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远古的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的纽带,连接着来自东方和西方的货品与风物,创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传奇与佳话。丝绸之路的驼铃不再,却留下了恒久的文化。如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也推动着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非遗文化上的沟通、对话与合作。9月中旬,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以"大匠至心·手创造的文化记忆"为主题,邀请53位中国和中东欧16国文化机构的管理者、文化学者、代表性传承人与工艺家齐聚运河边,探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东欧是中国积极拓展国际战略空间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如何有效优化中国在中东欧的国家形象,是积极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东欧不断推进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持续落实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明确考虑国家形象优化的充分实现并合理运用话语、设置议题。中国支持中东欧的发展与稳定、积极推动中欧关系的发展、努力实现中国与中东欧的战略协调,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逐步强化,这些都为中国在中东欧的国家形象优化带来了契机。中国在中东欧的国家形象优化,可以借助中国的积极作为与比较优势的充分构建,同时开展相应的前瞻性评估。  相似文献   

3.
正自2012年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华沙成功举行以来,在"16+1"合作机制的推动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中东欧国家的积极响应。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中东欧国家占近四分之一。可以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东欧国家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小觑。作为中东欧地区的重要国家,匈牙利在历史上就不断  相似文献   

4.
新冠疫情流行期间,中医药在中东欧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促使中东欧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医药的关注。中医药推广,正在依循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规划逐步落实与完善。中医药在中东欧推广以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积极关系,为中医药国际传播提供了必要前提。而中医药在中东欧的传播,不仅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发展优化提供了必要保障,而且有效展现了中医药推广的效果。中医药国际传播在中东欧的持续推进与不断优化,彰显中国对于中东欧发展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6月8日,为期5天的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在宁波开幕,浙江与中东欧投资洽谈、贸易展览、人文交流……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交流精彩纷呈。浙江宁波曾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演绎了一幅商贾往来、文化交融、互学互鉴的历史画卷。从"以港兴市"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动,海上丝绸之路又上演现代版本。迈着开放包容的脚步,宁波从2000多年前海上古丝绸之路走来,如今进入了"一带—路下的中东欧黄金时间"。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上,杭州就是一座繁华的国际化城市。在外国人眼中,杭州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紧密相关,他们的所见所闻大都没有形成颂词流传,但他们的所想所感应该可以视为对杭州的赞美和认同。来杭州最早的外国人,据说是印度和尚慧理,时间在4世纪初的东晋。慧理到达的杭州当时尚是山中小县钱塘,但他的游历却是历史上中国文化第一次大南迁中有影响的事件之一。慧理阅读这里的山水是"仙灵所隐",便建造了灵隐寺,为杭  相似文献   

7.
正华丽的色彩、温暖的音色、柔和的灯光,来自波兰的马钦·帕特三重奏在浙江音乐学院演出,为观众开启了一场爵士乐的精神之旅,也拉开了2019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舞蹈季暨学术交流活动的帷幕。10月下旬,来自中东欧8个国家的28位艺术家齐聚浙江音乐学院,与中国同行共同举办43场交流活动。活动涉及音乐会、舞蹈专场、大师班和艺术讲座  相似文献   

8.
洪巍 《文化交流》2014,(7):30-33
初夏的甬城,海风拂面,温润舒适。 “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经贸文化交流周”连轴大戏开锣,20多项活动好戏连台。中东欧当代艺术作品展是“首秀”,2014年6月7日在宁波美术馆隆重开幕。宁波市领导和来自中东欧国家的政府官员、画家、音乐家、院校师生,以及在甬中东欧留学生与各地的美术爱好者等300余人相聚在这一艺术殿堂,共襄文化交流盛举。  相似文献   

9.
正为期五天的2019第三届"未来之桥"中国—中东欧青年研修交流营在浙江义乌举办。来自中国和中东欧17个国家的各界青年代表齐聚义乌,本次交流营主要活动之一,是对"一带一路"项目义乌市场作现场调研。营员们对原创设计的电子产品,具有中国特色的京剧脸谱、青瓷等,表现出了深厚的兴趣。本次研修交流营活动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义乌市人民政府等承办。其间围绕共建"一带一路"主题,举办国  相似文献   

10.
2015年4月底、5月初,笔者先后两次赴欧,参加在波兰卡托维兹举办的欧洲经济大会和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办的“16+1合作与‘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并分别做了主旨发言,受到了在场中东欧国家听众的广泛认可。其中,笔者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中国“一带一路”到底能够为中东欧国家带来哪些实际利益?面对这样的问题,智库学者的对外阐述能力便显得相当重要。如何讲好“一带一路”,怎样讲更能让外国人接受,并留下深刻的影响,是目前中国智库学者必须要学会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