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志在摩登》是徐志摩的嫡孙徐善曾先生为祖父写的传记。2018年6月10日,徐善曾在杭州举行新书分享会,关于祖父的一生,他从亲人的角度进行了还原与评说。  相似文献   

2.
正杭州两位三年级小学生上岗做播报员让杜沅熹现场说说自己最拿手的杭州话,他选了一段介绍杭州的小热昏《杭州好地方》。这是他参加这次比赛的才艺展示,近两分钟的词稿居然一口气顺畅地说了下来。杜沅熹说,这还不算很难的,上次参加首届"小伢儿说杭州话"四六级挑战赛,他还专门用杭州话配音《小猪佩奇》,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3.
这个春天,汪曾祺先生诞辰百年。他的一生,并未在杭州有过长久的驻足。但杭州的美食曾永久停驻于他的内心。汪曾祺赠予担任其《晚翠文谈》终审的徐正纶先生的诗中,曾提到——"桃柳杭州无恙否,当年风物尚如初。虎跑泉泡新龙井,楼外楼中带把鱼"。  相似文献   

4.
正没能面见沈宏非先生本人,是件遗憾的事。最近他在微信上说,老跑杭州。是的,微信神交一月不到,已两次"见"他出没在沪杭一线。看沈宏非的微信,如阅他的《写食主义》,然而更近人间烟火。前几天,他又过杭州跑上海去了。过杭州当然是要吃那么一两顿的,在去吃的路上,他会信手拍些杭州的事物,比如北山路10号门前西湖边的那两棵梧桐树,雪天里的梧桐树,阴雨天里的梧桐树。于是,他的吃饭路程便有了同景记录般的仪式感——当然,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5月6日,在杭州北山街葛岭路13号黄源旧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纪念黄源同志诞辰110周年活动暨《黄源传》首发式。会议简朴而庄严,活动充满了与会者对黄源的浓浓敬意和深深怀念,青年作家包新旺的《黄源传》更是受到大家欢迎,世上又多了一本与他有关的书,他应该会感到高兴。黄源是我的公公,更是我"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一位尊师。1906年他出生在浙江的海边城市海盐县,从小在海边  相似文献   

6.
正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余光中:《当我死时》"西湖的美是永恒的"余光中先生和杭州渊源颇深。他对西湖情有独钟,多次来到杭州,还跟妻子一起来"寻根"。2011年春,他在杭州接受了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客座教授的聘书,从此成为了一位"浙大人"。次年金秋,他在夫人的陪同下来杭州,参加了2012西湖国际诗会。诗友们  相似文献   

7.
正从史乔恩拿到"西湖友谊奖"的2018年向前推算,他已经在杭州第十四中学(以下简称杭十四中)做了12年的外籍教师了。这12年里,他曾带领数十名学生为服务G20杭州峰会的一线民警教授日常英语,编写《服务G20警务英语手册》。而更多时候,他埋头教书,12年如一日。对于美国人史乔恩而言,所有教学工作之外的事情都可  相似文献   

8.
正390年前的1629年,也就是明崇祯二年二月初三,75岁的董其昌与友人同游西湖。此时,他已经9年未到杭州了。又见西湖,董其昌感慨于自己辜负了这片湖光山色,回到松江后绘写意山水并题《西湖曲》——"林杪不可分,水步遥难辨。一片山翠边,微茫见村远。"其实,董其昌与杭州的缘分非常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道斌先生根据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容台集》和李日华《味水轩日记》、陈继儒《妮古录》等文献的记载发现,董其昌一生曾到过杭州达18次之多。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藏书家的丁丙,他的"八千卷楼"与他抢救的《四库全书》,跟庞元济创办杭州世经缫丝厂用动力发电照明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电能结束了浙江几千年手工织布的历史,而浩如烟海的煌煌藏书,也以不朽典籍散发的灿烂文明之光,照亮千年长夜。1882年,中国第一盏电灯在上海亮起,开启了中国电力事业。在浙江,有电的时间是在1896年,显然要稍晚一些。但我在整理浙江电力工业史时,却发现一个十分独特的现象:包括上海在  相似文献   

10.
年年茶相似,岁岁香不同。今年杭州的茶香中夹杂着一股特别的清香—新出版不久的《杭州茶文化发展史》的翰墨书香。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为《杭州茶文化发展史》作序,称赞该书"是中华茶文化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他表示,该书的出版发行,必将对中华茶人包括对浙江、杭州的茶人践行以茶为媒、茶和天下的精神操守和价值追求,对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实现再创世界茶叶辉煌的中国梦,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