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期刊、图书还是报纸的编辑,审阅大量的来稿恐怕是最事务性的工作了. 有时候面对堆砌如山的稿件,尤其是自然来稿,想要从中选出精品,发现亮点,还真是不容易的事.有经验的编辑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自然天成"的佳作少,粗枝大叶、平庸枯燥的"草木"多.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草木"都没有价值,都应当置之不理呢?这里,笔者想就自己编辑工作中的体会,谈一点编辑对稿件的审稿意识与加工艺术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编辑加工中对计算机的利用 1.加强编辑加工的稿件管理 对于稿件的管理,一般认为它包括来稿登记、送审和归档,这是编务的主要工作.其实与对作者来稿、刊登和退稿以及审稿名单的管理工作一样,编辑存加工稿件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利用计算机对稿件进行管理,如在电脑菜单中除C盘外,任选一个盘专门用来管理加工文稿.  相似文献   

3.
工作通讯是比较难写的一种文体。但是,它配合党中央、省委的重大工作部署,贴近工作实际,反映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指导性,深受读者喜爱,也是党报党刊常用文体。而在编辑这类稿件的过程中,大家普遍认为,工作通讯来稿“拿来就可用”的不多,很多稿件文从字顺,但由于存在一些“致命弱点”,编辑总是感到“欲用不能,欲弃不忍”。本文试结合来稿和编辑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马英 《新闻传播》2014,(3):39-40
在编辑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供需"矛盾:一方面很多通讯员积极地写稿、投稿,却常常为投稿杳无音讯而烦恼;另一方面作为编辑,常常为没有合适的稿件而伤神。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提高通讯员的投稿命中率,结合报社来稿和用稿的实际情况谈谈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说起编辑工作,一般都认为是"来料加工",即把作者交来的稿件,经过鉴别选择,拾遗补阙,条理规范,字斟句酌,形成内容比较完整和形式比较完美的图书。实际上,编辑工作还得有另一功,这就是"找米下锅"。它不完全依赖作者来稿,而是通过制定选题、约稿和组稿,促使作  相似文献   

6.
陈让德 《新闻界》2001,(3):59-59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党报实行岗位计分制后,调动了编辑记者的写稿积极性,报纸的面貌大有改观。但是,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不少编辑、记者为了多挣工分,不愿修改通讯员稿件,甚至出现不用通讯员来稿,用了不开稿酬。有的编辑说,部主任、编辑都要挣工分,哪有时间改通讯员来稿,改通讯员稿件划不来;有的还说,市场经济,记者的稿件都用不完,不考虑通讯员上稿,这样挫伤了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 这些表现与我们党历来贯彻落实"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不相适应。众所周知,在当前新闻改革中,…  相似文献   

7.
陶范 《编辑学报》2008,20(1):8-9
在自然来稿的处理中,存在着投稿回复不作为、编辑初审标签化、稿件取舍关系化、稿件命运单一化、退稿处理非人性化等问题.对此,编辑要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落实稿件回复制度,完善初审制度,质量面前一视同仁,建立稿件命运多样化的机制,高度重视退稿工作.  相似文献   

8.
编辑的基本工作就是删改、加工、润色稿件.给作者的来稿必要时“动手术”.要使编出的文章有独特、独到之处,在社会上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就必须不断提高编辑文章的基本水平.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学习有关编辑业务知识,充分依据广大读者的要求,并结合自己所在传媒的特点.下大力练好这个基本功.结合在《领导工作研究》杂志的实际工作,我体会到要练好精编文章的“十八般武艺”.必须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记者处理通讯员来稿,编辑处理记者的稿件,以及总编辑审阅稿件,都可以叫做编审工作。编审工作,包括稿件的审查、加工、把关和编排等。编辑编审稿件,好比厨师配菜烹调,助产士催产接生,工人加工产品一样,只有通过艰苦劳动,才能出好成果。编审工作是报纸编辑出版工作的重要一环,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提高报道质量、办好党报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必须认真负贡,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10.
应注重学术期刊的编辑审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刊物质量除了与来稿的质量有关外,编辑的审稿能力与刊物的学术质量密切相关.[1]如何将一块块瑕瑜互见的"璞玉",雕刻成流光溢彩的语言文字艺术品,全凭编辑的功力.在整个编辑工作中,审稿工作是编辑工作的重点.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编辑经验,谈谈对此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报纸要闻版来稿包括记者稿件和通讯员稿件,从上稿率看,记者稿件通常高于通讯员稿件。任何有责任心的编辑无不希望报纸版面能够出彩儿,作为经营报纸门户版面的要闻版编辑更是如此。然而,除了一些来自时政性的会议、工作报道任务的压力之外,要闻版编辑还时常受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这种困惑可以说是直接来自稿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编辑工作实践,概括来稿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编校工作中"宏观"与"微观"的思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出版、印刷技术的革新,当今大多数图书、杂志的出版都趋向于采用"编校合一"的体制.相对于传统的"编校分离",在"编校合一"形势下,已经淡化了编辑和校对的区别,编校人员无论在稿件的编辑加工,还是在稿件的"三校一读"过程中,都需要用审稿的眼光审视手中的稿件.  相似文献   

13.
编辑与听众的心常常是相通的:新颖活泼、引人入胜的稿件,编辑感兴趣,听众喜欢听。可是一段时间来,我们在编辑大量的经济新闻稿件时却陷入一种无奈,因为每天来稿中有相当一部份除了产值、利润、增长率以外,就是一些  相似文献   

14.
一、对文字的"再创作"作为新闻编辑每天都会面对许多的稿件,这些稿件对于记者来说都已经是成品,但是对于编辑来说,只是一些基本素材,尤其对于电视编辑来说,除了文字以外,还要对新闻画面进行处理。所以对稿件的再创作才是新闻编辑真正的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1.首先编辑要熟悉记者的工作采访过程,如果不知道记者的工作内容,又有什么资格去删减人家的稿件呢?这个过程当中有时会了解到一  相似文献   

15.
一般说来,报纸的新闻主要来自以下四条渠道:本报记者采写稿,本报编辑约稿,以通讯社为主的其他传媒供稿,自由来稿。严格地说,来自这四条渠道的稿件都需经编辑之手加工,都存在稿件升级的必要。本文仅就自由来稿的升级作点探讨。 自由来稿与上面提到的其他三类稿件相比,往往是数量大、内容杂、质量参差不齐。其可贵之处是鲜活,不足之处是就事论事、不深不透。正是这种普遍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为自由来稿的升级提供了必要和可能。 编辑要做的事,就是在不改变自由来稿提供的事实的前提下,在材料的选择与主题的提炼上下功夫,以提高稿件质量,从而实现“稿件升级”,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和指导性。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作者收集整理了一些稿件升级方面的成功之作,试图把握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以便操作。  相似文献   

16.
期刊稿件在编辑部的流程是 复审前为流程的前期,每类稿件的数量只与来稿量和来稿质量有关。复审后为流程的后期,各类稿件数量不仅与来稿量和来稿质量有关,而且和编辑人员对流程后期各类稿件设计份数有关。流程后期各类稿件为多少,才能既不积压稿件,又不缺少稿件,这就是最佳存稿量问题,流程后期各阶段都存在这个问题。 期刊每期页码是固定的,容纳稿件的篇数  相似文献   

17.
作为时事编辑,每天面对的是纷繁众多的新华社来稿,如何把时事新闻报道做好是时事编辑最伤脑筋的问题,下面本人就本职工作的亲身体会作一下简单阐述。一、时事编辑要处处留心、时时用心,在稿件的选择上就能做到取舍得当每天面对新华社传送的数百篇稿件和上百幅图片,时事编辑要想做到准确地选出新闻价值较强的稿件,就要求我们不仅有强烈的新闻敏感性,还必须具有较强的鉴别、分析、判断能力。特别是我们《驻马店日报》的时事版,情况比较特殊,时常被转版稿件和广告占领,每天留出的时事版面所剩无几,而每天最新来稿大都集中在晚上,在有限的版面和…  相似文献   

18.
报纸是当代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之一,是传播知识、服务读者的重要媒介。编辑工作就是在总编的领导下接收记者稿件、自由来稿和约稿,通过对稿件的审查决定稿件的取舍,对来稿进行文字加工和修改,根据栏目宗旨和方针安排刊出的文章类型和比例,并经过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编辑加工处理之后,正式见报服务于读者。  相似文献   

19.
质疑问难,就是提出疑问以求解答.质新闻编辑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来稿,稿件内容又涉及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发现并修正稿件内容中的错误,最大限度地接近和还原稿件内容的客观真实?除编辑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新闻业务功底外,在编审稿件过程中还要善于对稿件中的疑问提出质疑,并得到合理解答,这不失为发现和修正稿件错误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新闻编辑的一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20.
从稿件本身入手准确遴选审稿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傅佑丽 《编辑学报》2009,21(4):338-339
阐述综合性科技期刊编辑针对一篇具体的来稿选择审稿人的方法。从稿件的题名或关键词、作者信息、参考文献等方面入手,分析利用网络选择审稿人的特点及注意事项,以期解决"送审"这一编辑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高审稿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