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天使的眼睛     
小小的儿子拿着一本画册来问我:“天使为什么长着一对翅膀?”我说:“因为天使在传播爱,人间太需要爱了。”儿子想了想,摇摇头说:“不对,天使太小了,他做不到。”儿子又问:“他为什么要拿着箭?”我说:“天使的箭射穿两个人的心,他们就会相爱。”儿子又想了想,摇摇头说:“把心射穿人就死了,怎么去爱呢?”我惊讶地看着儿子,却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反驳他,因为这是他的眼睛从画面上得到的最直观的印象。但是如此直观的东西,大人怎么就忽视了?突然就想起一本书上说过的话:面对孩子的眼睛就是面对上帝的审判。在《皇帝的新装》里,指着不可一世的皇帝说“他没有穿衣服”的是一个孩子,而不是勇士。报纸上也有过这样的报道,某地发生了一起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将自己洗脱得天衣无缝,但是,公安人员拿出作案现场的一件凶器时,孩子马上说:这把钳子是我爸爸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这句话将爸爸送上了断头台,因为他是孩子。孩子眼睛里的一切,既没有主观臆测也没有人为虚拟,只有事实,连灰尘也不可能掺进去的真实。所以,我很害怕孩子的眼睛,它流出的不管是欢喜或者悲哀,都会让人的灵魂哆嗦。所以我固执地认为,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等等加在一起,也无法诠释现代文明的方...  相似文献   

2.
幽默版     
《档案管理》2005,(1):39-39
计算题埃里卡问女友:“你怎样支配家用钱?”“40%用于房租,30%用于吃饭,30%用于汽车,20%用于娱乐。”“但这加起来是120%。”“没错,这就是我的难题。”(施祥云摘)还是孩子“大夫,我的儿子一直喜欢玩沙子,又是做沙子甜食,又是盖沙塔。您觉得他需要治疗一下吗?”“这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是再正常不过的啊。”“我们也是这么想的,大夫,可是他的妻子吵着要离婚。”(徐美丽摘)这是给您的汤格雷先生到某地旅游,住在一个小客店里,客店主人很吝啬,每天给的饭食很少。一天,他坐下来吃晚饭,见放在桌上的盘子很湿,便冲着店主说:“这盘子是湿的。”店主说:…  相似文献   

3.
今年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恰逢周六。一大早,老公赶着问:“今天怎么庆祝?我请吃饭怎么样?”我说:“好啊,咱俩上哪去?”他听了顿了顿,说:“只有咱俩吗?还是带着孩子一起去吧!”我瞟了他一眼:“庆祝结婚纪念日带孩子好吗?这日子,不都是两个人去浪漫一下吗?”他嘻皮笑脸地回答:“既然是庆祝,当然要带着成果了,没有成果怎么叫庆祝呢!”于是,我们就带着三个“成果”一起去吃饭了。  相似文献   

4.
记得前两年曾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读者是什么?》。文章洋洋洒洒三四千言,可作者说得越多,我这个读者却越糊涂,被他牵着鼻子钻了几十条胡同,可“读者”究竟是“什么”?我也未搞清楚。我又回过头来在字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采访是记者的生活.”这话很有道理,既道出了记者生活的特点,又反映出采访的本质特征. 我采写过一篇《上海老乡》的通讯.这篇通讯就是在兰州附近一个小站月台上候车时发现的线索,在火车上完成采访的.当时,我准备乘火车向西到酒泉去,在月台上遇到了也在候车的某部王政委。“听口音,是江浙一带人吧?”我问.“怎么说呢?算半个祁连半个上海吧!”他把半个说得挺重.“这怎讲?”我很好奇地问.“我喝了十多年黄浦江的水,又喝了十来年祁连山的水.所以,我既是上海人,又是祁连山人.”他一字一板说得很认真.“照你这么说,我也可以称是半个上海人了.”我接上说.“噢!!”他脸上显出很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     
在我想把一些新春祝福转发给班上一个新加坡男生前,犹豫了一下:他过不过春节,有没有羊年的概念呢?但我还是发了,因为那个男生的中文说得很溜,也是我这里惟一可以用中文交流的同学。收到祝福,他向我表示感谢,但说他对春节不很在意,因为自己不是百分之百的华人。他爷爷是福建人,外公是海南人,父母都是新加坡出生的,会说一点中文。他小学开始学中文,说得非常好,但阅读上不如英文,所以连《论语》和金庸也是读英文版的。开始我总忘记他的身份。常常是“你国语很好啊!呵,对不起,是中文。”或者  相似文献   

7.
我与505征文     
505胜过“偏方”今年春季,我原在部队的一位老战友老李,从咸阳来看我,见面后,却使我大吃一惊。几年不见,人变得胖了,也精神多了。我几乎不敢相认了。他在部队时,胃病比我还严重,1.75米的个头,却瘦得只有120多斤,因此大家都叫他“李排骨”。我问他的缘由,他说是用一个“偏方”。我问什么“偏方?”他却解开了衣扣。让我瞧。咳!原来是只505神功元气袋。说实在的,我一直对它没有产生兴趣。但老李的变化使我信服了这神袋子。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青年报·社会周刊》上以“老猫”的名字开了个专栏,叫“社会七日断想”,自此以后,有关老猫的种种传闻便撒开了。最典型的一种是“老猫是个40多岁的人,比较持重”,来信中最常见的问题则是:“你为什么叫老猫?”后来,有许多常读“断想”的人见到我,极惊诧:“你是老猫?”我说是,接着便是夸奖,弄得我极不自然,很想说,别这么夸我,我还打算进步呢。  相似文献   

9.
我是不大愿意写批评文字的。这原因大抵是:瞎捧之风未泯,批评势必讨嫌!不少人都装着胡涂,好话说尽,你却净说些煞风景的老实话,难道不讨嫌么?其次,我很怕没完没了地被被批评者所纠缠:你本来说的是东,他偏来说西,南辕北辙,不得要领;再其次,一些被批评者的心态也变异得奇怪,颇有一些具有“挨批积极性”的人在,他硬是想借被批评“出名”。批评文章,成为被批评者的“出名”广告,这不又有点可悲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人,总有“不  相似文献   

10.
我说,你这名字起得好:“立人”,你这“人”,可就真的“立”起来啦。 袁立人说,正是名字不好呢。你想,只有一条腿——我们湖南话叫“掰子”——却要立起来,那有多艰难! 然而,就是这个袁立人,二十八岁上单腿骑车万里行;三十岁开始学打乒乓球,在其后的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上一人夺得三块金牌,如会她又独闯上海滩,为发展企业日夜操劳运筹帷幄……  相似文献   

11.
我从前是这样说过:“任何一个孩子,照我的方法,都可以成为写作天才.”这样说,很像一个江湖骗子.现在很多孩子不要说当什么天才了,就是要他按规定完成作文,就愁眉不展.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而错不在孩子,而在我们的评价标准.我当时写这些话的时候,的确是蛮激动的,蛮确信的.那天醒得早,想到这个,就睡不着,早上5点钟起来,一气写了三个小时.可以想见,当时我说的和想的完全一致,不是存心要骗人的.  相似文献   

12.
我年轻时,有一回得了病,住进了医院。当时医院里没有大夫,都是工农兵出身的卫生员——真正的大夫全都下到各队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话虽如此说,穿着白大褂的,不叫他大夫又能叫什么呢。我入院第一天,大夫来查房,看过我的化验单,又拿听诊器把我上下听了一遍,最后还是开口来问:你得了什么病。原来那张化验单他没看懂。其实不用化验单也能看出我  相似文献   

13.
老早就想给郭宗义大夫写个东西,但每次他都婉言谢绝了。原因嘛,很简单:‘人怕出名猪怕壮’。 今年正月初一,我照惯例去给他拜年。在他家里所见一幕,使我至今难忘。 一对中年夫妇千恩万谢,非要把一包东西留下,郭宗义千推万辞,非要让他们把东西拿走。可能有我在场,那对夫妇只好不情愿地依从了郭大夫。临走时,女的满眼噙着泪花说:‘郭大夫,您是俺家的救命恩人,俺代表孩子给您跪下  相似文献   

14.
1987年12月上旬,我们从青海省省会西宁乘车六百余公里.来到雪山深处的果洛藏族自治州。12月22日上午.我们正在大武镇新华书店经理家了解情况.经理的妻子无意中说:“公司(指州所在地玛沁县民贸公司)一个女人把自己的孩子活活打死了。”我们愕然:“这女人是不是继母?”“亲亲的妈呢。”“哪为什么?”“说是嫌孩子学习不好。”我们想:很可能是失手打死的吧,一个母亲怎么能狠心将孩子活活打死呢?想是这么想,但事情既已发生,而且非同寻常.职业的敏感驱使我们要去问个究竟。那天,高寒缺氧的大武镇刮着大风,天气很  相似文献   

15.
我年轻时,有一回得了病,住进了医院。当时医院里没有大夫,都是工农兵出身的卫生员——真正的大夫全都下到各队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话虽如此说,穿着白大褂的,不叫他大夫又能叫什么呢。我入院第一天,大夫来查房,看过我的化验单,又拿听诊器把我上下听了一遍,最后还是开口来问:你得了什么病。原来那张化验单他没看懂。其实不用化验单也能看出我  相似文献   

16.
幸福得要死     
山东二敏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正蹲在14楼阳台的一个角落里郁闷地抽烟,他问我“小子,你现在在揍(做)什么呢?”我很想告诉他,我在揍自己,但我不能这么说,我懒洋洋地告诉他,我正在抽烟。二叔给我打电话是想告诉我他新买了个手  相似文献   

17.
十三、“说”这个词后面用什么样标点,根据它在句中的位置和引用话语,应有所不同。例如:1.林小姐哭丧着脸说:“妈呀,全东洋货!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2.“妈呀,全是东洋货!”林小姐丧着脸说,“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3.“妈呀,全是东洋货!明儿叫我什么衣服?”林小姐哭丧着脸说。4.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对我说:“我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了,这次出了一点儿事故,他们单位领导通知我,让我来看看他。我们单的工会领导也特别关照我,专门给我了火车票。我是第一次到杭州。”5.我跟老工人聊了一会儿,老工对我说,他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了,这次…  相似文献   

18.
【咸聊淡扯】过年了 ,三毛这厢给各位老哥小弟大姐小妹拱手了。拜年嘛 ,咱中国人就该拿这个样儿。您问咋地改了行头 ,把“三毛导语”换成“咸聊淡扯” ?别以为我写了错别字 ,此处有典。这要感谢小二。是他跟别人恶心我 ,说我“老不死的 ,还敢‘导语’ ?瞧那‘三咸斋’ ,连根咸菜也没有。“这话又被我听见了。虽不太中听 ,却也基本属实。咱一没文凭二没靠山 ,有啥资格导人呢 ?咱那网站的聊天室 (三咸斋 ) ,见过几个鬼影儿 ?琢磨一晚 ,决定 ,新年换新貌 ,还得抖擞他一排子。三毛向来是从善如流的 ,叫“三毛导语”的确有愧众兄弟 ,得改。不过 ,…  相似文献   

19.
阿美最近为了一件事很纠结:见前夫的时候穿什么? 实心眼儿的纤姐说:“当然要穿上最漂亮的,让他后悔去!”我却觉得,男人不会因为你穿得金玉其外就痛改前非了吧?阿美也犹豫道:不能穿得太好吧?孩子爹本来给生活费就不爽快,孩子的服装费1500元,他总是说自己最近紧张。自己再穿得像黄世仁一样明晃晃的,这不是更给杨白劳添堵嘛!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初我得知中国青年出版社原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孟庆远同志患癌症住院,我和许多同事都要去医院探视。医务室的大夫劝我们不要去,说老孟每见到社里的老同事总是很激动,探视的人多了,不利老孟治疗、休息。但是想到老孟多年是我的领导,又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我怎么能不去探视呢?这时社会科学编辑室的王斌俊说老孟有一本历史小品集,已赶排出校样,让我带到医院去, 让老孟看一看,可以尽快付印。我和张国风带了校样和一些营养品去看老孟,这时他已病危,不能进食了。他见到我们时神志很清醒,激动地哭了,他拉着我的手说:“小郑, 我要与你永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