点建设工程,这一举措在宏观上为发展社办期刊、壮大出版产业创造了良好环境。建设“社刊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更充分地发挥社办期刊的优势,开发新的产业效益生长点...  相似文献   

2.
出版社办期刊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在我国近现代出版史上 ,是一种普遍现象。目前在我国一批很有影响的期刊就是出版社创办的 ,如人民出版社的《新华文摘》、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当代》、甘肃人民出版社的《读者》、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故事会》等等。但是 ,出版社要从办期刊上寻求新的发展 ,还是这几年来逐步形成的共识。新闻出版署为了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从出版业的发展战略上作出了启动“社刊工程”的决策 ,把出版社办期刊作为一项工程来组织实施 ,并从政策上加以扶持。“社刊工程”的提出 ,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而是确实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期…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社办期刊因“社刊工程”的实施,成为倍受出版社、期刊社关注的热门话题。为了更理性地认识全国社办期刊的产业现状,我们根据新闻出版署公布的《全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对1994-1999年全国平均期印数在25万册以上的社办期刊进行了统计分析,供行家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从新闻出版署提出实施“社刊工程”战略以来,出版社发挥了自身的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增加了期刊在出版社经营方面的比重,各地社办期刊种数已由数年前的80种增加到现在的280种,并为出版社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成为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新闻出版署直属人民出版社办的《新华文摘》月刊全年创利482万元;甘肃人民出版社创办的《读者》杂志占全社利润90%以上,并成为整个甘肃出版界的金字招牌;江西省出版总社社办期刊的利润已超过本牌图书,黑龙江省社办期刊的效益已赶上一个中等出版  相似文献   

5.
新闻出版署实施的“社刊工程”及制定的优惠扶持政策,将社办期刊从出版社的企业行为提升到出版产业跨世纪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唤醒了出版界的“期刊”意识。期刊与图书在出版社共处一体的独特文化生态环境,使社办期刊如鱼得水。近年来,一些社办期刊将期刊的品牌优势与出版社的书号资源结合起来,借鸡生蛋,拓展优势,精心策划系列图书,将读者在长期阅读期刊中培育激发出来的精神需要引向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以此进一步强化读者的阅读情结。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末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实施“社刊工程”以来,社办期刊的数量明显增多,不少社办期刊取得了良好的“双效”,成为出版社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也有相当一批社办期刊,由于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处境困难,步履维艰。随着出版业的转制,我国出版社多年以来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模式即将被打破,社办期刊的办刊思路和模式也亟待创新。抓住转制机遇,顺应改革潮流,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之路,社办期刊才能应对激烈的期刊市场竞争。一、加快集团化进程,提升社办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国内期刊集团目前仅《家庭》、《知音》两家,还有不少大…  相似文献   

7.
社办期刊曾被许多出版社看好,被认为是出版业集约经营、多元开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一项良策。加之1996年新闻出版署提出“社刊工程”,鼓励和扶持出版社办期刊,许多出版社都想方设法创办一种或者数种期刊,人们期待着社办期刊能为出版社的发展和壮大闯出一片新的天地。的确在今天的出版界,有些社办期刊对出版社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如《读者》、《新华文摘》等,但这样的期刊在544种社办期刊中所占的比例毕竟很小,大多数的社办期刊基本上在温饱线上挣扎,社办期刊如何发展成为出版人普遍关注的问题。总括近几年出版人对社办期刊的讨…  相似文献   

8.
社办期刊,顾名思义是以出版社(主要是图书出版社)为主办单位的期刊,出版社在其内部设置编辑部或期刊社来具体负责期刊的编辑和运营。 自上世纪末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发展“社刊工程”至今已3年有余,社办期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出版社认识到  相似文献   

9.
发展社刊工程不仅仅是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是实现出版结构调整,把出版业由传统领域向现代领域、向未来出版的主阵地发展和转移的重大战略发展社刊工程涉及出版观念、人才培养和机制转化等多方面的问题,社刊工程实际上是出版社的发展工程基于这种认识,湖北省新闻出版局于1998年11月召开了局属出版社“社刊工程”发展座谈会,对发展社刊工程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动员,同时对辖区内其他出版社发展社刊工程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鼓动和促进。认识宣传是基础,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是关键。省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社刊工程发展的三阶段发展思路:即合理布局、提高质量、创立名牌。合理布局是社刊工程的基础性工作,它体现整体思路,决定着以后的发展方向。合理布局首先是对原有社办期刊品种进行调整。社刊必须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精心实施社刊工程,加大投入,拓宽发展思路,采取改造与创办相结合的举措,使社办期刊面貌有了新的起色。首先,该局充分发掘现有的社办期刊资源,在资源整合中产生新的效益,该局将原工作指导类性质的《新闻出版天地》改为《双休日》,由面向本行业转为面向全社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使之成为出版效益新的生长点。其次是精心创办新期刊。江西科技出版社今年新创办的《家庭百事通》杂志在市场定位中独辟蹊径,以新婚前后的青年男女为特  相似文献   

11.
社办期刊,是出版人由来已久的思路,是出版业集约经营、多元开发、壮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项良策.无论从商务印书馆当年办<东方杂志>来看,还是从今天甘肃人民出版社办<读者>来看,特别是从1996年"社刊工程"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看,社办期刊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社办期刊如何为出版社带来效益、壮了牌子,却还从未发现哪一种社办期刊能让出版社倒了牌子.  相似文献   

12.
人员严重不足,没有自主权,这使得许多作为一个与市场接轨的期刊必须做的工作无法实施,出版社的发行科本来应当也能够成为社办期刊发展的强大支柱,但发行科只管图书不管期刊,这似乎成了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少出版社完全有能力把自己的期刊扶持起来,但由于重视的程度不够,致使这些社办期刊有名无实,只是个空架子。一些社办期刊尽管已经创办了多年,但机构不健全、定位不明确、规划不具体、职责不分明、奖惩不合理等现象十分严重。现在,不少搞社刊的同志干劲不大怨气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出版社的领导管不到点子上。  相似文献   

13.
一、“社刊工程”的提出及其特殊使命南方在《中国出版》2000年第7期卷首语中说:“实施‘社刊工程’的目的,是要利用出版社的优势,由出版社出一批‘双效’俱佳的期刊精品,对期刊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和推进作用,同时使其成长为出版社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出版社自身的发展。”“社刊工程”肩负着占领阵地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与此前的“精品图书工程”、“民族动画工程”等等相比,“社刊工程”的不同之处有二:第一,前两者都是在图书的范围之内,是在出版社自身擅长的领域作业;其次,前二者都处在出版社发展的上升过程中,经济…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属出版社树立大产业观点,将推进期刊出版作为新的产业生长点,社办期刊目前已形成良好发展势头,11种社办期刊平均期发数超过了10万册,年发行总量达2000多万册,年创利800多万,并有7种社办期刊被评为全国和全省的优秀期刊、一级期刊,取得了显著的双效益。 出版社创办期刊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出版社人才密集、知识密集、信息密集、选题资源丰富、掌握了一批专业作者、有健全的编辑制度等。江西省局属出版社全面认识自身优势,将期刊出版作为一项重要产业,给予多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期刊出版节奏快、市场覆盖面广、效益附加值高的特点,根据国际期刊业的成功办刊经验,近年来,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坚持走书刊并重的道路,把实施社办期刊工程当作调整、优化该社产品结构的重点之一来抓,巩固和发展优秀期刊,调整和改革亏损期刊,创办和建设全新期刊,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出版社已经拥有1报12刊,形成了规模化的期刊出版格局。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以来,社办期刊在新闻出版署制定的“社刊工程”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社办期刊能否在新世纪的数字化时代使产业规模上一个台阶,成为出版产业的支柱,最终取决于社办期刊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如何扩大发行量,成为社办期刊的生命线。有关调查表明,由于多种原因,目  相似文献   

17.
方仁 《传媒》2000,(4):1
社刊,出版社之期刊也。 社刊,发展之快令人瞩目…… 近几年,社办期刊异军突起。如果说昔日之社刊尚默默无闻、悄然无声,形不成气候,形不成规模,那么,今日之社刊,则令国人刮目相看。 中国期刊研究所在分析中国期刊现状时归纳了社刊三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社办期刊,顾名思义,就是以出版社为主办单位的期刊。社办期刊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只是自1997年新闻出版署提出社刊工程以来,社办期刊才真正成为业内的一个重要话题,也才正式进入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四大传统媒体之一的期刊,在图书、报纸的不断推陈出新,更新出版理念的时候,在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强力冲击下,终于浮出水面.在我们见到的琳琅满目的纸质媒介中,期刊已然脱胎换骨,许多期刊已成为人们不能离开的媒体.传统的书一刊模式,很可能就要被刊一书的模式所取代.也许出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和考虑,新闻出版署提出"社刊工程",并将此定为出版产业的发展目标,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新刊审批中向出版社倾斜.新闻出版署提出的"社刊工程"符合出版产业的发展,符合国际出版业的发展潮流.作为出版社要充分理解新闻出版署的战略目标,在工作中实施新闻出版署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目前,“社刊工程”建设已成为许多出版社一项重要的工作。怎样看待“社刊工程”,怎样启动“社刊工程”,即对“社刊工程”如何定位,如何运作,是需要出版人深入研究的基本问题。从大处着眼,挖掘潜力,培植出版资源“社刊工程”是出版社培植出版资源的有效途径。“社刊工程”的策划宜从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