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前准备:1.组织学生实地观赏家乡风貌,如学校附近的工厂、农村、革命纪念地、名胜古迹、风景区;2.准备1—2个爱家乡的小故事。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从而打下热爱祖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活动说明本设计为苏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八课《中秋与重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家乡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和有关中秋的传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2.学会在了解、搜集风俗习惯的活动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3.通过了解关于月亮的小知识,增强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活动准备1.制作关于月球的课件。2.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中秋的传说和描写月亮的诗文。3.每人准备一个月饼、一面小镜子、一个小手电筒和一张日历。活动过程活动一——猜谜语,看日历,找中秋1.师导入: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现在,…  相似文献   

3.
<正>第一步:课前准备1.教师提前下发作文材料:要求基本围绕一个中心,有正有反提前让学生积累素材,本次素材基本围绕淡泊来积累,涉及苏东坡、华罗庚、叶圣陶、孙犁、启功、袁隆平等古今名人故事。2.组织作文小组成员筛选相关素材,准备课上为同学们介绍。(三位同学,每人两个素材)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积累素材兴趣增强记忆效果,二是提高发言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一、课前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伊春生态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 2.培养学生做“小导游”,即学以致用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伊春的生态旅游景点。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做“小导游”,即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教材:义务教育小学自然五年制第七册第五课(六年制第九册第五课)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课前准备: 1.分组材料:酒精灯、火柴、小塑料袋、小纸蛇。  相似文献   

6.
我进行作文评改方法的改革已有几年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这样的作文评改是很有成效的.现就初二年级的一次作文评改(说明文《桂林的山》的评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本次作文评改的计划(一)课前准备:1、首先把全班作文浏览一遍,掌握情况,增强指导的针对性,并选出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印发给学生.2、把全班作文发还给学生,让他们交换批改.(每人评改一篇)(二)课堂评改(作文评改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1、各自当堂批改印发的两篇作文(约20分  相似文献   

7.
一、活动目的1.了解家乡的山水,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树立语文可以时时学、处处学的意识,培养大语文观。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文兴趣、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积极性。二、活动准备及设想1.学生实地参观白兆山(即碧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府河大桥。(课前准备)2.播放多媒体课件(包括音乐、图片、影片剪辑等),教师介绍古代安陆的“三台八景”。3.品读经典歌词,初步了解歌词的创作方法。4.学生自主收集家乡的人文风情类的文章,为写作提供素材。三、活动步骤导入:碧山涢水,钟灵毓秀。这块土地不仅孕育了宋祁、宋…  相似文献   

8.
犤活动目的犦1.通过活动,学生能够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性,增强环保意识,从而自觉地维护环境卫生。2.了解处理垃圾的方法,运用写、画、说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调查与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犤活动准备犦1.课前学生运用不同的手段,如采访、摄影录像等来完成《垃圾调查报告表》(表附后)。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或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人们是怎样处理垃圾的。2.准备一些水果、饮料、小食品。3.教师准备垃圾箱3个,图钉若干,有关垃圾处理的文字资料和一些生活垃圾。犤…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讲评课是作文训练的总结和提高的重要一环。上好作文讲评课,对于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让讲评课充满实效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把讲评课分为欣赏、问诊、治疗三大板块。一、欣赏板块,激发兴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在讲评时,以表扬激励为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1.课前要精心准备批改作文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每次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都要仔细阅读每一篇作文,认真分析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教师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我们紧扣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小作文训练,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一,通过复述课文,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间部分由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组成,结构很规范。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正是锻炼他们布局谋篇能力的好教材。在布置小作文练习时提了三点要求: (1)将中间四个内容保留一个,可以比原来那小段写得再丰富些、更具体些。题名分别改为《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天》等。 (2)保留原文中开头和结尾部分,使全文结构完整。 (3)尽量采用课文中原有的语言。   这些小作文内容都…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路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的作文应来源于生活,走进生活。因此我们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家乡的自然环境之中,去听去看去调查家乡的环境状况,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潜能,也使得学生在作文中言之有物。导写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出示课件。(用课件展示优美环境的图片)2.激发兴趣。这儿青山碧水,绿树红花,景色多美呀!你们想在这儿安家吗?是啊,能生活在这样的家园中是每一个人的心愿。然而,我们身边的环境如何呢?这节课我们…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通过画画、送画,增进朋友之间的友谊。2.在认真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找到各自的作文内容,从而体会到:有了亲身经历和感受,学会独立思考,就能培养生成作文内容的能力。3.说写结合,能写一两段通顺、连贯、表情达意的话。课前准备:学生准备画图用的各色彩笔。教师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张画图纸。教学流程设计:1.范例。元旦快到了,为了向大家祝贺新年,我想送一份礼物给你们,表表我的心意。送什么呢?想来想去,我决定送一幅画给大家。你们看——(出示图画)(1)我为什么送这样一幅画给你们?相互议论一下,再指定1~2人回答。(2)还是让我…  相似文献   

13.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物资矿产和工农业生产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调查分析、口头表达、制图绘画等多方面能力。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调查、了解自己的家乡,画一幅家乡导游图,写好解说词。  相似文献   

14.
《磁铁游戏》是关于磁铁知识的第一课。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铁的性质。通过本课教学,可以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磁铁和电磁铁的性质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他们初步的实验能力。我在教学此课时是这样做的: 1.首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1)为学生准备足够的磁铁:①各种类型的磁铁都有,如条形的、蹄形的、圆形的、环形的。②准备的磁铁应人均一块,大的、小的都有,同桌的磁铁是一大一小以保证大磁铁能“推”着小磁铁运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作文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写好大作文之外,还注重抓好小作文的写作,收效颇好。 一、形成制度,培养习惯。每周让学生写作两篇以上,鼓励他们多写常练,尤其要表扬多写的同学,教师批阅时,抓紧时间,使作文本尽快返回学生手中。 二、命题作文与自由采题相结合。每周命题作文一篇,其余的让学生自由采题。命题时,我精心设计,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结合:1.结合大作文命题。如大作文是写人的记叙文,小作文也来篇同样题材的,相辅相成,互促提高。2.结合教材命题,如仿写、扩写、缩写、读后感等。3.结合讲授的写作知识命题。使其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能灵活运用。4.结合单项练习命题。如专写人物外貌、心理活动、某个场面等。5.结合学校、班级实际情况命题。6.结合政治思想教育命题,如让学生写《我爱家乡》、《儿时的回忆》等,学生在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哺育自己的家乡的热爱,流露出献身家乡建设的决心……总之,小作文的命题范围广泛,可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6.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pictures(九种食物图片各2张);(2)cards(九种事物单词卡片,两张es卡片);(3)tape及有关磁带;(4)自制小钟表一个,时间显示12点钟;(5)黑板一块(经装饰的超市形象);(6)一份超市的海报(汉语);(7)小笑脸若干(奖品)学生准备:books,pencils,有关食物的图表一张(师课前发给),调查表一张教学过程一、W arm ing up:1.课前活动,调节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同唱第一册Let's sing“H ead Shouders Knees Toes。2.进入课堂与学生对话。T:G ood m orning class.H ow are you?W 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W hat day is i…  相似文献   

17.
<正>活动目标:1.领略潜夫山的自然风光,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及遗迹。了解镇原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和分享;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阅读、写作能力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活动过程:1.准备阶段:确定主题、制订计划。(1课时)2.实践活动阶段:走访调查、搜集资料、实地考察。(两周)  相似文献   

18.
一、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春季的显著特征。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到野外观察动植物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你们知道春季有什么特点吗?今于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春天。  相似文献   

19.
复习目的: 1.帮助学生复习、积累古诗,提高诵读、理解、借鉴运用古诗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复习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课前准备:  相似文献   

20.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哺育我成长的家乡”第四课《家乡物产知多少》的第二课时《家乡的名优特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特产有哪些,知道家乡的名优特产,激发学生爱家乡,为家乡感到自豪的感情. 2.了解祖国的疆域辽阔,感受祖国物产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建立起从小努力学好本领,长大为家乡作贡献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1.广泛地知道家乡物产的名称及特点. 2.理解名优特产的含义,知道家乡哪些是名优特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表格、彩色铅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